甲午战争时,大清重金打造的“远东第一要塞”旅顺为何轻易沦陷?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5-11 02:47:10

为了打造旅顺要塞,大清可谓是尽心尽力,耗费巨资。

因此,当时的旅顺要塞,号称是“远东第一要塞”、“东洋第一坚垒”,固若金汤。

可是,甲午战争期间,旅顺却轻易沦陷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远东第一要塞

旅顺要塞,是大清中兴的标志之一。

鸦片战争时,洋人一言不合就兵抵大沽口,直扑京师,扼住大清的喉咙。

喉咙随时会被人掐住,还谈什么中兴?

因此,大清搞海防,首先就是要确保渤海的安全。

除了操练水师外,自然还要经营军港,以“扼北洋门户”。

经过认真选址,朝廷决心经营旅顺港。

之所以选定旅顺,其要有三。

首先,旅顺在辽东半岛南端,扼守此处,则洋人再不敢直入大沽口,扑向京师。

同时,旅顺地势有利,易守难攻。

东南方向的黄金山和西面的老虎尾半岛,从左右两边环抱旅顺,形势险峻。两岸群山环抱,山势陡峭,不易攀登。

而且,港口两端相距不过三百公尺,只有一条狭窄水道与大海相通。“门口窄小,不能容多数海舰同时并进”,也就是敌舰要攻旅顺,舰队施展不开···

最后,旅顺乃不冻港,“港阔水深,不冻不淤”,长期能用。

因此,自1880年起,大清开始在旅顺兴建基地,力争将其打造为当时世界一流的近代化军港!

一方面,大清大力建港,从船坞到炮台、水雷营、鱼雷营再到电报局、水陆医院等一应俱全;

同时,无论是海岸还是后路,皆建造了大量炮台。

这些炮台分布甚密,在旅顺周边主要山峰上皆设了炮台。其中,黄金山炮台等地采用的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克虏伯炮···

因此,建成之时,被称为“东洋第一坚垒”、“远东第一要塞”。

本就是易守难攻的地形,又辅以近代化的悉心打造,本是固若金汤呀!

然而,甲午战争期间,此处却被日军轻易拿下···

这是为何?

明显的弱点

然而,旅顺海防要塞,也有着致命的弱点。

其弱点主要有二。

1、后路易被抄袭。

旅顺要塞天然形胜,跑垒坚固,在正面进攻确实很难。

但是,旅顺在辽东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

因此,敌人如果在背后登陆,自后抄袭而来,则会遭到两面夹击,形势危急。

2、海军难以专心配合防御。

海防要塞,则海陆配合是王道。

敌自海上来,陆上炮台配合海军;敌自陆上来,则海军舰炮配合陆师。

然而,咱们前面说到了,旅顺口进出口狭窄。

这既是好处,也是坏处。

敌人自海上进来难,你自海上出去也困难。而且,你还容易被敌人封锁在港内(日俄战争期间,日军就尝试过以水雷将俄太平洋舰队封锁于港内)

因此,真的形势危险时,北洋水师的舰队也不敢在此配合作战,否则,就会被封锁、歼灭于此。

而一旦舰队撤走,必然会加剧陆上守军的恐慌!

看来,李鸿章等人选址旅顺时,着眼的是应对类似于两次鸦片战争级别的战争,对敌人大举陆上进攻的风险估计不足。

而随着甲午战争的迅速发展,旅顺的弱点进一步加剧了。

弱点进一步恶化

甲午战争开打之后,清军海战、陆战皆遭惨败。

如此,旅顺的弱点也就进一步恶化了。

1、旅顺后路驻军进一步削弱。

原本,驻旅顺口的主要是宋庆的毅军,驻大连湾的主要是刘盛休的铭军。

宋庆驻守旅顺12年,共筑炮台9座,为巩固渤海海防,训练士卒,修建工事,尽心尽力,被称为“诸军之冠”。

然而,随着清军在朝鲜的失利,宋庆被调去鸭绿江战线。

而原驻守大连湾的铭军,则早在战争初期就被运去了朝鲜。

尽管大清又陆续调集了一些军队来补充,但是,长期驻守、熟悉形势的强军临战被调走,对清军的陆上防御力是极大的削弱。

2、北洋水师进入“保船”模式。

黄海大战,北洋水师损失惨重。

因此,北洋水师自然进一步避战保船。

当时,李鸿章对北洋水师的指示主要是两个:1、“依傍炮台”、2、“相机进退”。

所谓“依傍炮台”,就是让海军当作活炮台使用;所谓“相机进退”,就是记得关键时刻还是要“保船”要紧,打不过就走!

因此,一旦形势不利,北洋水师“相机进退”也就是毫无疑问的了。

旅顺的弱点,进一步恶化了!

看穿致命点的日军

旅顺的弱点,日军完全看在眼里。

甲午战争,日本人准备了很多年,刺探了很多年,对大清的情况实在太熟悉了。

受命进攻辽东半岛的是第二军。

第二军参谋部很清楚:旅顺坚垒,正面攻之,恐不能奏功,宜先选定其根据之地,而后冲其背后,以出敌不意也。

此时,日本海军在多次侦察北洋舰队动向并测量大连湾至鸭绿江口的海岸后,找到了辽东清军的“盲点”:花园口。

花园口,西南距金州约80公里,海湾宽阔,为沙底,适合抛锚,但大清在此无防!

日军企图后,登陆后,以最快速度攻占金州,封锁旅顺口、大连湾清军与外界的陆路联系,掌握主动!

为此,日军在登陆前的参谋作业时,针对花园口到金州之间有3条无法徒涉河流的情况,提前部署了工兵队,以确保进攻的突然性!

如此,经过细致准备,日军顺利在无阻击的情况下登陆花园口,并迅速扑向金州,开始了对旅顺大连地区的作战!

致命的决策

当时,日军第二军进攻兵力约为两万人,作战部队约1.5万人左右。

而清军,最后退守旅顺时,还有14700人,则在最初时兵力应该超过2万。

总体上,双方兵力相当,清军略有优势。

不过,清军有精心构筑的防御体系和险要的地势以及丰富的军事储备,在形势上是占据优势的。

如果好好组织好好打,清军是有可能防御成功的,即便最终失守,也是很可能让日军付出惨重代价的。

至少:此时,这仍是一场有悬念的作战!

但实际上,仗打起来,清军却始终是以少打多,战局毫无悬念!

这是因为李鸿章的一个致命决策失误!

清军兵力虽多,但分布于金州、大连湾、旅顺口及沿途各工事中,兵力分散。

而日军,则高度集中!

其实,以地势论,战场狭窄,清军正可集中兵力,节节抵抗、消耗日军。

因此,当日军扑向金州时,驻金州的连顺就请求增援。

在诸将官僚化的推诿后,求援信息到了李鸿章那里。

李鸿章大骂:你们只要守营盘,在来路多设地雷埋伏就可以了,没有守城之责。旅顺的兵力同样紧张,怎么能来支援你?你真是糊涂胆小!

由此,“各守营盘”、“并无守城之责”,就成了清军的防御思想!

如此,清军分布于分散的工事中,“各守营盘”,消极防御。

毫无悬念,被各个击破

1、金州之战:悬殊之战。

整个旅顺大连地区作战的关键,就在金州。

金州一失,旅顺大连就被完全封锁于内成为孤军,陷入绝境。

驻金州的连顺,手中的制兵步骑只有580人。

如此,他当然要多方求援了!

然而,李鸿章把连顺骂了一顿,不做调整。

清军诸将,只有徐邦道识大局,率2000人来救。

此外,在徐邦道的苦口婆心下,大连赵怀业才让自告奋勇的周鼎臣“抽拔二百人,预备接应”。

因此,金州之战,清军不满3000人,抵御日军大队进攻。

连顺、徐邦道皆是好样的,打得还不错,但实力悬殊,在付出较大伤亡后被迫退走。

2、大连湾不战而弃。

大连湾,山形左右环保,东南临海湾,三山岛屏障于前,各处炮台林立。

这本是可大战一场之地。

不过,大连湾的兵力,只有6营6哨,3300人。

李鸿章的指示,首先是调兵遣将去支援。

但是,如前所说,金州既失,外面的兵进不来,而旅顺等地同样要“各守营盘”,哪里能救援呢?

李鸿章另外一个指示,就是多埋地雷+各守营盘。

不知道为什么李鸿章为何对地雷有如此执念···

或许,当年对付太平军、捻军时,地雷在防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如今,面对近代化,配备了强大工兵部队的日军,寄希望于地雷有什么用呢?

而本就不多的兵力分布各处,应对庞大而凶狠的敌人,本就怯懦的军心更是不堪一击了!

如此,除老龙头炮台稍作抵抗外,其余各炮台皆弃台而走!赵怀业见状,也只好退守旅顺了。

如此,大连湾,就这么打下来了!

讽刺的是:当时,日军为了打大连湾,是做了海陆配合准备的。

然而,当日本海军抵达时,发现炮台所有的炮口都指向了天空,才知道:海军还没有出手,大连已经拿下了···

更讽刺的是:清军在金州、大连湾的中很多军储物资,悉数被日军缴获,“而辽东之祸愈烈矣”!

3、水师撤走。

此时,丁汝昌表示:日军舰队鱼雷艇已经接近,“六船不能在旅久泊,夜间恐至失事”,当夜离开了旅顺。

如此,旅顺不但没有了海军支援,而且,与外界的水陆通道全部丢失,陷入绝对孤立了!

4、旅顺口防御战。

这时,驻于旅顺的清军尚有14700人,军资储备也丰富,工事险阻也具备,看起来仍有一战之力。

但是,消极防御的思想,却让清军继续着绝对被动。

当时,被公推为“总统”的姜桂题汇报给李鸿章:除紧守长墙土炮台,别无良策。

也就是说,清军仍然要分布到各处工事,凭险而守!

因此,清军除守海岸炮台的勇丁外,各军皆分布到了群山工事之中。

如此,地广兵单,“备多力分”。

在此后日军攻旅顺的作战中,徐邦道组织了几次积极出击,给了日军一定杀伤。

除此之外,各军严守各炮台。

结果,日军将椅子山炮台、二龙山炮台、松树山炮台、鸡冠山炮台等处各个击破!

显然,战事激烈,但并无悬念。

因此,此后,黄金山炮台等处守军纷纷不战而弃···

如此,旅顺,沦陷了!

真正的落后

人们常常纳闷:当时的清军,装备不输对手,如何败得如此惨呢?

旅顺之战,恰恰回答了这个问题。

如果以硬件论,精心筑造的旅顺,十分先进,固若金汤,没有失陷的道理!

然而,真正的先进与落后,绝不只是这些硬件。

1、军事制度的落后。

此战,清军一直在被人各个击破。

其原因,首先就是军制的落后。

清军的“各守营盘”,变成各自为战,既是作战思想的落后,更是军事体制的落后。

清军沿用湘军淮军的建制,营以上就没有常规建制了。

因此,各营彼此协同能力极弱,仗打得越大,漏洞越多,越容易被人“庖丁解牛”。

2、作战思想的落后。

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清军的总体作战思想都是消极防御。

以旅顺之战为例,徐邦道等少数爱国将领的主动出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绝大多数将领,上至李鸿章,下至各营官,都是消极防御,自守营盘。

拱手让出主动权,怎能不败呢?

而在具体作战方法上,李鸿章除了要求各守营盘,就是要人家多埋地雷,这在面对近代化的日军时,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3、思想建设的落后。

虽然涌现出了一些爱国将士,但总体上,旅顺之战,乃至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清军都是缺乏斗志的。

如此,在陷入被动时,许多官兵没有表现出有我无敌,死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反而望风而逃。

撤就撤吧,大量物资也不破坏,拱手留给敌人,从而使敌人越打越强!

这既是军队思想的落后,更是国民意识的落后!

真正的落后,不在船不坚炮不利,而在制度,在思想,在人心!

2 阅读:49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