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是三国中最弱小的一个,其率先灭亡本不是奇怪的事情。
不过,正如诸葛亮评价袁绍与曹操时所说的,竞争的胜负,“非惟天时,抑亦人谋”,大人物的作为对国之兴衰也起了重大作用。
那么,蜀汉灭亡,谁的责任比较大呢?
今天,咱们“苍蝇蚊子一起打”,不论其官职大小,只看其作为对蜀汉灭亡的影响,来评一评这事。
蒋舒:开关降敌,导致汉中失陷魏灭蜀之战,蜀军防御方略的失败,就是从蒋舒开始的。
当时,姜维采取”聚谷敛兵“之策。企图放魏军进入汉中,然后让汉中守军在汉、乐二城以及阳安关抵挡住魏军,再由姜维率领军前来切断魏军后路给魏军歼灭性打击。
战役开始后,蜀军各方其实都是比较给力的。
姜维以巧妙机动,摆脱了邓艾的牵制及诸葛绪的阻击,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回到了主战场。
而汉、乐二城的蜀军则坚决抵抗魏军,也暂时守住了城池。
唯有最关键的阳安关出了问题。
其实,比起后来才修建的汉、乐二城来,阳安关的防御条件是要更好的,如果蜀军坚守,是完全可能坚持到姜维过来的。
只是···因蒋舒,阳安关迅速失守!
蒋舒,原是武兴督,因表现不佳被人替代,被派去协守阳安关。
因此,蒋舒对蜀汉十分不满!
魏军来时,蒋舒表示:敌人来攻,我们只守城池,却不出击,并非良策。
傅佥表示:我们受命守城,坚守住就可以了。如果违命出战,丧师辱国,死而无益。
蒋舒摊牌:你以守城建功,我以出战立功,请让我们各行其志!
于是,蒋舒率军迎战。
结果,出关后,蒋舒立刻降魏。魏军趁虚而攻,一举破关!
阳安关既失,魏军不但拿下了汉中最重要的据点,还获得了阳安关大量的储备军资,形势大振!
由此,姜维所谓“聚谷敛兵”已经没有了实施的可能,而蜀之屏障汉中也被魏军所夺了!
“无汉中则无蜀矣”,蜀汉的亡国之门,被彻底打开了!
如果蒋舒不背叛,魏军未必能下阳安关,也就未必能在汉中站稳脚跟,那么,即便姜维不能如愿给魏军歼灭性打击,守住汉中,从而粉碎魏灭蜀的企图也是很有可能的!
马邈:江油降敌,导致邓艾偷渡阴平取得大胜阳安关既失,姜维遂退守剑阁,抵抗魏军。
魏军不能过剑阁,已生退兵之意。
邓艾偷渡阴平,企图从小路出剑阁之后,打破防御。
邓艾率军克服万难,偷渡阴平,直抵江油。
但是,江油蜀军虽不多,但对面的邓艾是偷度而来,既是疲惫不堪,不可能携带攻城器械,其后续的补给也几度面临断绝的风险。
因此,如果江油蜀军坚持死守,是可能阻击邓艾,使其无法深入蜀地的。
但是,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先登抵达,果断投降了!
如此,后援几乎断绝、疲惫不堪的邓艾,获得了大量物资并进入了平原地区,实现了出剑阁之后的战略目的!
可以说,邓艾偷渡阴平,既有邓艾谋略胆识过人之因,也拜马邈投降之助!
诸葛瞻:致命的战败江油既失,蜀汉大惊,派诸葛瞻率军迎击邓艾。
当时,黄权之子黄崇,建议诸葛瞻立刻守住险要,坚决挡住邓艾深入平原。
但是,诸葛瞻抵达涪城后,却瞻前顾后,结果在邓艾的攻击下迅速撤出涪县,撤到了绵竹关。
到了绵竹关,诸葛瞻反而主动起来,不守关,背关列阵,迎击邓艾,结果被邓艾一击之下,全军覆灭!
诸葛瞻不能胜邓艾,本不足为奇。
只是,在军力相差不大(诸葛瞻可能还略占优势),地形有利的情况下,一战之下就把蜀汉最后的希望全部报销,这确实是不应该的。
原本,邓艾的计划,只是出剑阁之后,与钟会形成对姜维的夹击之势。
由于诸葛瞻的迅速覆灭,邓艾才有了直逼程度,一举灭蜀的机会!
诸葛瞻死前,自责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出战又不能取胜,罪过太大。
可以说,诸葛瞻的自责,丝毫没有夸大!
诸葛瞻,确实对蜀汉的灭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黄皓:祸乱朝政,破坏防御策略黄皓,则是公认的亡国罪臣。
黄皓之罪,确实非常大。
1、祸乱朝政。
蜀汉虽弱小,但朝政一贯是比较靠谱的。
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皆为贤者。
董允死后,黄皓逐步开始把持朝政。
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蜀汉朝政开始紊乱,开始“从内部崩溃”。
姜维远走沓中,是蜀军防御体系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其原因,正是因姜维畏惧黄皓的迫害。
2、阻挠姜维的部署,导致防御策略彻底走样。
在魏军发起灭蜀之战前,姜维已经有所察觉,并上表请求让廖化加强阴平桥头,让张翼率军加强阳安关口。
但是,黄皓听信鬼巫的预言,认为魏军必不来攻,遂阻挠了姜维的建议。
而后来蜀军防御的失败,正是因为姜维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阴平桥头没有得到有力保护,结果被魏军诸葛绪占领。尽管姜维以漂亮的机动突破了诸葛绪的阻击,但耗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而正因为阳安关没有张翼这种大将级别的人坐镇,蒋舒才能逞其志,导致阳安关,乃至整个汉中的沦陷!
蜀汉灭亡中的其他责任人,或是在专业上出现失误,或是在大敌当前时贪生怕死;唯有这个黄皓,纯是奸险误国!
蜀汉灭亡后,邓艾痛恨黄皓这样的奸险小人,将其收监,准备处死他。
但是,黄皓通过贿赂邓艾身边的人,逃过一死!
姜维:穷兵黩武,自弱蜀国;推行冒进的防御策略,开启亡国之门姜维,文武全才,又对蜀汉忠诚到底,因此历来口碑、评价很好。
但是,蜀汉之亡,姜维应付的责任是极大的!
1、穷兵黩武,连续北伐,导致蜀汉国力进一步疲敝、衰落。
姜维继承武侯遗志,矢志北伐,其情怀是很好的。
但是,实际上,姜维的北伐,已经是弊远大于利了!
由于魏国国力的恢复,双方实力进一步悬殊。
姜维北伐时,即便拿下了狄道也被迫主动放弃,这就表明此时的北伐已经没有增强国力的机会了。
因此,不独是益州派的文臣,就是廖化、张翼这样的人也反对姜维不断北伐了!
但姜维却始终不停北伐,甚至到了蜀汉灭亡的前一年还在北伐!
而且,姜维用兵风格大胆冒进,因此,出现过段谷之败这样“星散离落”这样的惨状,对蜀汉的消耗极大!
蜀汉灭亡时,其国库所存,尚不如当初刘备入川时赏赐给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四个人的物资,可见其已经贫弱到了何种程度!
后主虽有昏庸之名,但并没有大兴土木等“烧钱”举动,因此,蜀汉穷成这样,多数是姜维北伐的影响!
2、采用冒险的防御策略,开门缉盗。
蜀汉在汉中的防御策略,一直延用当初魏延开创的方略:以秦岭天险阻击魏军。
姜维认为这个方法虽然能抵住魏军,却不能取得太大的歼敌效果,因此,转取“聚谷敛兵”的方略,不守外围险要,放魏军进来,然后实施歼灭!
军事方略冒险一点,本无不可。但是,姜维是拿着关乎蜀汉生死存亡的东西来冒险,这显然是冒进的!
诚然,姜维之策不能得逞,既有黄皓的阻挠,又有蒋舒叛变这样的“意外”,但是,如果不是姜维采取如此高风险的防御策略,这些“意外”又何以导致蜀汉陷入亡国之危呢?
何况,姜维当然深知蜀汉正面临者严重的内部问题,他自己就因此远避沓中的。这种情况下,仍然要采取这种对协同要求很高的高风险方略,可谓是自杀之举!
忠心不二、文武全才,为蜀汉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姜维,深受后人同情,甚至崇拜。
但是,身为蜀汉最后的顶梁柱,蜀汉之亡,姜维之责大矣!
刘禅:庸碌之主谈及蜀汉灭亡,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说黄皓负主要责任的,有说姜维负主要责任的,有说诸葛亮负主要责任的,甚至有说刘备要负主要责任的。
至于亡国之君刘禅,后人最多骂一句“昏庸”,却不认为他应该负主要责任。
意思好像是:他反正是一笨蛋,何必去追究他的责任呢?
其实,亡国之君,自然对亡国是要负首要责任的!
前面提到的黄皓、姜维的过错,其实都可以追到刘禅头上。
蒋琬死后,刘禅已经“自摄其政”了,已经是“实君”了!
黄皓祸乱朝政,但黄皓不过是刘禅身边的“奔走小吏”,黄皓得以祸乱,刘禅就是第一后台!
姜维远走沓中,正是见刘禅维护黄皓而担心受到迫害!
姜维频繁北伐,群臣不敢反对,刘禅却本是完全有能力阻止的!
黄皓阻挠姜维的调动建议,正是征求刘禅同意后做出的!
诸葛瞻死前称自己“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其实诸葛瞻哪里有权力、实力去做这些事情呢?只有刘禅才有权力去做这些事情的呀!
魏攻蜀时,守南中的霍弋主动请求率军来援,结果刘禅糊涂地说不需要,让人家回去了!
如果霍弋来援,邓艾过来时,刘禅又何至于让从来没有军事经验的诸葛瞻带兵去阻击邓艾呢?
最后,邓艾兵临成都时,蜀军主力尚在,蜀国仍有大片领土。
可以说,刘禅如果坚持抵抗,蜀汉并没有必亡之理!
但是,刘禅麻溜地投降了···
以此来看,蜀汉之灭亡,最大的责任人,就是他们的君主——刘禅。
其他责任人此外,在常见的“责任清单”上,还常常可以看见几个名字。
不过,个人认为将他们也列为“祸首”是不合适的,因此将他们列在“其他”类。
1、刘备。
认为刘备对蜀汉灭亡承担责任的,主要是指夷陵之战。
蜀汉本就最弱小,夷陵之战的惨败,使其国力更加衰落了。
2、关羽。
认为关羽对蜀汉灭亡承担责任的,主要是指关羽失荆州一事。
随着关羽的惨败,刘备集团的势力彻底退出荆州。
由此,《隆中对》的设想实际已经走不通了。
3、诸葛亮。
认为诸葛亮承担责任的,主要是指诸葛亮北伐无功而空耗国力,以及在培养和使用人才上存在问题,导致后期蜀汉人才凋零。
个人以为,如果说蜀汉不能有进一步发展,不能光复汉室,这几位确实是主要责任人。
但是,将蜀汉灭亡的责任追到他们这里,是不合适的。
比如刘备。
诚然,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惨败,使本就最弱的蜀汉又元气大伤,对蜀汉国力不振是负有责任的。
但是,如果没有刘备,连蜀汉都不会有,哪里还谈什么蜀汉灭亡的责任呢?
刘备去世时,蜀汉仍然有健全的国防体系、足以鼎足而立的基础,以及仍然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班底,他对蜀汉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有责任,但对最后倒闭是怪不到他的。
再如诸葛亮。
诸葛亮屡次北伐不能成功,出师未捷身先死,确实没有实现其还于旧都,光复汉室的理想。
他没有实现刘备没有实现的事情,仅此而已。
至于有朋友认为诸葛亮没有培养出足够的后继人才,北伐消耗国力的说法,则更是苛求。
诸葛亮留下了蒋琬、费祎这些执政班底,从降将中培养的姜维,从中层将领中提拔的王平,都是蜀汉中期的柱石级人物。
以一州之地对抗中原,还能选拔出多少人才呢?
诸葛亮北伐确实带来了一定的国力消耗,但诸葛亮治蜀是出了名的,他去世时留下的摊子比他接任丞相时,刚刚经历夷陵之败的时候是好得多的。
刘备、诸葛亮,虽然都有不足,但对蜀汉而言,总体是功远大于过的。
最后说关羽。
关羽死时,蜀汉甚至都还没有建国,那蜀汉的灭亡你怪得着他吗?
以上这些人,对蜀汉不能实现复兴汉室的理想有一定的责任,但若说他们对蜀汉的灭亡有什么责任,那就真的是苛求了。
蜀汉灭亡时,关键位置的守将降敌,军事负责人拿着国家生死之事豪赌,秉持朝政者以鬼巫之言来决定关乎生死的军事调动,君主轻易投降···
从上到下,都是如此,蜀汉怎么有不亡之理呢?
这个国该亡
北伐耗空了国库,不灭国才怪!
真正背大锅的是诸葛瞻和刘禅。诸葛瞻自己头铁非要出去跟急着刚正面的邓艾野战。还有,姜维不打不行,北伐是以攻代守,你要不去打魏国,魏国就来打你,而且你本身土地人口资源就远弱于魏国,还跟魏国比发育,魏国巴不得休养生息然后攒一波大的一波把你蜀汉平推掉[吃瓜],北伐反倒可以把魏国的人口迁移到蜀汉那边。休养生息对蜀汉是最不好的。
益州本土派基本全员投降派,夷陵之战基本把荆州派和元老派的青壮年葬送了,诸葛亮死后本土派无人能制,投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