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常年鏖战于长江,为什么一直不重建水师?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5-14 03:13:16

自古以来,定都于南京的政权,多以水军立国,无不视水军建设为第一军事任务。

太平天国,自然也应如此。

太平天国的主要作战,无论是武昌、九江、安庆还是天京、扬州,无不是在长江之上。

早期,太平天国下岳州后,直下武昌、九江、安庆,直下金陵,风驰电掣,多赖水师之利!

然而,自从1855年西征时期水师覆灭后,接近10年的时间,太平军很少再大举重建水师了。

这是怎么了?难道太平天国的首领们彻底忘记水师的重要性了吗?

曾是水师之利的最大受益者

太平军,曾是水师优势的最大受益者。

太平军军兴之初,转战广西、湖南,虽然作战勇猛、将领多谋,但攻桂林、长沙不能克,始终不能站稳脚跟。

攻长沙不克后,在益阳、岳州期间,大批水手参加起义,太平天国得到了一支强大的水上力量,才开始真正“起飞”。

此后,自岳州出,不到一个月,即打下武昌;后自武昌出,又1个月,从武昌打到南京,纵横1800余里,风驰电掣!

这个过程中,水师既运输兵力、物资,又在作战中封锁江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可以说,如果没有水师之利,太平军未必能实现直下金陵的壮举!

当时的的太平军,可谓是水师之利的最大受益者。

水师覆灭

然而,太平军水营发挥巨大作用,主要不是因其强大,而是因大清的疏忽。

太平天国水营,全部由民船构成,也不分什么战船、炮船、坐船、辎重船。所有的船只,既载粮草,也载器械火炮,也载军队,又皆可作为战船使用。

太平天国水营的将士,则全部由水手船夫组成,纵横江面自然不在话下,但没有经过什么军事训练。

因此,他们能一度横行江面,主要是大清承平日久,在江面没有强有力的水军与之抗衡。

曾国藩受命办团练,即看出这个问题,遂大力建设舟师。

曾国藩在衡阳、湘潭设厂,以广东船式制造战船。船只分快蟹船、长龙船、舢板船等,各司其职,又在战船上配炮,船坚炮利。

同时,湘军舟师又经过了专门的训练,才拉到战场上去。

因此,湘军水师一出,即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尽管太平军通过运用谋略,数度给湘军水师沉重打击,但在悬殊战力之下,太平军水营还是接连遭到毁灭性打击。

太平军水师,先在湘潭被焚烧2000艘,接着在岳州被焚约数百艘,在城陵矶被焚数百艘。在汉阳小河被焚4000艘,最后在田家镇被焚3000艘···至此,太平军水师几乎全部覆灭了。

一度迅速重建,一度再造辉煌,但很快再次覆灭

争战水面,怎么可以没有水师之利?石达开等人自然深知此理。

因此,自石达开重新主持西征开始,太平军又开始了重建水师。

而且,太平军的重建水师,是在充分吸取教训,认真学习对手的基础上展开的。

石达开先是在安徽设造船厂,仿照湘军水师船式,赶造战船30余号,调到九江、湖口。

其后,九江、湖口之战,石达开打破湘军,发起反攻,再下武昌后,又再次加强了水师的建设。

当时的太平军锐意讲求,不但仿湘军船式造船,还学习了湘军的战术,建立了自己的新水师。

新建的水师,一度在鄱阳湖江面青山湖面击败湘军水师,引起了曾国藩的高度紧张。

该逆水战之法,尽仿我军之所为。船之大小长短,浆之疏密,炮之远近,皆与我军相等。其不如我军处在群子不能及远,故我军仅伤数人,而该逆伤亡三百余人。其更胜于我处,在每浆以两人摧送。故船行更快。——《曾国藩家书.卷五》

在其后一段时间内,太平军水师接连取胜,似乎再造辉煌。

但是,很快,天京事变爆发了。

一来,湘军利用喘息之机加快了重建水上力量的步伐,而太平军因为内乱建设混乱,双方水上力量再次发生巨变;二来,因为连续内乱,太平军前线各自为战,协调混乱,陷入被动。

因此,再战湖口,湘军内湖水师与长江水师合攻之下,太平军战船再次被焚烧殆尽。

由此,石达开等人辛辛苦苦重建起来的水师,又很快覆灭了!

而这次覆灭后,太平军再没有大举重建水师了。

这是为何呢?

材木之缺

这首先,是因为太平军失去了材木。

数年以来,该匪船只略尽,下游不产材木,五从添置。——咸丰十年十二月六日上曾国藩书。

长江下游,不产造新式战船的材木。

后来,李鸿章做了江苏巡抚,要造战船,专门让人到湖南辰州、常德一带采购材木,但太平军可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

为了获取材木,太平军也做出过一些努力,比如在江苏常熟造船期间,“封各冢墓树”;但这些方式获取的材木毕竟十分有限,要重建强大水师是不可能的。

同时,要重建水师,太平军又有了其他想法。

拉拢额尔金,求助“西洋番弟”

1858年,也就是石达开出走不久,英国船只去武昌时经过天京,并与太平军发生了小规模冲突。

这一次,太平军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船坚炮利。

于是,太平军当天晚上就致函“洋人阁下”,请求他们帮助太平军,出兵摧毁清军,并愿授予他们太平天国的爵位。

此后,洪秀全更是亲自写信给额尔金,称其为“西洋番弟”,介绍了太平天国的情况,自己天父次子的身份,以及他们在南京建都的情况,甚至阐述了杨秀清死前所受的痛苦。

最后,洪秀全要求额尔金替太平军出战。

爷排定定今来到,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英国)议会档案.额尔金》

此外,洪秀全还提到:当初,肖朝贵“天兄下凡”时曾经提到:除了杨秀清、肖朝贵、韦昌辉之外,太平天国还有一个军师,当时在西洋。

太平天国实施的是“军师负责制”,军师拥有崇高的地位。

自诛杀杨秀清后,洪秀全不再愿意把军师之职让给别人,“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就连石达开也不能得军师之委。

为了让额尔金的水军作战,洪秀全愿意以军师之职相委,可见太平军是多么渴望一支船坚炮利的部队呀!

显然,这是洪秀全自以为与西洋皆拜上帝就能得到“西洋番弟”之助,这当然是幻想,自然也就得不到回应。

企图:重金购火轮,争夺制江权

后来,洪任玕来到天京。

洪仁玕有一定国际视野,既知西洋火轮之威力,又知道洋人重视贸易,因此,企图以贸易方式购置火轮,加强水师。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洪仁玕提出设想:乘胜下取,其功易成。一俟下路既得,即取百万卖置火轮二十个,沿长江上取。另发兵一支,由南进江西,发兵一支,由北进蕲春,合取湖北,则长江两岸俱为我又,则根本可久大矣。

显然,在洪仁玕设想中,东征至上海,然后购买二十火轮,建立强大水军,就足以击败湘军水师,夺取制江权了!

这一设想,也是太平天国在二破江南大营后发起东征的重要原因!

其后,李秀成等人在苏浙,也曾积极联络,企图通过贸易,甚至走私等手段获取火轮。

而在陈玉成“围魏救赵”攻武昌时,英国领事出面干涉时,提出的条件就是:你不打武昌,事后我卖火轮给你。陈玉成因此才退兵···

事实上,太平天国多次与西洋提出购买火轮的设想。

此时,太平天国将领已经认识到:靠“同拜上帝”的交情,洋人并不会支持你。但是,洋人重视贸易,花钱买应该可以吧。

但是,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与大清已经“勾结”,因此,太平天国的这一企图也一直不能实现!

缺乏水师,是太平军失败的关键军事因素

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甚多,但就军事角度而言,失去制江权是关键因素。

对此,双方都有深刻认识。

朝廷论平寇功,以国藩创立舟师为首,而国藩亦言长江既清,贼粮渐匮,故金陵两载而告克。——《湘军记》

李秀成被俘后,也反思:“(敌人)由上而下,利在水军,我劳其逸,水道难争”,是太平军军事上失败的关键原因。

这些分析,都是符合实际的。

太平天国后期的连番作战中,太平军在兵力上往往占据绝对优势,又往往凭借坚固工事和险要地势固守,李秀成、陈玉成等人用兵也算灵活,屡屡重创湘军,但是,就因为缺乏制水权,因此始终处于劣势。

如此,兵力虽多,工事虽坚,但补给困难,拼到最后总是弹尽粮绝;用兵虽然灵活多变,但全局上却始终被人卡着喉咙,越打越被动···

争于长江,而无水师之利,这样的致命伤,不是靠人多、将智所能逆转的,太平军为敌所败已是必然之事了!

太平军争于长江,却早早失去制水权,表面上是下游缺乏材木、洋人与清政府勾结等客观因素,但其实根子还是在太平天国自己。

太平天国,原本有机会早早打造自己的水师优势。

太平军水师曾横行一时,但显然,那不是专业水师,不是足以使太平天国立国的水师!

不要说近代社会,就是一千八百年前三国时期江东立国,水军也有了楼船、蒙冲等专业战船呀!

在与湘军交手前,太平军在镇江也已经见识过了广东红单大船的厉害。

罗大纲也曾强烈建议:最好不要定都金陵,真的要在金陵定都,就一定要造专业水师!

杨秀清等人却不做深远考虑,对水营使用多、建设少,长时间不加强水师建设。

直到定都天京2年多以后,水营损失殆尽,才开始建设水营,自然失去了最好的时间窗口。

凭借石达开用兵之能和太平军重建之利,太平军重建的水军打出了一些成绩,但关键时刻又发生天京事变,导致重建的水军又迅速覆灭!

再后来,又将再造水军希望一味寄托于洋人身上,暴露出太平天国对国际形势的暗昧和无知。

还是那句话,以近代化的时代要求而论,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完全是不称职的。他们对时代的认识,不及曾国藩、李鸿章诸人,甚至比咸丰都有差距。

以古代创业之主的要求看,不要说比起朱元璋、刘邦,就是比孙权、陈霸先之类的人物来说,洪秀全、杨秀清也缺乏远见,非帝王之才!

这,才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关键所在!

10 阅读: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