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姚文元出狱,执意向中央提出两个要求,为何被中央拒绝?

平凡呱呱乐 2025-04-14 11:20:05

1976年,“四人帮”垮台后,姚文元也受到了应有的惩处。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向中央提出了两个请求。其中一个,中央经过仔细考虑后,点头答应了;而另一个,则直接被当场驳回。

【崭露头角,姚文元最擅长操控舆论】

1931年12月11日,姚文元在浙江诸暨的一个书香门第呱呱坠地。他的父亲姚蓬子,在上海文学圈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跟鲁迅、郁达夫、老舍、茅盾这些大咖都有过合作。说起姚蓬子,大家都知道他能写会说,相当有本事。1933年,他出了一本小说集,名叫《剪影集》,这本书在社会上反响挺好,连鲁迅先生都专门给他写了篇评论呢。

1937年的时候,姚蓬子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由于他干的活儿得保密,结果不小心被个叛徒给出卖了。国民党中统特务在天津把他给逮住了。关进牢里后,姚蓬子吃了不少苦,这时候他才真切地感觉到,干革命可不是闹着玩的,风险大得很。这么一想,他就决定向中统低头,不再革命了。

他勇于直指社会问题,撰写了一篇题为《明辨是非,确立立场》的批评文章。这篇文章风格独特,相当犀利,充满了力量和鼓舞人心的元素,很快吸引了众多领导的。就连毛主席也特意召见了他,因此,姚文元逐渐步入了权力的核心圈。

姚文元这人,干活挺有一套的,领导派啥任务给他,他都能搞得漂漂亮亮的。特别是他写文章的本事,那叫一个绝,领导们看了都直点头,觉得他前途无量。但谁承想,姚文元后来让权力给迷了心窍,跟江青、张春桥混到了一块儿,就这么一步步滑进了泥潭里。

【善恶有报,姚文元入狱改造20年】

得到江青一伙的提拔后,姚文元动手大肆鼓吹他们的不法之事,他自己动手写了很多挑动性的文章,在社会上搅起了不小的风浪,让很多人都被带动了情绪。

后来,姚文元的地位直线上升,变成了他们的“专属笔杆子”,坐上了这个团体的头把交椅。到了1965年,他写了一篇题为《海瑞被撤职》的文章,那篇文章简直像火种一样,点燃了那十年动荡的导火索。

那段时间里,像老舍、傅雷这样的文人学者,还有贺龙、彭德怀等革命老将,好多无辜的人都被冤枉了,他们有的是民主斗士,有的是学术大家,还有的是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结果都遭了殃。很多人就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争斗,白白丢了性命。那时候,“王张江姚”那四个人,仗着自己有权有势,到处排挤异己,搞得大家都不敢惹他们,生怕哪天祸从天降。

他们的所作所为极大地拖慢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也妨碍了社会的进步。毛主席身体欠佳那会儿,他们瞅准时机,觉得那些老干部快要退休了,“没什么战斗力”,就妄图掌控最高权力。他们如此嚣张,自然没法赢得老百姓的支持。

毛主席离世后,汪东兴、叶剑英这些老前辈们立马行动起来,用果断的措施把“王张江姚”这四个家伙给收拾了,十年的动荡总算是翻篇了。为了表达高兴,北京的大街小巷,大伙儿都拿着锣啊鼓的,出来游行,好好庆祝了一番。

那些蒙受不白之冤、家人遭打压的高级干部亲属,激动得泪流满面,终于盼到了为亲人恢复名誉的那一刻。就在那四位被扳倒的次日清晨,邓小平同志的女婿,也是贺彪将军的儿子贺平,一骨碌从床上爬起,蹬上自行车就往岳父家赶,一路狂奔着去报喜讯。

不过呢,邓小平同志的听力不太好,在卫生间里他没听明白贺平在说啥。等贺平扯着嗓子大喊:“王、张、江、姚那四个人被扳倒了!”这时,邓小平显得特别兴奋,他手里拿着的烟头轻轻地抖了起来,一家子都激动地喊了起来。

法庭上,大家期待已久的判决终于揭晓,那个四人犯罪团伙里头,有两个家伙被判了死刑,一个得在牢里待一辈子,姚文元呢,被判了20年。可就算这样,姚文元还想靠着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在法庭上狡辩一番。

他觉得吧,自己不过是个舞文弄墨的,手上没啥实权,全都是听那三个人的话行事,说白了就是干好自己的活儿。他把啥错都往那三个人身上推,姚文元那不要脸的辩解功夫,简直了,谁见了都得说“服”。

检察官亮出了姚文元陷害陈丕显、曹荻秋等人的确凿证据,这时候,姚文元开始耍滑头了,他辩解道:“曹荻秋那事儿,我可没特地去和张春桥合计,我也没特意说曹荻秋是叛徒,我就是在曹荻秋名字上圈了一下,但没想着非要整垮他。”

大家要留意“特地”和“绝对”这两个说法,姚文元这家伙狡猾的地方就在这,他一股脑儿地把错都推到了张春桥身上。他倒是承认自己在曹荻秋名字上划了圈,但他说自己不是“绝对”想害他,而且他也没跟张春桥“特地”去商量这事。结果是张春桥把曹荻秋扣上叛徒的帽子,还把他给迫害死了。

碰到人证物证俱全,再狡猾的家伙也难逃法律的制裁,姚文元最终被判了20年牢。进了监狱,姚文元整个人都不对劲了,可能是觉得已经没希望翻身了。他也没像江青那样吵吵嚷嚷,死活不配合。

他可不是像张春桥那样,躲在一边闷声不响。他选择老老实实去改正错误,有啥说啥,该说明白的都讲明白,铁了心要跟江青他们那些人撇清关系。

姚文元为了在监狱里好好表现,早点争取到减刑,他还是挺关心国家大事的。他常看报纸,然后就会根据上面的信息,琢磨出一些治理国家和对当前时局的看法。他经常让监狱管理人员帮他给中央递话,有时甚至自己动手写信给中央,提出他的建议和观点。

说起来真是好笑,姚文元在报纸上瞅见,现在过年时候,老百姓家里都能吃上猪肉了,大米白面也敞开供应,不再限量。这让他心里头直犯嘀咕,他就跟狱警念叨:“这可不成啊,照这样下去,再过几年粮食哪够吃啊?得恢复粮票,得节约粮食啊!你们赶紧把我的想法跟中央说说!”

看到这一幕,狱警马上对姚文元说:“时代早变了,不再是你们掌权那会儿了。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好多了,你还是专心改过自新吧!”

【刑满释放的前前后后】

在牢房里,姚文元的日子还算过得去,他每天都有活儿干,还有固定的户外活动时间和看书写字的时间。但话说回来,他的家人可就没那么走运咯。

姚文元掌权那会儿,简直是无法无天,到处闯祸,把老百姓的心都给伤透了。结果,他老婆被直接从上海的大院子里撵了出来,工作也没了。从那以后,天天都有人找上门来,追问姚文元的事儿,逼着她写材料。姚文元那三个闺女,在工作上也是受尽了苦头。人家一听说是姚文元的家里人,立马就变了脸,冷冰冰的。更有甚者,直接放出话来,说打死也不会跟姚文元的女儿共事。这样一来,他们全家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艰难,穷得叮当响。

在牢里待着那会儿,姚文元碰上了好多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事儿。1969年,姚文元的老爹姚蓬子走了,留下挺大一笔钱。那时候姚文元正风光呢,钱多得是,所以这遗产他也就没放心上。结果到了1976年,姚文元被判了刑,压根儿就没顾上处理这笔遗产。

结果,姚文元家里头,他妈妈和媳妇杠上了。媳妇想着拿那笔钱把孩子拉扯大,而姚文元的妈妈呢,就想靠那钱养老。家里因为这事儿吵得翻天覆地,动静大到连姚文元自己都知道了。

所以,看守人员就跟姚文元说了,让他在监狱里头把这些家里的小事儿给解决了。姚文元心里头也挺不是滋味的,他就想着在监狱里老老实实待着,盼着哪天能出去。对于钱财、地位这些,他压根儿就没往心里去。没办法,他只能劝劝自己老妈,让老妈别太固执,把钱留给老婆孩子。再说了,他女儿里还有一个是残疾人呢。

二十年时间,过得挺快也挺慢。到了1996年1月份,姚文元终于要离开他呆了十多年的牢房了,刑满出狱。他环顾了下四周熟悉的一切,叹了口气,缓缓脱下身上的囚衣,换上了家人特意准备的中山装。

说真的,不清楚姚文元那是真情流露还是随便说说,反正他和一直管着自己的狱警握了握手,感激这二十年狱警的关照,说给他们添了不少乱。狱警一脸正经地回答:“没啥好谢的,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回去后好好琢磨琢磨,往后可别再做那些违法乱纪的事儿了。”

姚文元一个劲儿地点着头,直接说道:“你说得没错,完全正确。”话音刚落,他便去办理了出狱的相关手续,拎起自己的行李迈出了监狱的大门。瞅着外面那灿烂的阳光,姚文元心情大好,脚步轻快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从牢里出来后,姚文元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人,他们一块儿去了北京火车站,买了张回上海的车票。这一路上,姚文元心里七上八下的,特意把帽子往下拉了拉,衣领也往上提了提,就怕被人认出来找麻烦。等回到上海,姚文元忍不住感叹:“这十年,过得可真快啊,就像做了一场梦。”

没错,姚文元这家伙,原本只是个平凡书生,后来却混进了国家权力的圈子,结果又被老百姓给审判了,被关在牢里二十年,这经历对他来说,真的是“像做了一场梦”。可他给全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那真是没法挽回。很多人因为他的自私自利,家庭破碎,甚至丢了性命。

【出狱后,姚文元又有什么要求】

姚文元虽说已经出狱,回归到了老百姓的行列,可他过去干的那些坏事太多了。为了社会的安稳,上面还是会盯着他,他的日子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自由。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姚文元居然还想跟上面提条件。

65岁的姚文元首先提出想再次成为党员,但这个请求很快就被拒绝了。不论他是真心后悔,还是心里憋着别的什么打算,他都是我党历史上少有的大坏蛋,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做错了事就得担责,一旦被开除党籍,那就再也没门儿回来了。

姚文元提的第二个事儿吧,就是他想写写这些年自己的经历,回忆录啥的。中央那边琢磨了一阵子,居然答应他了。不过,为了确保不出岔子,姚文元写的回忆录得先交给中央瞅瞅,过了审才能在大陆这边印出来卖。

姚文元提议要整理些历史资料,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的点头。为了助力他的工作,中央专门安排了一位助手协助他,并且每月提供4000元补贴,确保他和家人日常生活无忧。到了2005年12月23日那天,姚文元在上海因为糖尿病离世了。

0 阅读:80

平凡呱呱乐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