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心里头难过得很,但还是硬挺着给老爸办了丧事。蒋介石的老伴儿宋美龄,自然也不会缺席这个告别仪式。
在葬礼的场合,蒋经国公开表示,他有个心愿,那就是希望他的父亲能和早已离世的亲妈毛福梅一起安葬。
宋美龄这辈子见过的世面多了去了,但蒋经国当那么多人面给她难堪,她心里头还是过不去这个坎儿。
蒋介石离世五个月后的一天,宋美龄一切准备就绪,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航班,从此告别了台湾。
蒋经国并非宋美龄亲生骨肉,但他作为她的继子,一起生活了好多年。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之间肯定是有些亲情在的,怎么说也是一家人嘛。
为啥蒋经国会用那种方式,明摆着说他不容宋美龄,连一丝亲情都不顾,这背后究竟有啥不为人知的事儿呢?
宋美龄和蒋介石共度了几十年的时光,她曾被称为“第一夫人”。但让人好奇的是,为啥她会因为蒋经国的一句话,就决定离开台湾,一个人跑到美国去了呢?
【怜亲孤苦 拒认继母】
1901年那会儿,蒋介石在老家浙江奉化,跟当地的一个姑娘毛福梅成了亲。
毛福梅是蒋介石妈妈王老夫人精心给他物色的媳妇儿,她是个既聪慧又能干,性格温柔还特坚韧的女性,对长辈也特别孝顺,十足的传统好女人。
王老太太对毛福梅挺有好感,但蒋介石却不然。他不乐意这桩由长辈安排的婚事,而且也不喜欢毛福梅那种文静内向的性格。
结婚后没几年,蒋介石就扔下老妈和老婆在老家,一个人去日本读书了。他这一走就是好几年,可毛福梅一句牢骚话都没有,老老实实地照顾王老夫人,还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蒋介石这人挺聪明,脑子转得快。1906年,他从日本回来后没多久,就考上了保定那个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一下子就成了个被人看好的年轻军官,未来可期。
1910年的时候,他风光地回到了老家,和家人好好聚了聚。没过多久,他和毛福梅就有了爱情的结晶。
这个孩子,他就是蒋经国。老爸蒋介石整天忙着工作,家里很少见到他的人影。所以,蒋经国基本上是在妈妈身边一点点长大的,他特别粘那个温柔又心好的妈妈。
他15岁那阵子,蒋介石那时候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军长了,他把蒋经国从妈妈那里接了出来,决定让他去苏联好好学习。
蒋经国跟母亲道别后,去了莫斯科的中山大学深造。他心里一直惦记着母亲,所以学习特别努力,就盼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学成回到祖国,和家人重新聚在一起,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国家做点贡献。
他压根儿没想到,1927年的时候,蒋介石会和毛福梅解除婚姻关系,转身娶了有钱人家的姑娘宋美龄做老婆。爸妈这么一分开,对蒋经国来说,可真是人生里的一大重创。
蒋介石和宋美龄走到一起,一方面是因为他被宋美龄的才华和美貌深深吸引,另一方面则是他想借助这段婚姻来挽救自己的政治生涯。
1927年那会儿,蒋介石搞了个“四一二”大变动,把第一次国共联手给搅黄了。后来呢,他因为跟汪精卫、李宗仁这些人斗来斗去,没人帮他,没办法,8月份就自己下台了。
宋美龄来自超级有钱的宋家,嫁给蒋介石后,宋家就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让蒋介石又重新回到了国民党的重要位置。
可以讲,宋美龄在蒋介石事业碰壁时,给了他很大的助力,让他渡过了难关。
两人成婚后,感情特别好,宋美龄会亲昵地叫蒋介石“亲爱的”或是“蒋先生”,而蒋介石则回称她为“我的妻子”“挚爱”,从这些称呼里就能看出,他们俩真是特别恩爱。
蒋介石对宋美龄那是真心实意的好,他们夫妻俩的日子过得还挺美满。
相比之下,蒋介石在和毛福梅长达二十六年的婚姻生活里,对毛福梅态度一直不太好,甚至还对她有过恶劣的行为。
蒋介石在日本读书那会儿,抽空回了趟老家看望亲人,那时候毛福梅也跟着他一起,结果两人高兴地迎来了一个新生命。
她怀着孩子那会儿,有次因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蒋介石拌了几句嘴,没想到蒋介石竟然动手打了她,结果导致她不幸失去了孩子。
蒋介石心里清楚自己对毛福梅有不少亏欠,所以当毛福梅点头答应结束婚姻时,他俩就商量了个“离婚还住一块”的法子。毛福梅还是住在蒋家大院,而蒋介石呢,负责她所有的开销。
蒋经国是在他母亲的悉心照料下长大的,对父亲他总是心存敬重,有些害怕。
他心里清楚,爸爸对妈妈的态度挺冷漠,但孩子嘛,天生就想让爸妈好,所以他还是盼着一家人能凑一块儿。就算自己和妈妈得受点委屈,他也觉得没啥大不了的。
让他心里难受的是,蒋介石居然连这样的机会都没留给他,而是娶了宋美龄,这让他原本和父母组成的三口之家散了架。
宋美龄嫁给蒋介石后,蒋经国跟她之间,自然而然地就有了挺大的距离感。
在苏联学习那会儿,他跟蒋介石还一直保持着联系。蒋介石挺想让他认宋美龄当“后妈”,不过呢,每次跟老爸通信或者聊天,蒋经国都没叫过宋美龄一声“妈妈”。
【久别重逢 阖家欢喜】
1928年,蒋经国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完成学业后,和一位叫芬娜的姑娘成了家,他们一起迎来了儿子蒋孝文的诞生。
1937年,蒋经国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了他们阔别了13年的老家。他们首先去了杭州的澄庐别墅,探望了蒋介石和宋美龄。之后,他们又赶往奉化溪口,去拜见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
宋美龄站在澄庐别墅的大门口,等着他们一家人的到来。
碰到宋美龄时,蒋经国表现得十分得体,他称呼宋美龄为“母亲”,宋美龄也很有礼貌地回应,同时也向他和芬娜打了招呼。
宋美龄瞧着蒋孝文那逗人喜爱的模样,一把就把他搂进了怀里,然后转身朝着屋里的蒋介石大声说道:“老公,快看,咱孙子来啦!”
说完,她就一手搂着孩子,一手领着夫妻俩,直接往屋里带,去见蒋介石。
第一次见面时,蒋经国和宋美龄两人都展现了友好的态度,互相打了招呼。
之后几十年里,他们俩时而相处融洽,时而针锋相对,不过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保持对彼此的敬重。
尽管他们俩之间因为各种缘由有了些矛盾,但谁也没对另一方说过什么太过头的话,或者做过什么出格的事。
如果毛福梅没有遭遇那场不幸离世,加上上海打虎事件没有发生,蒋经国和宋美龄之间的关系,可能不会像后来那样,恶化到几乎无法共存的地步。
1937年3月份,蒋经国回到了溪口,见到了他好久没见的母亲。母子俩一见面,毛福梅就因为太激动而哭了起来。她紧紧抱着蒋经国和他的家人,心里舍不得放开,抱了很长时间。
毛福梅听说蒋经国和芬娜结婚了,但居然没办婚礼,心里头就觉得不太对劲。她琢磨着,按照老规矩,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得给他们俩正儿八经地补上一个婚礼。
两人结婚那天,蒋介石也来了。蒋经国一身长袍马褂,芬娜则戴着华丽的凤冠和霞帔,他们对着毛福梅和蒋介石,恭恭敬敬地行了三次跪拜,每次拜三下的大礼。
瞧着懂事的儿子、漂亮的儿媳妇,还有那惹人疼爱的小孙子,毛福梅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她当妈的愿望总算是实现了。
这一年,蒋经国带着全家回到了溪口的蒋家老宅,陪着毛福梅度过了她这辈子最开心的时光。
【烽火岁月 痛失母亲】
1937年夏天,7月头一个星期,卢沟桥事变突然打响,这标志着咱们全国上下开始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抗战之路。
蒋经国跟母亲说了声再见,就去了江西。他的任务是整治官员作风,还有支援前线的战斗工作。
世事无常,他这一走,就和母亲彻底告别了。
蒋经国到了江西后,心里盘算着把毛福梅接过来,和自己一起住,这样也方便他照顾老妈。不过呢,他每天忙得团团转,这事儿就一直拖着没办成。
1938年12月12号那天,日本鬼子的飞机炸了溪口,毛福梅吓得赶紧往外跑。结果倒霉的是,一颗炸弹就在她旁边的院墙上炸了,墙一下子塌了,把她给埋在了碎砖烂瓦底下。
毛福梅因为没能及时获得帮助,伤势过重,最终离开了人世。
蒋经国得知母亲过世的电报后,立马把手头的事儿搁下,连夜火急火燎地往溪口赶。
他进了家门,心里头那个难过劲儿,根本控制不住,直接跪在了毛福梅的身边,心里头充满了自责,怪自己没能守护好妈。
老妈为蒋家辛苦了一辈子,蒋经国心里头想,得给老妈风风光光办个葬礼,好好表达下自己的伤心。可没想到,老爹蒋介石知道了毛福梅去世的事儿,立马就给蒋经国发了电报过来。
刚收到张恺打来的电话,说他家里被炸了,让我赶紧请假回去,帮忙处理家里的事情,这是最要紧的。
蒋经国心里清楚,他爹因为顾虑到现在的老婆宋美龄,就想让他把毛福梅的丧事办得简单点儿。
老爸的话不敢不听,所以他最后还是把妈妈葬在了蒋家祠旁边,坟头上立了块碑。碑上刻着:“尊敬的母亲毛太君之墓,儿子经国立恭敬立碑”。
之后,毛福梅被记录进了《溪口蒋氏宗谱》,她的身份变成了蒋介石母亲王老夫人的干女儿,同时也是蒋介石的干姐姐。
她最终未能作为蒋介石曾经的伴侣,在墓碑和家族记录上刻下自己的姓名。
蒋经国心里头对老妈的遭遇特别憋屈,觉得要不是因为宋美龄的原因,老爸也不至于狠心到连给老妈一个正式名分都不肯。
这事儿,让他和宋美龄之间产生了难以化解的分歧。
让蒋经国和宋美龄关系变得极其紧张的另一件事情,就是上海那场反贪风暴。
1948年,上海碰到了经济大麻烦,到了8月份,蒋经国被派去当上海那边经济管理的副头头,他的任务就是搞定上海的经济乱摊子。
蒋介石对蒋经国抱有很大期望,他心里默默打定主意,非得把经济局面给重新梳理好不可。
他一来当领导,就不管那些私人交情,严厉打击那些想钻空子的商人,把物价给稳住了,这事儿在上海受到了大家的好评。但问题是,物价是稳住了,可商店的货架上却空空如也,没啥东西可卖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蒋经国决定对上海全市来个物资大盘查,严查货物囤积的情况。在盘查时,他发现了一家叫扬子的公司,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家企业囤了不少好东西,像汽车、毛呢这些紧俏货,简直就是他一直在找的那条“大鱼”。蒋经国心里打定了主意,要干票大的,于是他带着军队、警察还有宪兵,浩浩荡荡地把扬子公司给围了个水泄不通,直接动手查封了里头的货物。
但在那个紧要关头,宋美龄站了出来,直接告诉他不能这么做。
说起来,扬子公司的老板孔令侃,其实是宋美龄姐姐的外甥。这事儿以前没多少人知道,但现在明白了,孔令侃之所以能在商界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背后多少也跟他这位有名的姨妈有点关系。毕竟,孔令侃是宋美龄的亲外甥,这层关系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孔令侃在扬子公司的地位稳固,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宋美龄的背景。
孔家和宋家走得很近,扬子公司其实就是他们两家共有的产业。
蒋经国下定了决心要改善上海的经济状况,哪怕这意味着要和亲戚们闹翻。而宋美龄呢,她站在家族利益的角度,站出来反对蒋经国的这些举措。
她试着说服蒋经国,希望他能放过扬子公司,别进行查封。但蒋经国没听她的,拒绝了。没办法,她只好去找蒋介石,想让蒋介石出面,让蒋经国打消那个念头。
最终,上海那场反腐行动没能成功拿下那些“老虎”。
由于蒋介石和宋美龄的介入,蒋经国只能作罢,不再打算没收扬子公司,他之前的努力也因此全部白费了。
上海的经济状况非但没好转,反倒是越来越糟糕,东西价格一个劲儿地往上涨,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艰难。
由于宋美龄和蒋介石的插手,蒋经国没能实现对上海的经济管控,结果上海经济陷入了崩溃,场面一片混乱。
事情发展到这个严重的程度,蒋经国和宋美龄之间的关系,已经是针锋相对,完全没法调和了。
【亲情可贵 冰释前嫌】
1949年,国民党撤退到了台湾,但对宋美龄而言,台湾并非她的幸运之地。
她有个哥哥,那可是宋家的大人物,名叫宋子文。1949年,当蒋介石一家子飞往台湾时,宋子文却走了另一条路,他去了香港。后来,宋子文就在美国安了家。蒋介石没少邀请他去台湾做官,但宋子文每次都客气地回绝了。
到了民国那会儿,宋家可是风光得不得了,但到了台湾后,他们的影响力就大不如前了。
宋美龄心里头一直琢磨着怎么能在政治上搞出点名堂,可惜啊,家族那边不再给她撑腰了,让她感觉使不上劲儿。但这可没让她打消参与政治的念头,心里那股子热乎劲儿,一点没少。
这导致宋美龄和蒋经国之间存在不小的“距离”。
因此,在蒋介石离世后的葬礼上,蒋经国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公开表示希望父亲能与他的原配夫人毛福梅一起下葬。
他心底里深爱着自己的爸妈,这是真心话。不过,他讲这些话,其实主要是为了告诉宋美龄,让她明白自己没戏,别再纠缠。
蒋经国算是如愿以偿了。
宋美龄打那以后,就不想再跟他斗了,她带着自己一辈子攒下的钱,直接飞去了美国。
看到宋美龄选择了放手,蒋经国也不再找宋美龄的麻烦,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这样慢慢变好了。
宋美龄晚年定居在纽约长岛,日子富足安逸。蒋经国会时不时给她寄信问候,并且还会跟她聊起一些政治方面的话题。
蒋经国在1988年离开了人世,而宋美龄呢,她在2003年的时候,在美国安然离世,享年高达10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