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难道不怕蒋介石反悔?伟人比喻:就和赶毛驴上山一样

平凡呱呱乐 2025-04-12 10:21:02

【前言:】

1936年12月12日一大早,天还没亮呢,电料店的门就被砰砰砰地砸得响个不停。店里的老板被这动静给吵醒了,迷迷糊糊地爬起来开门,一瞅,嘿,门口站着个东北军的士兵。

兵爷一脸焦急,立马就问有没有电池,生怕店家不答应,他干脆把价码翻了一番。

为啥有钱不挣呢?店主二话不说,乐呵呵地就把电池给拿来了。可谁知,刚卖完电池的隔天,西安城里就炸了锅,说蒋介石被逮住了。

店家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一头雾水,压根儿没想到,就在前一晚他卖出去的那些电池,竟然也跟这事儿扯上了关系。

【如何处置蒋介石,引发争论】

半夜时分,出去找电池的那个人,他有两个身份,一是张学良的助手,另一个则是共产党的秘密成员刘鼎。

半夜十二点,张学良将军突然跟刘鼎透露了个大事,说他手下的部队正在火急火燎地行动,把蒋介石给扣起来了。为了帮这行动一把,张学良还下令让整个西安城都停了电。

一听到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消息,刘鼎脑袋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给毛泽东拍个电报。可问题是,没电啊,电报发不出去。这下子,他急急忙忙地跑去买电池了。

刘鼎买完电池回来,发现蒋介石已经被逮住了,他赶紧就把这事儿给上报了。

第二天早上,刘九洲这个警卫员一溜小跑到周恩来的房间,进去一看,嘿,周恩来已经坐在桌前了,满脸都是乐呵呵的表情。

刘九洲好奇地问:“怎么这么早就起床了,有啥事儿要做吗?”

“蒋介石被抓啦,这事儿你听说没?”周恩来平静地透露了这个大消息。

刘九洲还没回过神来,下意识地从嘴里蹦出个“啊?”来。

随后,周恩来直接问道:“蒋介石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觉得,咱们是该把他杀了呢,还是怎么办?”

“我不会动手杀人的。”刘九洲这样回答。

“为啥不动手呢?”周恩来带着疑惑问。

“咱这儿有规矩,俘虏不能杀!”

周恩来笑得特别开心,连连称赞刘九洲,说他讲得真棒。不过话说回来,刘九洲的意见虽然不能直接决定“要不要对蒋介石动手”,但它确实能让人了解到那时候红军战士们是怎么想的。

毛泽东没过多久也得知了这事儿,中央领导们一开始先是哈哈大笑,但笑过之后,他们就犯难了,这蒋介石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这个意外的好消息,突然间给中共的领导们出了个大难题。这个难题让领导们整整琢磨了一个星期,那七天里,他们几乎都没怎么合眼。

在中共领导人的心目中,蒋介石极为可恨。他和红军打了足足十年的交道,期间残害了无数革命英雄,红军对他可谓是恨之入骨。

毛泽东在讲话里直接点出了“审查蒋介石”和“撤掉蒋介石”的主张,他讲道:“首先,得在老百姓面前把蒋介石的过错都摆出来,支持西安事变。其次,咱们得要求把蒋介石撤职,让他接受人民的审判。”

朱德提出,先解决蒋介石的问题,再考虑其他事情,而其他领导人也都赞同这一先除蒋的意见。

到了12月13号傍晚,整个保安地区的人都传开了,说蒋介石被抓了。好几百人聚到一块儿,都吵着要公开审判蒋介石。在那个大会上,大家的情绪都很高涨,都在喊:“从1927年开始算起,蒋介石欠咱们的血债多了去了,现在是时候跟他算算账了,得把他交给老百姓,让大家来审判他!”

说起要不要对蒋采取措施,周恩来和张闻天都没表态,张闻天只是简单说了句:“咱得努力跟南京政府拉拉关系,还有那些不是蒋家的人马,也得争取联手。”

周恩来没吭声,是因为他心里另有盘算,只不过,眼下还不是把想法摆到台面上的时候。

跟中共中央比起来,南京那边的国民党知道西安事变这事儿,可真是慢了好几拍。

12号一大早,周恩来和毛泽东那边就已经瞧见了电报。可南京这边呢,还跟个闷葫芦似的啥都不知道,一直拖到下午,才收到国民党潼关部队头头樊松甫拍来的电文,说蒋介石失联了。这时候,南京才恍然大悟。

南京那头的国民党,一听到西安事变,立马就攒了个急茬儿的会。会上头,大家伙儿的意见都是得“收拾叛徒张学良”。要说喊得最响的,还得是何应钦,他拍着桌子说,这事儿不能拖,得“即刻动手”。

南京那边打算“平叛”,而保安方面则想要审讯蒋介石,这可把宋美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立刻从上海飞奔到南京,对南京方面要“平叛”的做法十分恼火。

宋美龄最主要的目的无疑是保护蒋介石,但南京那边却吵着要“收拾张学良”,这样一来,国军很可能就会跟东北军和红军干上一仗,这对蒋介石来说,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

所以,宋美龄决定要解决这个争端,在明确表明自己倾向于和平解决的态度后,她迅速与澳大利亚的特使端纳一同前往西安,去和张学良当面交谈。

端纳早些时候就与孙中山结识,后来还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同时,他还担任张学良的顾问和老师角色。鉴于这些关系,让瑞德来担任调解人,那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不出所料,张学良明确表示,对瑞纳来到西安表示热烈的欢迎。

12月14号那天,瑞纳在张学良的带领下,见到了蒋介石。跟蒋介石还有张学良聊过之后,瑞纳就跟宋美龄说了:“张学良他没想杀蒋介石,他就是来了个‘兵谏’,想让蒋介石别再打内战了,大家一起抗日。”

听到这个消息,宋美龄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由“公审蒋”变成“逼蒋抗日”】

国民党那边乱成一锅粥的时候,红军没动一兵一卒就拿下了肤施,后来这儿就改名叫延安了。

跟保安比起来,延安那可是大了不少,算是陕北这块地界上最关键的城池。对中共而言,这就像是西安事变时,他们先手走对了一步好棋,真是件大好事。

张学良攻下延安后,心里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立马就安排了架飞机,直飞延安,把周恩来接到了西安。

在路上,周恩来听刘鼎讲了西安事变的整个经过。刘鼎提到,张学良下令抓蒋介石时,特别吩咐要抓活的。周恩来一听就明白,张学良从头到尾都没打算杀蒋介石。

到了西安,周恩来就直接去了中共地下工作者涂作潮家里安顿下来,还顺便把胡子给剃了。

碰见张学良那会儿,他一见面就开玩笑说:“嘿,大胡子先生,你的那把美髯怎么不见了?”周恩来一听,顿时哈哈大笑,屋里的气氛立马就变得热络起来。

坐下来后,张学良和周恩来就聊开了。周恩来一开始就先夸了夸西安事变,说那真是个大胆又明智的举动。接着,他们就开始聊起了正经事,也就是蒋介石该怎么处理。

周恩来沉默着,他在等张学良发表看法。张学良开口道:“我觉得,咱得试着让蒋介石参与抗日。只要他点头不再打内战,愿意跟大家一起抗日,那咱们就该放了他,还支持他当全国抗日的头儿。”

周恩来微微颔首,表示赞成,接着说道:“就像将军说的,要是咱们能劝动蒋介石抗日,那中国的未来可就大有希望了。可要是把他给杀了,内战不仅停不下来,反而还会帮了日本鬼子一把,让他们更容易吞掉中国。”

说实话,蒋介石在军事上确实占有上风。要是真把他给杀了,东北军和红军肯定会跟南京那边闹翻,这样一来,西安事变原本想达到的目的就完全走样了。再说,蒋介石一死,最开心的可能就是日本人和汪精卫那些亲日分子了。

基于这两个因素,周恩来主张:“放过蒋介石”。

之后,周恩来跟张学良一番讨论,两人都铁了心要用和平方式搞定西安事变这事儿。

会谈一完事儿,周恩来就跟毛泽东说了跟张学良聊的咋样。他说,答应保护蒋介石的安全没问题,但得说明白了,要是南京那边儿动了兵,那蒋介石的安全可就不敢保证了。

这样一来,南京那边肯定就不敢随便乱动了。

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瞅见周恩来拍来的电报,心里头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周恩来跟张学良聊完大事儿的第二天,立马又去找了杨虎城。杨虎城一听中共的决定,整个人都愣了。他原本琢磨着,中共跟蒋介石那十年的恩怨,深似海、仇如山,怎么也不可能轻易饶了蒋。

周恩来表示:“为了咱们民族的大局,咱先把跟老蒋的恩怨搁一边。”

杨虎城轻轻呼了口气,出声道:“既然张副司令跟中共的想法是一样的,那我就没啥好说的了。”

西安这边可真是热闹得不行,谁承想,就在这时,日本和苏联竟然杠上了。

日本那边说,“西安事变背后是莫斯科在捣鬼”,而苏联呢,却反驳说,“西安事变其实是日本人搞的一场政治把戏”。两边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

日本真正的打算是想尽办法制造风声,让张学良对蒋介石下手,好让他们能从中捞到好处。至于苏联的意图,那就复杂多了,让人难以捉摸。

毛泽东向莫斯科汇报了西安事变的具体情况后,斯大林表达了对“推翻蒋介石”做法的不同意见,同时也对西安事变本身持反对态度。

斯大林认为,要说中国的抗日头头,张学良还差点火候,共产党的势力当时也还不够大。在他看来,能把中国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领导大家抗日的人,非蒋介石莫属。

不论苏联持何种立场,时间一点点过去,各方的回应陆续到来,这让毛泽东开始沉着地琢磨该怎么处理蒋介石的问题。他一遍遍翻阅着周恩来发来的电文,感觉周恩来的话相当在理。

最终,毛主席拍来电文说:“我们党认为,要是你们党能满足全国老百姓的急切愿望,不光国家和民族能得救,就连蒋介石的安全也不再是难题。”

这封电报里头,毛泽东的意思明摆着变了,原先说的是要“公开审判蒋介石”,后来改成了“迫使蒋介石抗日”。

之后,老蒋点头同意联手打鬼子,张学良也就把他给放了。

关于为啥没杀蒋介石,不少人心里直犯嘀咕。有个学员眼眶都红了,问道:“蒋介石害了那么多同志,咋就放过他了?”毛泽东回答说:“处理国家大事,咱不能光顾着发脾气,得理智点。”

有人好奇地问,如果蒋介石变卦了怎么办?毛泽东打了个比方,说:“对付蒋介石,就好比让毛驴驮着东西上山。毛驴自然是不乐意走的,那农民怎么办呢?先拽拽它,不行就再推一把,实在不行就得轻轻拍它几下。但记住,毛驴急了可是会踢人的,我们得小心提防着点儿。”

0 阅读:29

平凡呱呱乐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