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妈妈有办法》作者戴巴棣的三大谜团,早期少作自己都看不上

文学私秘 2024-08-17 09:52:50

小学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很受学生欢迎,因为它有趣,也很有知识性,更为特别的是,它是用诗写成的,原来以为诗歌,是用来抒情的,但没有想到,诗歌还能介绍科学知识,这简直是一个神操作啊。

所以科学诗在小学课本里就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体裁,深受学生欢迎。

小学课本里最著名的科学诗,应该就算是《植物妈妈有办法》了,除此之外,还有一首,叫《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也深得学生喜爱。

长期以来,《植物妈妈有办法》的作者冠名为戴巴棣,是毫无异议的,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也被认为是戴巴棣所作,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就连戴巴棣本人,也认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他的作品,甚至在他的作品集里,也收有《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在他写的创作随笔里,也大言不惭地称《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他写的。

如在2022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大作家的语文课: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诗后所附的《作者的话》中,作者写道:“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我年轻时代的作品……”

其实《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真正的作者是徐青山,发表于《儿童时代》1963年第8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戴巴棣身上的三重迷雾:

1、国籍之谜:

在网上查一下,众口一词的戴巴棣个人信息是:1808年出生于荷兰刻富斯加州。

如果这是网上以讹传讹、谬种流传的话,尚能理解,但难以置信的是,正规的教辅材料,也白纸黑字地印着这条信息。

我们在章健文著《教科书里的经典:小学语文教材经典文本解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年6月版)中也看到这样的说法。

但问题是,刻富斯加州具体在哪里呢?

奇怪的是,在关于荷兰的任何图书与地图上,都找不到“刻富斯加州”。

把戴巴棣安置到一个不存在的荷兰“刻富斯加州”的出生地,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一虚构的履历,至今仍是一个谜。

2、出生之谜。

在鲁克主编的《科学童话选》(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年5月版)中,戴巴棣的简历如下:

——戴巴棣:浙江省鄞县人。一九四九年生。上海汽轮机厂青年工人。上海科普创作协会会员。一九七八年以后,他开始从事科学文艺创作,先后在《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少年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过科学诗、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等作品。——

但在《大作家的语文课:植物妈妈有办法》中,也有一个戴巴棣的身份介绍 ,却说他出生于1955年,与以前的说法之间相差6年。

按道理讲,《大作家的语文课: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个版本,得到过作者自己的亲自修订,应该更为准确,这个1955年的生年,是作者改定过的,但是,对照戴巴棣的创作经历,又让人疑窦丛生。

戴巴棣究竟生于哪一年,现在看来,依然是一个谜。

3、冒领之谜。

这就是我们难以理解,戴巴棣为什么要冒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作者,而且在他的多部作品集中,都作出同样的声称。

这样的声称,只能为他减分。难以搞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目前戴巴棣的作品集中,主要是收集了他在科普创作时代所写作的科学诗、童话与科幻小说,但是,在这之前,戴巴棣还有一段左冲右突的摸索时期,写过一些带着强烈政治倾向的政治诗。

但是这些诗,无一收入到戴巴棣日后的作品集中。可见,戴巴棣本人也看不上这些应景的少作。

不过,这些少作,却可以窥见戴巴棣日后创作科学诗的一些规律。

比如,在那个时代,戴巴棣就习惯用四行诗句作为一节,每一节都有追求押韵的主观意图,但并不严谨,显得不够自然,日后科学诗中也有这样的缺憾。

用语方面,多采用口语化,显得亲切,但不足之处,就是诗味不够浓郁。不过,科学诗不需要太多的抒情,戴巴棣的诗味不浓的缺憾,却恰好符合科学诗对诗情画意的限定要求,从而又颇符合科学诗的酌定的含量规格。

下面,我们看一下戴巴棣的早期少作。

1975年2月12日《红小兵报》上刊登的一首叙事诗《慰问路上》:

慰问路上

大年初一雪纷纷,

锣鼓鞭炮闹腾腾,

红小兵宣传队雄赳赳,

直奔军营去慰问。

忽然,迎面驶来一辆车,

“嗤”一下滑进了烂泥坑,

引擎呼噜呼噜喘粗气,

车轮噼呖叭啦空打滚。

车上跳下个解放军叔叔,

东张西望心里急万分,

大刚赶上前:“叔叔请上车!”

回头又召唤:“快,别叫叔叔误时辰!”

推呵推,汽车倔得像头牛——

往前挪半尺,往后退五寸……

冷不防,稀糊泥浆冲天飞,

哎呀呀,溅得大刚泥一身。

同学们急忙掏手绢,

要替大刚擦泥痕;

大刚喊:“推车子要紧……”

忽而又望着棉袄出了神——

他想起《闪闪的红星》里,

冬子将盐水灌衣襟……

于是他,毅然脱下新棉袄,

嗖一下塞进了后车轮。

汽车一声唿哨窜出了坑,

叔叔也快活地蹦出驾驶室的门,

咦?!叔叔发现了大刚这“情况”,

紧紧搂住大刚眼湿润!

他问大刚姓啥叫啥名?

又脱下军袄让大刚穿上身;

他说要去接幸福村的红小兵,

等完成了任务再好好谢你们。

红小兵听了笑出了声:

“叔叔,我们全来自幸福村。”

叔叔问:“为啥不等车来接?”

大伙说:“革命不能坐着等!”

呵,一席话说得暖融融,

雪住云散霞光分外红,

清脆的喇叭声向军营飞呵飞,

去报告这新春的第一号“新闻”……

这首叙事诗写得冗长累赘,用韵也写得呆板生硬。

1975年15期《红小兵》杂志上刊发短诗:

革命路上斗志昂

南京路,

阳光照,

车来人往真热闹。

好八连,

路上过,

手推粪车乐呵呵。

红小兵,

送茶水,

还帮叔叔把车推。

步子大,

歌声响,

革命路上斗志昂。

这首诗的主题与上首诗的意旨有相似之处,都是将军人与少年放置在一起构思诗意。

《朝霞》1975年第8期刊登诗歌《战地通讯》:

1976年第24期《红小兵》杂志刊登配画诗:

咱为铁牛洗个澡

“铁牛你呀干劲大,

身上沾满稀泥巴,

咱们给你洗个澡,

今晚早点休息吧。”

叔叔听了笑哈哈,

说我发言没调查:

“华主席领导除‘四害’,

铁牢它也乐开花——”

“白天耕地七十亩,

今晚再夺六十八,

你听铁牛日夜唱:

《队队盛开大寨花》!”

1977年第7期《红小兵》杂志:

新任务

下乡送宝回书店,

阿姨对咱真“照顾”,

给咱一本“第五卷”,

让咱好好来阅读。

忽然来个盲人叔,

开口也要买宝书,

盲人版的还没出,

这下阿姨也难住。

我说叔叔别失望,

今晚咱来为您读,

同学一听齐鼓掌,

夸得我心里热乎乎!

1977年第14期《红小兵》杂志:

学习您,敬爱的朱委员长

静一静,静一静,

别打搅敬爱的总司令,

你看,他在认真读毛主席的书,

为革命辛勤战斗了一生!

南昌的城楼该记得,

是谁打出了第一响枪声!

巍巍的井冈该记得,

是谁在这里会合革命的大军!……

啊,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

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

我们要学习您,敬爱的朱委员长,

誓把革命事业永远继承!

1978年第1期(创刊号)刊登了一首童话诗《猴子厨司》,可以看出,戴巴棣向少儿文学转型,回避他在时政诗领域的寡淡无味的经营状况:

1978年第4期《北京儿童》杂志上刊登一首童话诗。

学割草

从前有个羊妈妈,

生了一对小羊羔,

哥哥名字叫大大,

妹妹名字叫小小。

兄妹两个长大了,

妈妈来教割青草,

还让他俩赛一赛,

看谁割得多又好。

他俩登上东山头,

小小埋头割青草,

一棵一棵又一棵,

不紧不慢不急躁。

大大开头劲很大,

稀哩哗啦舞镰刀,

不一会儿手起泡,

心里暗暗嘀咕了:

“青草长得这么稀,

白费工夫不讨好。”

抬起头来望南山,

心里乐得怦怦跳。

南山青草碧碧绿,

山花朵朵把手招,

大大悄悄奔南山,

刚割的草一路抛。

上了南山吃一惊,

“怎么草也变稀了?”

半天才割一小堆,

大大越想越苦恼。

再往四周仔细看,

还是西山青草好,

鼓起劲来上西山,

一小堆草又扔掉。

到了西山又去哪?

自然又往北山跑。

转眼太阳要落山,

妈妈赶来评比了。

小小割得多又多,

一筐两筐装不了,

只有大大空着手,

嘴里叼棵狗尾草。

这首诗后来收入作者的作品集,内容作了删简,标题改成了《山羊割草歌》:

戴巴棣的《植物妈妈有办法》首发于《北京儿童》1978年第24期,之后,戴巴棣终于找到了自己大展宏图的胜场,到了1979年,他索兴全身心转行到少儿科普领域,其创作的科学诗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仅在《中国少年报》中,就连续刊登了一组关于大自然的科学诗。

我们略略扫描一下:

1979年5月9日《中国少年报》刊登《大自然的语言》,此诗也曾经被收入教材。

1980年11月18日《中国少年报》刊登《神秘的隐身者》:

1981年1月20日《中国少年报》刊登《气味的妙用》:

1981年12月15日《中国少年报》刊登《大自然的报复》:

从戴巴棣1975年到1981年的短短几年的诗歌创作来看,进步是神速的,从开始时创作的时政诗的矫揉造作、毫无诗味,到后来在科学诗里越写越顺手,把枯燥的科学说明文,改写成富有节奏、内涵委婉、耐人寻味的诗句,戴巴棣的确有他的独到之处。

分析他的这一创作轨迹的嬗变,我们能够更好地捕捉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从中更好地领会他的诗歌构成特质,便于我们感悟他的诗歌创作秘密,学会他的创作技巧,有助于学以致用,把课文赋予我们的营养施予,转化我们的写作成长。

0 阅读:3

文学私秘

简介:文学是人学,关注人类的所有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