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饲料大王首富变“首负”:欠了近千亿,一年光利息就要18亿

福星徠说事 2025-03-04 13:25:06

2025年初,一则消息震动商界:曾经的四川首富、“饲料大王”刘永好,其掌舵的新希望集团负债竟高达938亿元,年利息支出18亿,从“首富”沦为“首负”。

从四川商界的的状元榜,到现在的负债累累,刘永好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境地?

首富神话破灭,千亿债务压顶

这场危机要从2019年的一场豪赌说起。

2019年,非洲猪瘟席卷全球,中国猪肉价格从十几元一斤飙升至三四十一斤的历史高位。刘永好嗅到商机,决定大举进军养猪业。

仅2020年上半年,新希望就斥资150亿,新增29个养猪项目。

之后在2020下半年及2021年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仅短短的三年时间,刘永好在养猪产业就投入了近千亿人民币,生猪产能从355万头激增至2023年的1400万头,势必要在养猪业赚个盆满钵满。

从刘永好在这三年投资千亿资金,就可以看出刘永好当时有多看好养猪产业。

然而,市场风向突变却给了刘永好“一记响亮的耳光”:2021年起,猪肉价格因产能过剩呈现断崖式下跌,新希望养猪业务三年不但不赚钱,反到亏损超700亿的惊人数额,资金链几近断裂。

养猪巨亏之际,没想到刘永好的另一布局——房地产板块也因行业下行陷入泥潭。新希望地产2021年销售额仅207亿,远低于预期,叠加楼市低迷,资产贬值加剧债务压力。

为了回笼资金,新希望2022年起陆续变卖四川、重庆等地的25个猪场,仅收回33亿,面对千亿债务杯水车薪。

截至2024年,集团总负债达938亿,流动性负债占比超70%,现金流岌岌可危。

刘永好的故事曾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励志范本

刘永好1951年生于四川新津县,他是家里的老四,上面有三个哥哥,在他四岁那年,家里又迎来了新成员,即刘永好的妹妹。

家里七口人,虽然父母收入还算稳定,但架不住人多,因此他父母的经济压力巨大。

在刘永好11岁时,母亲生病不得不退职回家。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父亲工资锐减,每个月只有38元。刘永好深知家庭贫困,加之母亲身体不好,便主动承担各种家务。

1973年,刘永好被德阳机器制造学校录取。毕业后,被分配去当了老师。

1982年,由刘永好的三哥开头,他们四兄弟相继辞去工作开始创业,他们想办法筹得1000元本金。

本想以蔬菜项目开始,但因为无法获得大面积土地,所以转由养鸡,不得不说他们四兄弟在做生意这方面真是天赋异禀,仅仅两年时间他们的养鸡场便有了可以孵化5万只鸡的规模了。

1984年底,他们又从养鸡转为养鹌鹑,他们凭借科研创新手段,最终研发出产蛋率80%的鹌鹑品种,1986年年产15万只,利润破千万,甚至打入俄罗斯市场。

1987年,刘永好在广东采买时,发现进口猪饲料暴利,于是便带领兄弟转行做猪饲料。他们研发出国产“希望一号”乳猪饲料,价格仅为进口产品一半,迅速抢占市场。

1995年,希望集团饲料年产量突破100万吨,产值15亿,成为行业龙头。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刘永好

在1996年还参与创办民生银行。

2000年后,新希望集团涉足金融、地产、乳业等领域:

2001年通过收购四川华西、杭州双峰等区域乳企进入行业,2015年后加速并购,整合苏州双喜、湖南南山等品牌,形成“区域乳企联合舰队”。

2017年地产销售额超200亿,乳业营收50亿。

在2019年之前,集团年营收就超千亿了,刘永好稳坐四川首富宝座30年。

但是就在2019年时刘永好的周期误判与盲目扩张,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2019年猪价暴涨时,刘永好喊出“风浪越大,鱼越贵”的口号,三年砸700亿扩产,却未预见市场饱和风险。

新希望养猪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叠加猪瘟防疫投入,每头猪亏损超500元。要知道,猪肉每下跌一元钱,新希望集团的养殖产业就会面临成千上百万的损失,更别说每头亏损500多元了。

最终导致刘永好掌舵的新希望集团负债高达938亿元,年利息就高达18亿,从“首富”沦为“首负”的结局。

其实2013年刘永好交棒女儿刘畅时就为后期亏损埋下了祸根,刘畅虽有魄力却缺乏风险管理经验。

刘畅激进扩张海外市场,首次在埃及建立分公司,并且计划将业务扩展至家禽养殖与食品加工领域,但是因为投资周期长,非洲市场动荡,导致资金压力倍增。

信息来源:新京报 2013-05-23 02:30【刘永好“退休” 交棒女儿刘畅】

2020年地产调控收紧,新希望仍投资百亿去拿地皮,项目多集中于二三线城市,去化解艰难。

但是天不遂人愿,地产板块年销售仅200亿,却占用大量现金流,而拖累主业输血能力。

断臂求生能否逆风翻盘?

尽管深陷泥潭,刘永好仍未放弃。2025年两会期间,他提出“用新质生产力武装传统产业”的战略,释放三大信号:

1.联合中国农科院培育“中新鸭”“川香猪”,摆脱种源依赖,降低养殖成本。并且推广机器人巡检、无针注射等技术,计划3年内将养猪成本降至行业前20%。

2. 为了减轻债务压力,继续出售非核心资产,2024年已回笼50亿资金。收缩地产板块,2025年目标将负债率降至60%以下。

3. 押注冷链物流新赛道这个新赛道,投资30亿建设冷链基地,打通猪肉产销链条。在消费端,持续推出预制菜品牌“美好农家”,2024年营收增长40%。

商海无常,能否再写传奇?

刘永好的故事充满戏剧性:从赤脚少年到四川首富,再到负债千亿,印证了“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如今,75岁的他仍奔波在一线,称“不躺平、不认命”。新希望能否靠科技与改革重生?答案或许藏在下一个猪周期里。

7 阅读:1338
评论列表
  • 2025-03-26 00:22

    负债虽然多,但别人资产更多,这文章写的好像他要破产了一样。

  • 2025-03-18 03:34

    刘做的都民生项目有国家的支持永远不会垮[点赞]

福星徠说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