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没有的南明(9)

是烟火江湖 2023-10-01 17:23:20

01

隆武朝有两个大的战略计划。

即“半功”和“全功”。

所谓“半功”,指收复南京,祭拜孝陵,是初期的小目标。

所谓“全功”,指收复北方,驱逐鞑虏,是最后的总目标。

想要实现“全功”,必须先实现“半功”。

可供隆武帝打出的牌,明面上有三张。

湖南、福建、赣南。

但实际上只有一张。

湖南。

福建的郑氏兄弟,威福自操,满脑子都是福建巴掌大小的地儿,毫无进取之心。

赣南的督师万元吉倒是很忠心,但他正面抵抗清江西提督金声桓(记住这个人,很重要)的猛攻,压力很大,抽不出身。

这两路,算是都废了。

能依靠的,只剩下湖南的何腾蛟。

何腾蛟也有意进军湖北。

一方面,何腾蛟虽然能力刺毛些,典型的志大才疏,但这人进取心还是有的,收复南京北上还都也是他的夙愿。

而且何腾蛟的官职是湖广总督,两湖都是他的辖区。

现在湖北在清廷手里,辖区都不完整,还算哪门子的湖广总督?

湖北说什么都要收回来,这是关乎面子的头等大事!

另一方面,清军出了纰漏,一个绝好的机会摆在了何腾蛟面前。

南京、杭州相继陷落后,清廷错误的预判了形势,以为只要跺跺脚,江南半壁就会立刻跑来跪舔,根本不需要再动武。

再加上江南酷暑,天气炎热。八旗兵都是北方人,适应不了南方的气候。

因此,在攻克杭州后,豫亲王多铎即率兵返回北京避暑。

留在南方的,只有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的少量八旗军和新投降的汉军,兵力薄弱。

本来人就不多,防守湖南的就更少了。

反观何腾蛟,刚刚收编了郝永忠、王进才两部大顺军,再加上原有的明军和私募的亲兵,号称雄兵十三镇。

又有胡广巡抚堵胤锡和忠贞营协助,兵力对比,明显优势在我。

没说的,揍他!

顺治二年(1645年)八月,明军开始行动。

作战采纳了堵胤锡的计划,分两路进军:

堵胤锡督忠贞营攻湖北荆州,破城后立即转进武昌;

何腾蛟出岳州(今湖北岳阳),两军在武昌城下会师。

清廷方面,清湖广总督佟养和嗅觉灵敏,很快从明军不寻常的集结中嗅出了浓厚的火药味,连忙向勒克德浑求援。

勒克德浑不敢怠慢。

十二月二十八日,勒克德浑西进,十五日后抵达武昌。

随后亦分兵两路。

护军统领博尔惠率部分清军攻岳州,阻击何部前进。

勒克德浑自率清军主力救援荆州。

先说何腾蛟这边。

出发后,何部明军迅速展现出了乌合之众的气势,拖拖拉拉好久才走到湘阴。

然后得知,岳州丢了。

咋丢的呢?

很现眼。

博尔惠不是奉勒克德浑之命攻打岳州吗?

结果被岳州守军提前侦知了。

这本来是件好事,可以早做准备了。

但明军情报有问题,误把博尔惠这支偏师当主力了。

守岳州的马进忠、王允才、卢鼎、王进才四镇听说清军主力逼近,吓得一枪不发,直接弃城,溜了。

半道上,遇到了正往岳州赶来的何腾蛟。

老何向逃兵询问情况。

逃兵们回答说清军主力来了(此时还没搞清楚状况),气势汹汹,咱着实打不过,还是赶紧逃活命去吧。

要说何腾蛟也确实不是省油的灯。

一听说清军主力来了,很豪迈的一挥手:

弟兄们,打不过,撤!

一群人又溜溜的回了长沙

这一跑,不仅把岳州白白送人。

更重要的是,他把李过和堵胤锡坑死了。

岳州扼守长江水路。清军占领岳州后直接朔江而上,爆了李过和堵胤锡的腰子。

荆州这边,李过正在督士兵攻城。

忠贞营四面围定轮番攻打,守将郑四维已焦头烂额,眼瞅着就要撑不住了。

不料增援的清军突然赶到。

李过也没想到岳州的守军如此不要脸,竟直接弃城跑了。

本以为东面有友军就高枕无忧了,所以根本没防备。

清军猛地杀出,忠贞营的士兵正在攻城,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防御。

清军骑兵冲入阵内大肆砍杀,忠贞营伤亡惨重。

与此同时,清军觉罗郎球部袭击了忠贞营的辎重。

李过兵员辎重双损,无力再战,只得撤出战场,转移到宜昌一带修整。

至于堵胤锡,他比李过还惨。

不仅部队被打崩了,本人也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胳膊,边打边退,勉强算是逃回了常德。

本来堵胤锡作为南明优秀的战略家,计划的挺好的,时机也抓的很到位。

可惜偏偏摊上了何腾蛟这么个猪队友。

当然何腾蛟本人对这次失败是不在意的。

挂彩的不是他,死的也不是他的人。

至于忠贞营,响马而已,流贼而已,死了就死了呗。

只要自己的宝贝嫡系不受损失就行了。

这里又得说一下。

何腾蛟是不信任忠贞营的。

但自从派出围剿东路大顺军的官军被击败后,何腾蛟又开始对自己手下这些杂牌的能力很不信任。

忠贞营不信任,杂牌也不能信任,咋整?

章旷给他出主意:不如招募私兵吧。

何腾蛟一合计,这计划挺好。

于是拿着湖南百姓辛辛苦苦上交的赋税又招募了3万所谓嫡系。

本以为这下就万事俱备了。

但事后证明,这些私兵和杂牌一样。

全他娘属兔子的!

一群废物!

02

再说隆武帝这边,情况也是一团糟。

他这个皇帝,好听点是群臣拥戴,难听点就是郑氏兄弟立的傀儡。

要兵无兵,要权无权,处境十分尴尬。

无奈之下,只得用软刀子,拉拢福建实权人物郑芝龙、郑鸿逵。

即位之初,便封郑芝龙为平虏侯,郑鸿逵为定虏侯。

还破格接见了郑芝龙的儿子郑森,并深感此子骨骼惊奇,日后必大有作为。

特赐名——“成功”。

嗯,就是那个郑成功。

封赏完了,该办实事了。

八月,隆武帝下谕旨,要亲征。

并点名要求郑芝龙郑鸿逵随行。

隆武帝选择此时亲征,很有水平。

本来清军在南方的防守力量就薄弱。

湖南的何腾蛟已经动手了,自己再北上,策应何部进攻(此时还不知道何腾蛟人菜瘾大),勒克德浑很容易顾此失彼。

弄不好还能收复沦陷的疆土,超额完成“半功”的小目标。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隆武朝廷逆天改命的唯一一次机会。

可惜大好时机,被郑氏兄弟白白浪费了。

郑氏兄弟压根不愿亲征。

俩人在福建都是有家有业的,才不愿去跟清军拼命。

对于封赏,俩人照单全收一概笑纳,

对于亲征,则是绝口不提,大有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劲头。

隆武帝气得肺都快炸了,几次下令催郑氏兄弟出兵。

郑芝龙这才不情不愿的派永胜伯郑彩督军出关。

郑彩一行刚走到杉关,就趴窝了。

任隆武帝怎么催促,翻来覆去就是俩字:

困难!动不了!

后又以清军逼近为由,一溜烟跑到浦城,直接脱离了正面战场。

气得隆武帝直拍桌子。

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亲征泡汤后,隆武帝和郑氏兄弟的蜜月期算是彻底结束了。

隆武帝不再信任郑氏兄弟,转而开始组建自己的班子,吸纳了一批饱读诗书的鸿儒之士充实班底。

为首者,便是首席大学士——黄道周。

黄道周,天启二年进士,转庶吉士,历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

据说很有学问,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写得一手好字。

唯一的问题是,在出任隆武朝首辅之前,几乎都是在干参谋类的工作,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

妥妥的老学究一个。

一个老学究,竟然能当上首辅。

足见此时隆武朝廷人才之欠缺。

有能耐的全折在两京了,凑合着用吧!

03

有了派系就有了内斗。

很快,第一枪打响了。

在一次朝见的时候,郑芝龙认为隆武帝是自己拥立的,竟理所当然的站在了朝班的最前列。

但这个位置一般属于首席大学士。

于是,黄道周迅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郑芝龙大怒。

你算老几也配来命令老子,再废话信不信老子剁了你!

黄道周毫不退让,俩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一顿吵。

争斗最终以隆武帝护犊子,偏袒黄道周,强令郑芝龙滚到后边去结束。

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儿,郑芝龙不好发作,只得乖乖照做。

但隆武帝却以为是郑芝龙怂了。

趁势又以永胜伯郑彩畏敌不出为由,削去郑彩的爵位(郑彩是郑芝龙次子)。

郑芝龙还没大反应。

次年正月,郑鸿逵的部将黄克辉私自离开驻地回福建。

又被隆武帝抓住把柄,将郑鸿逵从太师降为少师。

这下郑芝龙坐不住了。

先是儿子,再是弟弟,用屁股想都知道,下一个挨整的会是谁。

他开始反击。

一出手,就是杀机。

又一次朝见,郑芝龙故意在隆武帝面前扇扇子去暑。

户部尚书何楷揣摩上意,立马弹劾郑芝龙失礼。

隆武帝褒奖了何楷,并授予他左佥都御史之职。

不料,郑芝龙一反常态的没有认怂。

反而操纵朝中党羽,疯狂诋毁何楷。

何楷被挤兑的待不下去,被迫辞职回乡。

走半道上,突然窜出了几个蒙面的杀手,将何楷一行人团团围住。

何楷门清,知道是郑芝龙找上门了。

这也是个硬骨头,面对杀手手中明晃晃的利刃非但没有跪地求饶,反而伸长脖子要杀手砍,很是大义凛然。

如此一来反倒把杀手们镇住了,无不敬佩何楷的勇气。

最终,杀手们并没有杀死何楷。

只是割下了何楷的耳朵,谎称何楷已死,拿给郑芝龙复命。

郑芝龙大喜,立马将死讯告诉隆武帝。

而且极有可能向隆武帝展示了何楷血淋淋的双耳。

警告隆武帝,如果再不老实,他就是下个何楷。

隆武帝大哭一场,却无计可施。

时人叹曰:都院无耳方得活,皇帝有口只是啼!

何楷之事,标志着隆武帝和郑芝龙已彻底撕破脸。

福建呆不得了。

隆武帝暗下决心,要离开福建。

去哪儿呢?

隆武帝的目光瞄准了赣南。

他要去江西,和万元吉会师。

赣南西邻湖南,东毗福建,又是两广的屏障。

隆武帝在这里,不仅可以节制各省,还能鼓舞赣南明军的士气,阻止清军南犯。

只是,作为抗清前线,赣南烽火连天。

此行,太过危险。

但隆武帝义无反顾。

因为他是天子。

古往今来,末代之君耽于享乐,早已忘了作为帝王应有的责任。

刘禅投降,成都遭到魏兵的洗劫,无数人被杀,他却在建康逍遥度日,乐不思蜀。

徽钦二帝投降,肉袒牵羊,极尽屈辱。

还有溥仪,口口声声说要恢复祖宗基业,为此不惜投靠日本人,却在日本覆灭后,乖乖做起了新中国的公民。

他写的《我的前半生》,我读过,可以说将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极尽谄媚之能事。

据说教员看了都觉得不合适,跟溥仪说让他改改,别那么丑化自己。

明朝不完美,明朝有很多缺点,我也不是所谓的明粉。

但至少在气节方面,明朝的皇帝,算是独一份了。

196年前,当瓦剌兵临北京的时候,明朝的天子没有像东晋或南宋那样衣冠南渡,而是坚定的钉在北京,打退了也先,守住了祖宗的江山。

2年前,当李自成兵临北京的时候,明朝的最后一位天子也没有选择逃跑,更没有卑躬屈膝的乞降,而是以发覆面,吊死在景山的树上。

临死前写下遗诏: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我百姓一人。

现在,轮到隆武帝了。

天子守国门,这是他的江山。

誓与江山共存亡,不负祖先之英烈。

朱聿键虽是藩王,却有皇帝的觉悟。

只是生不逢时,可叹,可惜……

04

移驾江西的主意已定。

下一个问题:谁来替隆武帝打头阵,前头开路?

黄道周主动接下了这个差事。

郑芝龙大喜,以为终于能将这个老古董给排挤走了。

于是很贴心的为黄道周凑足了兵马,足足高达3000人!还全是新招募的农民!

还有粮饷,大约够支一个月的。

这点兵,这点饷,还是去往双方争夺焦点的江西,和往太平洋里撒尿有什么区别?

摆明了就是不打算让老同志回来。

但黄道周依然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征程。

于公,他是大明的臣子,是首辅,是二把手。

于私,他是隆武帝的心腹,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他有义务为主上排忧解难。

于公于私,他都责无旁贷。

黄道周出发了。

目标,是联络在徽州坚持抗清的金声等部义军。

半道上,不断有军士开小差。

黄道周只能用言语激励手下士卒。

好不容易将部队带到徽州。

得知金声被清军围在丛山关,黄道周连忙营救。

结果,由于不认道,大军愣是在徽州附近的群山中迷了路。

黄道周又没有战场经验,晕头转向。

等好不同意找到金声起义军的位置,才得知起义军出现了叛徒,丛山关陷落,金声被捕。

与学生江天一一道拒降,遇害。

金声遇害,黄道周失魂落魄的离开徽州,转入江西,想要策反清江西总督金声桓。

这一下金声桓来了兴趣。

黄道周,堂堂隆武朝廷首辅,如果能擒获此人,功劳一定不小。

十二月二十四日,黄道周行踪泄露。

清军立刻组织兵力,突袭黄道周行营。

经过激烈的交战,黄道周不敌,被俘。

招抚大学士洪承畴亲自出面劝降。

黄道周不降,还写了一幅对联,赠与洪承畴。

上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史可法,不了解的可以看这篇《课本里没有的南明(4)》

下联: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洪承畴)。

知识点补充:

洪承畴曾参加松锦之战,战败降清,讹传阵亡,崇祯为其招魂。

狠狠将洪承畴嘲讽了一顿。

洪承畴气急败坏,下令将黄道周推出去,斩首!

临刑当日,黄道周面无惧意。

刽子手让他跪。

黄道周昂首挺胸,坚决不跪。

刽子手没办法,只得搬来把椅子。

让黄道周端坐在凳子上,然后处斩。

顺治三年(1646年)4月20日,黄道周就义,年61岁。

隆武帝追赠其为文明伯,谥忠烈。

1 阅读:164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