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堂|权势倾天的醇亲王为何如此珍爱这本小册页?

张济评文化 2023-06-10 20:49:01

晚清第一王府,非醇亲王府莫属。其是罕有的“铁帽子王”之一,世袭罔替,权势倾天。王府中更是出现两位皇帝,一个摄政王,这种极度接近皇权的无上荣耀,放大至整个封建时代,亦是绝无仅有。

第一任醇亲王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其大福晋是慈禧太后的胞妹,次子为光绪皇帝,五子为摄政王载沣,也是第二任醇亲王,其孙为溥仪皇帝。咸丰十一年(1861),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奕譞等宗亲,发动“辛酉政变”,打败“顾命八大臣”。

至此,慈禧太后开始垂帘听政,而奕譞亦开始备受重用,迭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等。同治十一年(1872)进封醇亲王,光绪十年(1884),在“甲申易枢”中,奕譞又取代恭亲王奕訢,实际掌控朝政数年之久,个人权势趋于顶峰,真正可称是“无冕之王”。

“第一任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

不同于恭亲王奕訢的纵横捭阖,醇亲王奕譞为人处事极为谨慎低调,也正因此才能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当其子载湉(即光绪皇帝)被确认继承大统后,奕譞立即以“因同治皇帝的驾崩而悲痛不能自抑”为由,请求辞去全部职权。此后,其又多番上书恳请慈禧太后训政,言辞间无不是“大清国不可一日无太后老佛爷”的忠心,这些“维护绝对权威”的举动令慈禧太后很是感动,亦更为放心。

多年后,其孙爱新觉罗·溥任(载沣四子)回忆祖父的小心翼翼时,也说:

“我祖父、第一代醇亲王奕譞,虽然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却常有高处不胜寒、如履薄冰之感。他亲历辛酉政变,亲见顷刻人头落地、株连九族的惨烈景象,故心常惕惕,不敢有丝毫差池。他次子载湉入继大统后,他更加谦抑退让,时时、事事、处处提醒自己,万勿有非分之想、非常之举。府中堂号名‘思谦堂’、‘退省斋’,自号‘朴庵’、‘退潜居士’、‘九思堂主人’,彰显自己不思进取、忠心事主的志向。”

“第一任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

奕譞曾有诗注“臣庸钝,馀生皆闿泽所赐也”,也可见其在晚清的朝政风云中,秉持感恩、谨慎之心。而以诗词、书画自娱,这种文人恬淡的“精神追求”,无疑是表明心迹的绝好方式。奕譞自然是深谙此理,著有《九思堂诗稿》《九思堂诗稿续编》等诗词文集,以志知足,同时在书画收藏方面,也是不乏有文人隐逸、山居的清雅审美。

此次,北京保利2022秋拍“艺林藻鉴——古代书画”专场,即有“醇亲王府旧藏”的“金廷标山水册页”,可随身赏玩,甚是难得,另有“载洵 书法 成扇”亦是罕见。而除此之外,书画收藏大家“颜世清旧藏”的专题中,更是名家累累,莫不耳熟能详,同时盛意拳拳,以无底价起拍,亦令人极为期待。

▼醇亲王府旧藏▼

醇亲王府旧藏

细节图:

518

金廷标(清) 山水册

册页(八开) 设色纸本

3.8×4.4 cm.×8 约0.015平尺(每幅)

RMB: 400,000-600,000

说明:此作为醇亲王奕譞旧藏。

此“金廷标 山水册”册页装帧,总计八开,三开水墨,五开设色,绘高士寻幽、临渊远眺、溪江泛游等,画面静谧清新,富有文人雅意,山水背景则以多种面貌呈现,各有其美。而其尺幅小巧精致,却是典型的“小中见大”,境界阔大,极为适宜随时掌上珍玩。

款识“臣金廷标恭绘”,可知此册页当是专为呈奉皇帝御赏而作,笔墨精妙,尤为可珍。鉴藏印“九思堂”、“九思堂印”、“醇亲王”、“坦坦荡荡”(两次)等,可知曾为醇亲王府宝藏。

款识:臣金廷标恭绘

“醇亲王”鉴藏印,其中“坦坦荡荡”钤盖二次

其中“坦坦荡荡”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同时亦是“光明磊落”心迹的写照。另据《末代皇弟溥任的百年沧桑》载,溥任回忆醇亲王府中,其印象最深刻亦最珍贵的传家之宝,是祖父奕譞亦曾命工匠制一“欹器”,摆放在王府的大书房“宝翰堂”内。所谓“欹器”,即取义“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以此自儆。器上亦刻“坦坦荡荡”四个显眼大字,另一侧又镌铭文“余素以高危满溢,自儆。兹铸斯器置于案头,效古人宥坐之意,开志数语”,时刻告诫自己,谨言慎行。

而此“山水册”钤盖两次“坦坦荡荡”,又其十分精巧的形制,同时册中所表达的文雅、无所求的画意,故其或应该是奕譞时刻珍玩、示人,并不断以此提醒自己切勿轻狂处世,务要谨记忠心事主的精彩画作,有着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意义。“九思堂”、“九思堂印”亦是自警之言。

林堂远岫

金廷标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擅长诸多技法,山水、人物、花卉、界画等无所不精,所作深受乾隆的喜爱,并曾多次题咏。仅《石渠宝笈》便收录其近百件作品,亦可窥其绘事精湛,君恩眷隆。

乾隆二十六年(1761)时,金廷标的俸银为每月11两,与丁观鹏同等级,乾隆二十八年(1763)时,金廷标因父亲去世回乡丁忧,更是获得全薪休假之殊荣,其余宫廷画家莫不艳羡。其去世后,又授七品官衔,此于宫廷画家中,亦是极为鲜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仕女簪花图》《岩居罗汉像轴》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画仙舟笛韵》《品泉图》等,不一而足。

晴峦萧寺

“林堂远岫”屋舍掩于竹林之中,院前溪流静谧,一座木桥连接两岸,成片密林,郁郁葱葱,顺着画面右上侧而出,有连绵不尽之感,是一种典型的文人审美。而“晴峦萧寺”的构图,耸立峰峦居画面中心,其后淡墨色晕染轮廓,赋之层次感,近景处古松斜出,萧寺若隐若现,身临其境自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遐想。山石的皴法则是典型的王蒙的牛毛皴,苔点细密。

溪江泛游

此二开俱是描绘“溪江泛游”的场景,其一设色,远山水天相连,江波粼粼,蓝衣高士悠然自得,古树枝繁叶茂,应是写春景。另一则纯以水墨,枝桠老劲,崖石硕厚,肌理淡墨皴染,整作予人以秋江萧瑟、高烟水寒的文人临泛闲情。

另有“崖舟远眺”、“高士寻幽”、“林堂归鸦”等,亦是以精简的笔墨,描绘阔大意境,或江河渺渺,或烟云锁峰,或深山闲适,令人慨叹咫尺之间,而笔有止意无穷。整册的技法,则可见仿王蒙、倪瓒、唐寅、文徵明、沈周、黄公望、吴镇等,而尺幅及部分画法则亦可参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金廷标所作《采梅图小手卷》,此卷经石渠宝笈著录,全卷高7公分,长128公分,亦是为乾隆皇帝所珍爱。

金廷标《采梅图小手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自:云简)

此外,对比各大公藏机构馆藏的金廷标画作,亦可见相同物象的相似绘法、构图等,可进一步窥见其绘画的审美旨趣。

“山石”描绘,取自金廷标《山溪策蹇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山石”描绘,取自金廷标(清)山水册,拍品

“树木”描绘,取自金廷标《人物事迹十二帧》册页之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树木”描绘,取自金廷标(清)山水册,拍品

此外,“林堂归鸦”可参见广东省博物馆藏金廷标《闻喜图》,“崖舟远眺”一开是学唐寅林木树石之法,可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金廷标画《御制用庾信咏画屏风体册》等,不一而足。

“枯木”、“归鸦”描绘,取自金廷标《闻喜图》,广东省博物馆藏

“枯木”、“归鸦”描绘,取自金廷标(清)山水册,拍品

是册“金廷标 山水册”香岩咫尺,展观神游无砥止,而醇亲王奕譞以此表达“坦坦荡荡”,向往文士隐逸的心迹,更是彼时朝堂在慈禧太后的掌权下,朝臣们如履薄冰的缩影。而其当曾作为帝王的袖中雅物,更为其增添诸多皇家色彩,识者宝之。

519

载 洵(1885-1949) 篆书《村居杂兴》

成扇 水墨纸本

17×49 cm. 约0.7平尺

无底价

说明:1.此作醇亲王府旧藏。2.载洵“五兄”应为醇亲王五子载沣,光绪帝载湉之弟,溥仪皇帝之父,即第二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洵(1885-1949),郡王衔贝勒,俗称洵贝勒。为醇亲王奕譞第六子,光绪帝之弟,宣统帝之叔。擅书画,精篆刻。活跃于京津一带,传世作品罕见。

此为载洵拟邓石如篆法写“村居杂兴”,线条圆涩厚重,结体灵动略长,同时又参以隶书笔意,有古拙之美。款识中“五兄”即应为第二任醇亲王载沣,光绪皇帝的弟弟,溥仪皇帝的生父,亦是宣统年间的监国摄政王。其是晚清最后三年的实际统治者。

而载洵是晚清王爷中富有远见者,曾提出海军发展计划,宣统元年(1909)时,其奉旨筹办海军大臣,并赴欧美考察海军。次年授海军部大臣。辛亥革命后,其在北京、天津闲居。日军侵华期间,载洵坚持气节,拒绝到伪满州国任职。其作品极为少见。是作为醇亲王府旧藏,为其书赠其兄,自是难得。

0 阅读:3

张济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