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居住体验与楼层紧密相关,楼层选择得当生活舒适度会大幅提升,反之则可能带来诸多不便。楼层太低采光往往不佳,视野受限通风也不好,私密性更是差强人意还容易受到噪音干扰,居住起来自然难以惬意。而楼层太高出行高度依赖电梯,容易出现水压不稳的情况,消防安全隐患也相对较大,同样会影响居住的舒适度。
不仅如此不同楼层的价格也存在差异,很多人钟情于次顶层或中间楼层,可由于价格偏高,经济实力有限的购房者只能无奈选择其他楼层。所以在买房过程中楼层的选择常常让人纠结不已。

生活中不少人会听到一些说法认为4楼、14楼、24楼不能买,理由是这些楼层带有数字"4"寓意不吉利。但实际上这些说法毫无科学依据,纯粹是心理作用大家可别轻信。
·从实际居住角度来看4楼其实有不少优势。
→4楼高度适中,进出方便无需像高楼层那样长时间等待电梯,走楼梯上下楼也不费力,即便遇到电梯维修或故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较小。而且4楼的视野不会被周边建筑物完全遮挡,还能欣赏到小区的绿化景观享受清新空气。

→14楼同样如此,从位置上看14楼属于中间楼层,采光良好阳光充足晾晒衣物十分便利。由于楼层较高不易受到地面潮湿的影响,噪音干扰也比低楼层少很多,能营造出相对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居住体验相当不错。
→24楼的优势则更为突出,站在24楼向外眺望视野极为开阔城市的美景尽收眼底,颇有"会当凌绝顶"的豪迈之感。毫不夸张地说住在这样的楼层每天的心情都会变得愉悦。而且24楼属于中高楼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灰尘等污染物在上升过程中浓度有所降低,对呼吸道敏感的人群十分友好。

如此看来4楼、14楼、24楼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究竟哪些楼层需要谨慎选择?根据懂行人多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3个楼层。

·首先是底层也就是1楼。1楼虽然进出便捷无需等待电梯但缺点也相当明显,采光方面周围的建筑和绿化很容易遮挡阳光,即便在白天也常常需要开灯照明,不仅电费支出增加还容易让人产生压抑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一楼的隐私性极差,小区里的人在外面就能看到屋内的情况,想要拥有私密空间简直是奢望。此外夏天潮气重,地面返潮严重,家具衣物容易发霉,收拾起来麻烦还容易滋生蚊虫,居住体验非常差。

·其次是顶楼,顶楼看似视野开阔,采光和通风都无可挑剔,似乎住着会很舒服,实则不然。顶楼通常存在两个难以避免的弊端:
→一是楼顶容易渗水,一旦屋顶防水没做好,下雨天就容易出现渗漏,维修起来既耗费精力又花费金钱。
→二是夏晒问题严重,夏天房间热得像蒸笼,太阳直射屋顶,即便将空调开到最大档,室内温度也难以降下来,到了冬天又冷得刺骨,开着暖气效果也不理想,居住体验大打折扣。

而且住在顶楼对电梯的依赖程度很高,如果电梯出现故障,上下楼就会变得异常困难,对老人、小孩或身体不便的人来说更是不友好。
·最后是设备层及其上下两层,设备层通常放置着整栋楼的机电设备,如水电表、电梯机房等,这些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噪音和震动,还会有一定的电磁辐射,尽管都在安全范围内,但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里总会觉得不舒服。
此外设备运行难免会出现故障需要维修,人员进出频繁会影响居住的私密性和安全性,所以设备层以及相邻的上下两层也要慎重考虑。

选择楼层就是为自己和家人挑选一个合适的家,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不要盲目相信那些没有根据的说法,也不要只盯着所谓的"好楼层"而不顾其他,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等各种因素权衡利弊。毕竟买房是人生大事,楼层选好了房子住着舒服,往后的日子才能过得顺心如意。
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