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到盖碗悬停,才是一只品质精良的好盖碗,请问这是真的吗?

小陈茶事 2025-02-03 09:44:07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几日,有位茶友来聊天。

他说,最近在网上学到一招,可以用来判断盖碗的好坏:

“盖子绕盖碗刮两圈,如果能稳当地靠在碗沿边上,且悬停超过5秒,就是好盖碗。”

盖子的悬停技术,和盖碗的整体质量有什么关系?

听到这样一番话,心中不免升起了一丝疑惑。

对方很快又发来一段话,解释道:

“这是因为好的盖碗用料讲究,有足够的分量才能实现悬停;

而那些质量差的盖碗,烧制过程中密度不均,根本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

听完茶友一本正经的转述,瞬间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在网上可以查到,每样材料的密度都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拥有一个大致的范围。

如果某一只盖碗,在各个区域的密度分布极不均匀。

在实际烧制过程中,受到热胀冷缩等因素影响,根本无法保证能够成功成型。

为了卖货,某些商家可真是绞尽脑汁、奇招百出!

盖碗为什么能悬停?什么样才算得上是好盖碗?接着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2》

其实,盖碗的盖子能不能悬停,和质量没有半分关系。

盖碗悬停,要让盖子靠在碗沿边缘,技巧就是靠摩擦力保持平衡状态。

而任何物体要保持平衡,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实际尝试过便会发现,这一技巧的实现,与盖碗的器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盖子重量、碗口大小以及碗沿形状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盖碗能否悬停,以及悬停的时间长短。

泥料过厚的盖碗,由于重力作用较大,很容易往下掉;而轻薄一些的材质,更容易实现悬停。

另外,将沾了水的盖碗,绕着碗沿刮两圈便能搭住。

这也是间接借助了水的张力来增加摩擦力,使得盖子更容易保持平衡。

同时,盖子越平、碗沿边越粗糙,提供的摩擦力就越大,越容易实现盖碗悬停。

如果碗口直径够宽,相当于为盖子提供了更充足的接触空间,悬停的时间也就更久一些。

泡茶常用的盖碗,除了最基本的碗口直径要大于碗盖外,还得薄胎烧制、采用碗沿向外延伸的设计。

这样的盖碗散热速度快,出汤时方便抓握不烫手,恰好满足了悬停的要求而已。

更有一些商家以此为卖点,特意在盖子中心区域保留了盖钮凸起的一圈设计。

这样的设计更容易找到平衡点,任何人都能轻易做到悬停。

由此可见,能悬停的盖碗,不一定就是品质上乘的好盖碗。

《3》

一只真正物有所值的盖碗,必然具备以下几条特征:

首先,材质肯定不能差,原料和工艺出众,盖碗的耐用性更可观,安全性也越高。

好的瓷质盖碗,表面应该是细腻光滑的,轻轻触摸,能感受到温润如玉的质感。

如果材质粗糙、不均匀,说明往往意味着泥料的品质不佳,工艺也不够精湛。

其次,烧制的器型合理,碗口的大小、容量以及重量等方面,都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

使用盖碗时,通常采用三指握碗法。

即以大拇指、中指握稳碗沿,食指搭在盖钮上方,以固定合盖的开口角度。

抓握出汤的过程中,手指避免与碗身直接接触,就能有效防止被烫伤,也更方便将茶汤完全沥干。

考虑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手指修长,常用的盖碗没必要一味求大。

况且,140毫升及以上的大盖碗一次虽然能泡出更多茶汤,但手上的负担也随之增加。

再加上碗口直径过宽,出汤时颤颤巍巍的,一旦没拿稳,很容易从手中滑落。

损失了一只盖碗,茶水洒出又烫伤皮肤,这样一片狼藉的场面,想一想便让人担忧。

一般来说,110毫升的标准容量更普遍适用,无论是独自品茶还是招待客人的场景,都能轻松应对。

固定的容量也方便掌握茶水比例,无需因为盖碗的变化而重新换算。

最后,如果对外观的美观性有所要求,工笔描绘的盖碗比批量贴图的更耐看,也更有收藏价值。

图案不一定要繁复华丽,崇尚简约风格的茶友们,还有柴烧、郎红等类型等着诸位选择。

手工打造的产品,捧在手里仔细观赏时,能明显感受到深厚的匠心底蕴,正是物有所值的直接体现。

《4》

掌握了诀窍,盖碗悬停便不算难事,但不建议大家轻易尝试。

更没有必要,将其奉为检验品质的依据。

万一失手打破,不仅起不到任何检验效果,还白白损失了心爱的盖碗。

新盖碗到手后要检测品质优劣,其实正常冲泡一次即可见分晓,哪怕倒入的只是高温清水。

在冲泡过程中,可以仔细观察盖碗的密封性、耐热性以及出水流畅度等方面,从而作出判断。

关于盖碗合缝的问题,也是大家经常理解错的一个误区。

很多人认为,如果盖碗盖上后仍有缝隙,就是制作时留下的缺陷。

但实际上,全手工制作的瓷质盖碗,盖子与碗身是分开烧制的,很难做到完全严丝合缝。

况且,那些完全贴合的盖碗,注入沸水后受到内部空气的吸力,常常导致整个盖子动弹不得。

出汤前还要浪费不少时间进行调整,无意间造成的闷泡影响到茶汤滋味,使其变得又浓又苦。

盖碗的盖子,只要能在出汤时起到阻挡作用,合盖时防止茶香向外飘散、有助于展现茶叶多重香气就以足够。

将盖碗平稳地放置在桌面上,盖子不易滑落且缝隙不算特别明显,便不影响正常使用。

如果茶友们对盖碗悬停真的感兴趣,喝完茶偶尔为自己增加一些乐趣也无妨。

但建议先换成普通的白瓷盖碗,并在桌子上垫一块茶席布。

这样,即便盖子不小心滑落,茶席布也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磕碰带来的损伤,尝试时更放心。

《5》

盖碗能否悬停,并不属于衡量质量优劣的评判范围,也不该被用作评价盖碗整体品质的标准。

悬停这一特性,更多地是一种表演性质的体现,对茶汤风味的呈现没有任何帮助作用。

如果人人都盲目追求悬停效果,都去制作可悬停的盖碗。

真正实用的产品被冷落、忽略,更是本末倒置。

设计再别致的盖碗,如果实际用起来不顺手,一切也只是空谈。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