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茶圈抛弃的4种茶具,当初爆火,现在全在角落吃灰

小陈茶事 2025-02-07 09:56:05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茶具不仅是泡茶的工具,更是茶席上的灵魂。

无论是新手还是老茶客,布置茶席时总免不了对茶具的精挑细选。

从主泡茶器到品茗杯,每一件茶具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然而,茶具的选择并非越多越好。

有些茶具看似精致,却未必实用,甚至可能成为茶席上的“累赘”。

很多时候,茶友们会陷入一种“买买买”的冲动中,尤其是看到那些设计精美、价格合适的茶具时,难免心动。

但茶具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的外观有多华丽,而在于它是否能提升泡茶的体验。

喝茶久了就会发现,不是所有茶具都实用。

很多看似新奇、热门的茶具,用起来却状况百出。

今天,就来聊聊那些被茶圈“抛弃”的4种茶具。

看看你家是不是也有同款“鸡肋”,以后买茶具可别再踩这些坑了。

《2》

第一,茶滤

以前,茶滤可是茶席上的常客,现在却很难看到它的踪影。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茶滤的清洗问题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茶滤的滤网非常细密,使用一段时间后,滤网的孔眼会积累不少茶渍和茶垢。

每次清洗时,都需要用小刷子仔细刷洗,对懒人来说,这简直是个“大工程”。

其次,茶滤的实用性也受到了不少质疑。

在日常泡茶中,真正需要使用茶滤的场景其实并不多。

对于品质较好的茶叶,碎叶本就很少,即使有少量碎叶,也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沉到公道杯的底部,不会轻易混入茶汤中。

这样一来,茶滤的过滤功能就显得有些多余。

滤网易积累茶垢

而且,茶滤的使用还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效果。

比如,没洗干净的茶滤或者带有茶垢的茶滤,可能会与茶汤接触后产生异味,影响茶的口感。

即使是干净的茶滤,在冲泡白茶时,会过滤掉它身上的白毫。

而这些被过滤掉的白毫,恰恰是白茶的精华,汤水中白毫丰富,茶汤才会稠。

再者,茶滤的使用还可能会弄脏茶桌。

现在,很多茶友都流行使用干泡茶台,讲究整洁美观。

而茶滤每次使用后都是湿漉漉的,很容易滴落茶水,弄脏茶桌上的防水桌布。

这种“麻烦”让很多人觉得,与其多此一举,不如直接省略茶滤这个环节。

茶滤,在大多数日常泡茶场景中,它的存在感已经越来越弱。

除非茶叶特别碎,碎到无法正常冲泡,否则多数人更愿意选择简单直接的方式,省去使用茶滤的麻烦。

《3》

第二,盖置

盖置,顾名思义,是用来放置杯盖、壶盖的小物件。

但这小物件,在茶桌上却并不常见,着实冷门。

一来,它太容易被替代了。

在茶具店看到的盖置,形状有圆有方,但都是小小的柱状,高度还不到打火机的一半,矮矮胖胖的,能稳稳地放杯盖。

但其实在生活里,很多东西都能当盖置用。

找一块平整光滑的小石子,洗干净就能替代它,还更有意境。

就算手头没有专门的盖置,揭开盖子后也不愁没地方放。

二来,它的用处对很多人来说不太实用。

有些茶客在茶桌上摆上盖置,大多是因为听了“揭盖晾茶”这个说法。

这揭盖晾茶,最早是清香型铁观音流行的时候兴起的。

那种颜色偏绿的清香型铁观音,怕被盖碗的余热闷得发黄,所以很多冲泡方法里都强调要揭盖晾茶。

但对大多数茶叶,像岩茶、白茶、红茶这些来说,泡茶中间不建议这么做。

要知道茶叶的香气是可挥发的,揭盖晾茶过程中茶香会大量飘散,反而有损闻香体验。

也不用担心刚用沸水冲泡完的余热会把碗底剩下的茶叶闷坏,毕竟茶叶连滚烫的沸水都不怕,还怕这点余热吗?

就算要看叶底,把盖子倒过来放桌上,或者斜靠在盖碗边上也没问题。

这时候,盖子上附着的少量水蒸气也不会滴到铺了茶席的干泡台上,弄湿弄脏桌面。

而且盖置本来就容易被替代,就算临时要用,找个圈口合适的小茶杯,也能稳稳地放上各种壶盖和杯盖。

《4》

第三,大型湿泡台

以前走进茶叶店或者茶室,那大型湿泡台可以说是标配,往那儿一摆,特别显眼。

它主要是用来集中冲泡和清洗茶具的,功能相当齐全。

那巨大的茶盘上,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茶具。

有盖碗、茶壶、烧水壶这些泡茶的主力,也有茶杯、闻香杯,还有些增添情趣的小物件,像茶宠,甚至还有大茶洗。

泡茶的时候可有意思了,刚烧开用来烫洗盖碗的热水,还能接着用来浇养茶宠。

要是碰上那种能喷水的茶宠,被沸水一浇,就会喷出一股笔直的小水柱,给喝茶的氛围增添不少乐趣。

但现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极简风”。

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家里的整体设计布局上,连茶桌的装扮也受到影响。

比起过去湿漉漉的大型湿泡台,那些讲究品位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干泡台。

干泡台看着洁净、干燥,既美观又大方。

只要选一块样式素雅还防水的茶席布往桌面上一铺,整个茶桌立马就有了独特的韵味和格调,简洁又不失高雅。

这么一对比,大型湿泡台因为占地面积大,在视觉上显得有些繁杂,不够雅致。

渐渐地就被小巧精致的小型干泡台给取代了,慢慢淡出了很多人的视线。

《5》

第四,茶道六君子

刚接触喝茶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注意到茶桌上有个瘦高细长,神似笔筒的物件,安静地立在角落。

它材质多样,有古朴厚重的陶瓷款,有带着自然纹理、质朴清新的竹根款,还有金属浇铸,颇具现代质感的类型,每一种都散发着独特韵味。

里面满满当当地插着各种小工具,它们合起来,便是常说的茶道六君子。

虽说叫茶道六君子,可这“六君子”的成员并没有严格固定下来。

在不同茶友那儿,依据各自的喝茶习惯,以及不同的茶文化背景,组合方式各有不同。

常见的成员包含茶刷、养壶笔、笔扫、茶夹、茶匙、茶则、杯叉、茶刀、茶针、茶拨、茶筒等,零零散散一大堆,只要随意凑齐六样,就能组成一套。

时过境迁,现在再看茶桌,曾经的茶道六君子大多已被收进柜子深处,很少露面。

如今干泡成了主流,干泡台追求小而美,布局精巧雅致。

要是还摆着一个插满高高低低物件的竹筒,实在破坏整体美感,显得格格不入。

在这一轮“淘汰”中,只有茶夹和茶针凭借实用性留了下来。

泡茶时,茶夹可以避免直接触碰滚烫的茶具,安全又卫生;

称茶、投茶的时候,茶针能精准辅助,让取茶、投茶更顺畅。

茶道六君子里的这些小物件,价格普遍不算贵,但千万别盲目成套购买。

事先考虑清楚自己真正用得上哪些,再分开购置,不然很容易闲置,白白落灰。

就拿茶筒来说,市面上常见的竹木茶筒,要是长期放在湿气重的茶桌旁,特别容易发霉。

把零散用具一股脑塞进去,反倒不卫生,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

所以,挑选茶具,还是得按需入手,实用才是关键。

《6》

时代变迁,我们看到了茶具的更新换代。

也见证了茶友们对生活品质和实用性的更高追求。

从繁复到简约,从传统到现代,茶桌上的每一处变化,其实都是为了用起来更顺手、更方便。

茶滤、盖置、大型湿泡台和茶道六君子的逐渐淡出。

并非意味着它们的无用,而是茶友们在实践中对效率和美感的重新定义。

如今,茶友们更倾向于选择简洁实用的茶具组合,让泡茶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这种变化,或许就是风尚轮回的最好注脚。

在旧的土壤中,新的花儿正悄然绽放。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