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子们,今天要跟大家唠唠一件超有料、超值得深挖的事儿。一个 41 岁的北京单身女子赵女士,说没就没了,留下 500 多万遗产,这事儿瞬间在网上炸开了锅,各种讨论那叫一个热闹,简直比菜市场还喧腾。
赵女士啊,一辈子没结婚,也没个孩子,父母早就不在了,兄弟姐妹更是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都撒手人寰。她就是那种彻彻底底的 “单身贵族”,可偏偏就这么一位孤独的女子,却留下了价值不菲的遗产。一套昌平 101 平的房子,价值 400 多万,还有存款、保险金、丧葬费、抚恤金等乱七八糟加起来 110 多万。重点是,她生前没立遗嘱,这可就热闹了。

很快,她的 9 个亲戚冒了出来,叔叔、姑姑、舅舅、姨妈们,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有权分一杯羹。有个舅舅说一周给赵女士送一次菜,尽了扶养义务;有姨妈说带她看过病。但法院一调查,赵女士生前能自理,重病时是叔叔和社区工作人员送的医院。最后判决银行存款等 110 多万由 9 个亲戚分,送医叔叔多分点,20%,其余 8 个各 10%。那 400 万的房子呢?归国家了,昌平区民政局管着。这结果一出,网友们都炸了,纷纷质问:“我辛辛苦苦挣的房子,咋就归国家了?”

咱先来说说法理。根据民法典,遗产继承有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赵女士啥都没有,按理说就轮到兄弟姐妹的子女,也就是侄甥辈代位继承。可她连这都没有,那这遗产咋整?要是有遗嘱,一切都好说,遵照本人意愿来,给谁都没问题。可没有遗嘱,又没法定继承人,就只能看有没有人尽了较多扶养义务。赵女士这情况,亲戚们日常照顾不多,所以只能分点存款,房子就只能归国家了。

从情理上,大家觉得难以接受,自己打拼一辈子的房子,咋就成国家的了?但换个角度想,赵女士孤身一人,其他亲戚平时也没啥来往,突然来继承一大笔遗产,确实不太公平。还不如归国家,用于公益事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不过这又引出俩问题,一是收归国有的资产咋监督,真能用在公益上吗?二是逝者留债务咋办?
再说赵女士的最后处境,人到中年,孤身一人,身患重病,独自吃饭、睡觉、去医院,大部分时间没人照顾,最后孤独离世。她这一辈子,活在热闹世界里,却又像与世隔绝,没有亲密关系。她会孤独吗?会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吗?会希望有人在夜里痛醒时帮她开灯吗?想想就让人唏嘘不已。
这事儿也引发了对婚姻与单身选择的大讨论。有人觉得人就得结婚,不然死了家业都没人继承。有人则觉得,人都死了,财产怎么分跟自己没关系,立个遗嘱就解决了。从遗产角度看,后者有道理,但赵女士生前的孤独,又让人觉得有个伴或许会好些。当然,每个人选择不婚不育都有理由,也必须被尊重,只是不同选择带来不同命运。
还有很多网友,激烈争论赵女士未婚未育的选择。
观点分为相反的两方。
一方觉得——
人还是得结婚,否则你死了,辛苦攒下的家业啥也留不住。

但另一方觉得可笑——
人都死了,身后财产怎么分,还跟自己有半毛钱关系吗?
再说了,这问题一个遗嘱就解决了。

仅从遗产问题看,我赞同后者。
确实,人都死了,财产爱怎么分怎么分,不重要了。
婚姻这事儿,有人问为啥要结婚,一个人挺好。我的回答是,两个人可能更好。人是社会动物,需要伙伴和支持,好的伴侣能补齐人生缺口,一起扛住生活艰难,抵挡世界冷漠。我支持婚姻,但前提是找到合适的人。婚姻是孤独人生的解药还是毒药,就看找了个啥样的人。赵女士要是 30 岁结婚,对方善良体贴,生病时有人陪伴,就不会那么孤独。但要是找了个自私暴戾的,那还不如单身清净。所以,找个合适的人结婚最好,不将就、不凑合,也不放弃寻找。单身是基础款,坏婚姻是低配劣质款,好婚姻是高配豪华款,高配款虽难求,但值得追寻。毕竟人生漫长又孤独,朋友圈再热闹,也不如家里有人等你吃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