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王叔今年68岁了,早早就退休的他,身子骨一直都很硬朗,子女们都成家立业之后,王叔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好友们一起钓钓鱼,打打牌,顺便傍晚的时候还能接孙女放学,生活别提有多惬意了。
并且王叔一直以来就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每天早睡早起,起来之后还不忘早晨到公园里面晨练,但最近这些天,王叔觉得身体开始有些浑身不适,四肢酸疼,走起路来也有些没力气。
原本王叔没当回事,以为夜里睡觉没盖好被子,可能是着凉了,也就没再管它,可谁知道这种症状越来越严重,腰酸的让王叔已经没办法长时间的走路了,这才去了医院检查。
可没想到的是,结果检查出来是肺癌晚期,老伴拿着手里面的诊断书愣在了原地,久久不愿接受这个事实,经过医生的询问后,才了解到,原来是王叔一直以来的睡觉问题,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如今说什么也晚了。
从王叔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睡眠健康值得重视,王叔原本规律的睡眠,却掩盖了潜伏的危机,所谓的“8小时睡眠铁律”,真的适合每个人吗?
答案或许是否定的,睡眠并不是“一刀切”的标准化产品,睡眠时长更不是衡量睡眠质量的唯一标准,盲目追求所谓的“8小时”,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英国睡眠专家尼克·利特尔黑尔斯,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睡眠训练师,他对传统的“每天睡8小时”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不同个体的睡眠需求差异巨大,一味追求8小时,只会徒增心理压力,扰乱正常的睡眠节律,甚至给出了一套更合理的评估方法,那就是看睡眠的周期。
一般来说,我们的睡眠周期是90分钟,里面包括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等几个阶段,然后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一般情况下,每晚需经历5个睡眠周期,也就是一共7.5小时,每周则为35个周期,但在实际生活里,每周28 - 30个周期就已经足够了,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步调,别让数字给束缚了。
身体的无声警报睡眠,不仅是身体的休憩,也是疾病的潜伏期,一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提出,癌细胞在休息时可能变得更加活跃。
研究人员对30位进展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的血样分析显示,凌晨4点采集的样本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含量明显高于上午10点,也就意味着,在看似平静的睡眠之下,疾病的阴影或许正在悄然蔓延,所以留意睡觉时身体的不适感。
这些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默默信号,暗示着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
1.咳嗽:如果经常咳嗽,尤其晚上咳得更厉害,还伴有喉咙哑、痰里带血,这可能是肺部出了问题,甚至要考虑是不是肺癌的征兆。
2.四肢疼痛:如果在睡觉时某个部位总感觉疼,而且这疼痛在夜里还加重了,那可能就是癌症扩散到骨头上的信号。
夜间潮热、盗汗:虽然很多人会说,这可能是更年期的正常表现,但也可能是肿瘤热的征兆,特别是在伴有身体虚弱、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时,更应该引起重视。
3.腿抽筋:频繁的腿抽筋,除了缺钙,也可能是癌症引起的钙磷代谢紊乱的信号。
这些睡眠中的不适,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提醒我们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认真留意这些迹象,早点发现,能帮助我们抓住治疗的好时机。对中老年人来说,睡眠状况是他们健康状态的一个直接反映。
复旦大学的一项大型研究,对近50万名38至73岁的参与者进行了基因、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等进行了分析,每晚睡眠达7小时的中老年人,在认知能力(记忆力、注意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心理健康(如抑郁、焦虑水平)方面都能呈现出最佳的状态,这一发现,和传统的“8小时睡眠论”相饽,为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长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老年人保持7小时左右的睡眠挺合适,人越老,睡得越浅,深度睡眠时间也会减少,晚上更容易醒,如果硬逼迫自己睡满8小时,可能会因为怕睡不够而产生焦虑,让人紧张不安,这样反而会破坏睡眠。
所以对老年人而言,睡得又香又足的7个小时,比睡得不安心的8个小时更能促进健康。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指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晚上最好睡7到8小时,这个建议跟复旦大学的研究发现挺相似的。不过,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和日常作息各不相同,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模式。
提高睡眠质量的3大要素高质量的睡眠,并不是说时间越长越好,而是学会养成良好的睡前习惯。
1.规律作息:人体的生物钟,如同一个精密的计时器,通过昼夜节律调节着我们的睡眠周期,这个节奏会受到光照、饮食、活动等外界因素的干扰。
作息不规律容易让生物钟乱套,这会让睡眠变得很差,坚持每天同一时间睡觉和起床,这样身体就能慢慢适应,建立起规律的作息习惯,还能让人更快入睡,增加深度睡眠时间,让晚上休息更有效。
保持规律的作息对调节激素分泌很重要,褪黑素这种调节睡眠的核心激素,通常在光线暗淡时开始分泌,在早晨日出后逐渐减少。
作息不规律容易打乱身体分泌褪黑素,从而影响睡眠质量,规律作息不仅是调整生物钟的有效方式,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
2.安静的睡眠空间:睡眠环境直接影响着入睡速度和睡眠深度,理想的睡眠空间需保持宁静、避光、气候适中。长期接触噪音会让大脑皮层变得活跃,容易让人从浅睡中醒来,长期这样还会让心脏和神经系统承受压力。
光照会影响褪黑素的产生,这不利于睡眠,所以使用遮光窗帘和睡眠眼罩能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适宜睡觉的黑暗环境。
温度也对睡眠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气温稍微低一点对进入深度睡眠更有帮助,因为人睡觉时身体会自然调节,让体温降下来。
卧室温度过高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容易睡不好,影响睡眠深度。买张好床垫和软枕头,能让你睡得舒服,翻身少,更快放松,呼吸好空气,保持湿度适中,对提高睡眠质量挺有帮助,必要的时候可以尝试买台空气净化器或是在卧室多放点绿植。
3.良好睡前习惯:睡前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入睡的效率和睡眠的质量。要想睡得香,睡前别太兴奋,特别是剧烈运动后,大脑容易兴奋,这会让入睡变得困难。
长时间盯着手机、平板或电视这类屏幕,它们发出的蓝光会打乱我们体内褪黑素的分泌,让人误以为还是白天,这会让人晚些入睡。
饮食也对睡眠有重要影响,晚上吃太多会压垮胃,睡不好;饿着肚子也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吃点清淡的东西或者喝点温热的饮料,能帮助改善肠胃,让人更容易入睡。
老年人4个助眠建议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常常感叹“年纪大了,觉越来越少”,这是因为上了年纪之后,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大脑皮层功能下降,新陈代谢减慢,褪黑素分泌减少,导致入睡困难、睡眠中断等情况。
1.睡眠空间:适宜的房间温度和湿度很关键,过冷过热都会影响睡眠质量,保持卧室昏暗,选择合适的枕头高度和舒适的寝具,有助于快速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
2.睡前让心情放松:心情舒畅有助于早点进入梦乡,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用温水泡泡脚,或者与家人朋友聊聊天,释放压力,清空思绪。
3.减少生理上的不适: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要遵医嘱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减轻身体不适,睡前做做肌肉按摩,排净大小便,能减轻身体压力,不让夜间生理需求打扰睡眠。
4.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睡前避免暴饮暴食,不要喝浓茶、咖啡或大量的水,以免影响睡眠,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包括周末,对调整身体时钟和提升睡眠效果都挺有帮助。
睡眠,并非千篇一律的“8小时标准”,而是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因人而异。王叔用亲身经历说明了,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任何信号,尤其是睡眠中的不适,保持良好的作息,不仅能让你晚上睡得香,还能让你的白天精神好、注意力集中。
睡眠是恢复身体和大脑的关键过程,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打造一个健康的睡眠周期,是对自身健康最好的办法。
停止熬夜,与你的身体和解,学会与你的生物钟协作,让每一个夜晚的安眠,都成为你迎接美好明天的最佳准备,倾听身体的限号,找到属于自己的睡眠节奏,才是健康睡眠的真正秘诀。
信息来源:
[1]《我们都被“8小时睡眠论”给骗了!这10个常识很多人都不知道!》.健康时报.2019-10-30
[2]《体内有癌,夜里知道!睡觉时有这4种表现,不是大病就是癌,太多人当成小毛病忽略了》.家庭医生.2023-03-26
[3]《如何改善老年人睡眠困难?这四点就够了》.科普中国.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