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是一种热带水果,其生长环境需要温度很高,不太适合在北方种植,南方的很多省份都有种植香蕉树。香蕉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能够补给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此外,它还具有治疗便秘、开胃的效果。就香蕉的生长习性、分布情况、繁殖方法、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1.1 生长习性
香蕉常喜湿喜热,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香蕉种植区应选择土质较为疏松、土层深厚且排水较好的地块,有利于香蕉的健康旺盛生长。野生香蕉用种子栽培,人工培育的香蕉用吸根和假鳞茎分株栽培。植株种植后,首期需10~15个月可采摘果实,首期后可连续采收。

1.2 土壤和水分
香蕉的根群较为细嫩,因此其对土壤的选择较为严格,要选择疏松透气、土壤质地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的pH值要以5~7.5为宜,尤其以6.0上为最好。土壤的pH值如果在5.5以下,可能会导致土壤中的镰刀菌繁殖迅速,从到导致香蕉植株受病害侵害。香蕉种植园区过于干旱或水分较多都不利于香蕉的生长,过于干旱则会导致香蕉延长抽蕾期,果指短,单产低。如果香蕉种植园区内排水不好,容易出现积水情况。

1.3 温度
香蕉种植区应年均气温在21℃以上,最适宜温度为25℃~35℃。低温不应低于15℃,高温不宜超过37℃。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宜,温度过高可能出现日灼病等,温度过低则可能出现死亡现象。

1.4 风力
因为香蕉植株较为高大,叶片大,假茎脆,根系浅,容易出现风害。风速在25~30 km/h时,会出现叶片撕裂或叶柄折断现象。如风速超过65 km/h,会出现假茎折断或整株吹倒现象。如风速达100 km/h,可导致整个园区损毁。

我国种植香蕉历史较为悠久,我国东南部和东南亚地区属香蕉的最早的种植区域,公元前传到非洲西部地区,后传到中南美洲地带。美国虽然种植香蕉较晚,但是其香蕉种植环境适宜且技术发展较快,因此很快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目前,世界上种植香蕉的国家有130个,中美地区香蕉的产量最多。

我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海南、贵州、四川等省份。贵州、四川等地种植面积较小,且较为零散。广西:灵山、浦北、玉林、南宁、钦州。广东:湛江、茂名、中山、东莞、广州、潮州。台湾:高雄、屏东、台中、台东等。福建:漳浦、平和、南靖、长泰、诏安、华安、云霄、龙海、厦门、南安、莆田、漳州(天宝)和仙游等。海南:儋州、澄迈、三亚、东方等。云南:红河州、西双版纳州等。

3.1 吸芽繁殖
吸芽繁殖是香蕉栽培中较为传统普遍的育苗法。主要用剑芽和褛衣进行繁殖。剑芽于前年11月份长出,次年立春后回暖时长出地面,常呈红色,3~5月份采集可种植。褛衣常8~10月份长出,次年2~3月份采集种植。

3.2 块茎(球茎)繁殖
块茎(球茎)繁殖常为培育数量较多的芽苗。一般采用未开花的香蕉植株或大吸芽的地下茎作为主材料。将主材料进行切块,切块要大小均匀,且保有1~2个芽眼,切好后用草木灰涂抹,阴凉处晾干备用。之后,于育苗床上按相应株行距摆放,芽眼朝上,覆一层薄土后盖草。常于前年的11~12月份种植,次年1~2月发芽,5~6月份芽苗长至40~50 cm,即可进行定植作业。该繁殖方式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成活率较高,芽苗整齐,但第一代产量较低。

3.3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也是用吸芽进行分株繁殖。当吸芽长至40cm以上时可以分株,留作下一代母株或作种苗。分株时,应先将吸芽旁的土壤掘开,然后用铲子从母株和吸芽之间切开。苗掘出后,剪去过长和受伤的根,将切口阴干或用草灰涂抹,即可栽培。
3.4 组织培养
组培方式育苗常用于工厂化育苗。该方式可短期内获得大量试管苗,还可有效避除花叶病等,可达到提高产量的作用。目前,该项技术推广较为广泛,应用效果较好,在此不做技术上的赘述。

4.1 定植
春天是大田定植的最佳时段,充分考虑结合香蕉种植区域的土壤状况,常用沟植和坑塘定植的栽培方法。沟植要注意排水沟的开挖,常有二级排水沟,有利于干旱时灌水和雨季时的排水。
4.2 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要注意施肥方式,通常采用“勤施、薄施、重点施”。肥料的选取要因地制宜,因实际情况而定,根据不同的香蕉植株品种和种植区域选择,管理方式较为常规。定植后管理要注意随着植株的生长,及时处理掉新芽。在后期的抽蕊结果期,要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确定保留适当的果数,及时将花蕾切断,确保养分的充分供给。香蕉树开始抽蕾时,说明它要开始结果了,香蕉树抽蕾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大小和产量。这时为了促进果实的发育,需要施一次重肥。重肥的用量大概是肥料500 g/棵,肥料需要使用复合肥、有机肥、钾肥、尿素以及动物的粪尿水混合使用。

在香蕉树抽蕾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及时进行断蕾。为防止病菌感染,还要在断口处用多菌灵涂抹,可以提高香蕉树的产量。同时,还要做好防治病虫害。香蕉树结果之后,要对长得很密集的香蕉进行疏果处理,把多余的香蕉果剪掉,以防止香蕉腐烂和裂果。进行疏果之后,需对剩下的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保证果实不会受刮蹭以及病虫侵害。结果期,记得施加一些促进果实壮大的肥料。在香蕉树果实成熟以后,要及时进行采摘。采果后,要注意把香蕉树比较大的叶子剪掉。俗话说树大招风,香蕉树的叶子这么大,如果有大风吹来,香蕉树叶子就会受损,影响明年的结果量。同时,还需再次给香蕉树施足量的有机肥。目的是让香蕉树明年长出新枝,保证足够营养供给,对下一年产量不造成影响。
5 病虫害管理香蕉病虫害较多,常见的约15种。分别为香蕉叶斑病、香蕉黑星病、香蕉炭疽病、香蕉花叶心腐病、香蕉束顶病、香蕉根结线虫、香蕉枯萎病、香蕉胶脉蚜、香蕉花蓟马、香蕉假茎象鼻虫、香蕉弄蝶(卷叶虫)、香蕉球茎象鼻虫、香蕉网蝽、香蕉斜纹夜蛾、香蕉叶螨(红蜘蛛)等,关于以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在本刊物的前后期的版面中会有表述。目前,对香蕉病虫害通常采用化学防治。大量施用农药后,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因此推崇综合防治措施,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在香蕉栽种时,要充分考虑抗病品种的选择,严禁从疫区进口苗木,加强调运检验检疫,做到从源头控制好病虫害的侵染。

目前,各省种植香蕉区域多为山地。香蕉的大量种植,极易造成山地的水土流失,甚至造成滑坡等灾害发生,不仅对种植户造成巨大损失,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部分区域目前提出“退蕉”策略。香蕉作为大众化的热带水果,物美价廉受到大家的喜爱。虽然“退蕉”,但也要保一定的种植面积,不能仅依靠进口,要平衡好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做到既有好的生态又有好的生产。
(本文仅为科普分享,无商业诱导行为,文中素材取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