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拜登执政起,美国就对也门胡塞武装展开打击行动。然而数年过去,胡塞武装不仅未被打垮,反而愈发顽强。特朗普上台后,本以为凭自身铁腕手段能迅速解决这一“拜登难题”,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胡塞武装依旧坚挺。如今,美国甚至加派航母前往红海,这场战争不仅暴露出美国的军事尴尬处境,还为全球大国博弈拉开新的帷幕。
胡塞武装是也门的反政府武装,自2014年起,便与也门政府军以及沙特联军展开交战。美国试图通过军事打击来削弱其势力,以保障红海航运安全,可结果却未能遂愿。据最新消息,美国宣布派遣第二艘航母“卡尔·文森”号前往红海,与已部署在此的“哈里·杜鲁门”号组成双航母战斗群,加大对胡塞武装的打击力度。两艘航母同时出动,这几乎是大战才有的阵仗,然而对手仅仅是一个并非国家的武装组织,美国却动用如此庞大的兵力,着实让人觉得这场仗打得“费力不讨好”。
更糟糕的是,胡塞武装并未被美国的军事威慑吓倒,反而频繁展开反击。据报道,胡塞武装成功击落一架美国无人机,并且宣称要继续抗争。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美国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同时也暴露出其军事行动存在局限性。
胡塞武装的反击不仅让美国在红海地区焦头烂额,还为其他大国提供了介入的机会。俄罗斯便是其中之一,俄罗斯明确表态,会持续支持伊朗及其盟友胡塞武装,以对抗美国的“霸权主义”。这无疑是在向美国施压:若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不做出让步,俄罗斯就让胡塞武装给美国制造麻烦。不难想象,如果胡塞武装在俄罗斯的援助下获得更先进的武器,比如通过饱和攻击耗尽美军的拦截弹,甚至对美国航母或以色列的安全构成威胁,美国的处境将会更加尴尬。
多线作战压力剧增与此同时,乌克兰战场局势也在不断升温。据外媒报道,乌克兰收复了卢甘斯克地区一个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定居点,并在乌东地区与俄军持续对峙。尽管面临俄罗斯的猛烈进攻,乌克兰居然并未崩溃。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处于全球多线作战的局面——一边要应对胡塞武装,另一边还要牵制俄罗斯,资源与精力都被极度消耗。
美国或将面临艰难抉择倘若美国在红海的军事行动持续受挫,又会发生什么呢?一种可能是,美国不得不派遣地面部队进入也门,直接与胡塞武装展开战斗。但一旦陷入这个泥潭,美国很可能重蹈阿富汗战争的覆辙——耗费巨额资金、折损大量军力,而且还可能导致全球声誉进一步受损。毕竟,连对付一个“非国家”武装都如此费劲,美国哪还有能力掌控全球海运咽喉呢?
这恰恰是其他大国乐于见到的局面。红海和乌克兰的局势,已然成为美俄博弈的典型代表。若有国家能够“借刀杀人”,通过支持胡塞武装让美国在红海陷入困境,不仅可以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还有可能迫使美国在其他战线上做出妥协。
美国在红海的困境,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失利,更是全球大国博弈的一个具体体现。胡塞武装的顽强反击让美国疲于应付,同时也为俄罗斯等国家提供了挑战美国的契机。倘若这场战争持续拖延,美国或许会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甚至陷入又一个“阿富汗式”的困局。红海的战火尚未熄灭,却已点燃全球局势的新导火索,值得我们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