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2月起,成飞六代机歼-36“银杏叶”的试飞动态备受瞩目。它已先后5次公开试飞,被镜头捕捉。而未公开的试飞次数未知,仅从已公开的情况看,试飞频率逐步提升,拍摄画面也愈发清晰。
特别是最近几次试飞,歼-36的诸多关键部位,如发动机尾喷口、进气道、舵面等结构细节,都在高清晰度的画面中展露无遗。连机尾三发加力全开这种难得一见的场景,以及降落、空中放油等画面也相继公开,这试飞进程简直就像一场“直播”,其测试速度远超众人预期。
参照常规试飞流程,歼-36显然已告别首飞的初始阶段,进入高强度试飞时期。首次公开飞行画面时,身旁还有歼-20S战斗机伴飞,到了第二次公开,它已能自如飞行,起落架也呈收起状态。由此可见,歼-36的飞行可靠性已得到验证,它并非单纯的技术验证机,而是技术状态冻结的原型机。预计交付时,除了机头空速管会取消,整体造型大概率与当下无异。
歼-36在试飞中展现出的性能细节令人赞叹。大白天试飞使得拍摄效果极佳,当歼-20伴飞时,两机同框转弯,体型更大更重的歼-36,转弯半径却更小。即便没有鸭翼和垂尾,它的机动性和飞控能力依旧出色。要知道,歼-20在现役战机中本就以敏捷著称,而全重超50吨的歼-36竟能有如此表现,着实令人意外。
三发加力全开的起飞画面,彰显出歼-36强劲的推力,这对战斗机而言十分震撼。起初,有人猜测三台发动机中有一台会稍小作为辅助,但近期试飞的高清画面显示,机背进气道与机身完美融合,且尺寸并不小,基本可判定三台发动机为同一版本。原型机推测采用涡扇-10C发动机,即便这款动力系统相对不那么先进,三台叠加也能实现超音速巡航和高机动性,未来若换装涡扇-15,性能更是值得期待。
歼-36采用无尾三角翼布局,全机没有垂尾和鸭翼等外部结构,这使得它的全向隐身性能和超音速飞行能力更为突出。试飞中,它的高机动能力令人眼前一亮,这主要得益于柔性开裂式舵面。第三次试飞的降落画面清晰显示,柔性开裂式舵面展开后,宛如传统战机的尾翼机构,为歼-36带来出色的低空低速能力。50吨级的大型战斗机,降落时却稳定轻盈,毫无笨重之感。
当然,歼-36也并非十全十美。机背进气道采用DSI设计,略显凸起。按理说,机体采用高度融合设计,应尽量减少设备外露对气动和隐身的影响。但由于驾驶舱的限制,如果机背进气道过低,飞行时进气量可能不足,导致发动机推力下降。所以,为了保证动力,牺牲一些外形美观也是无奈之举,毕竟高速和高机动能力才是歼-36的关键需求。
成飞六代机歼-36的试飞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不仅试飞频率高,画面还极为清晰。以往美国凭借实力对新战机从不藏着掖着,有新成果立刻公开。如今,中国航空工业在战斗机领域似乎已走到前列,以近乎“直播”的方式进行试飞测试,丝毫不担心被抄袭。反观美国波音F47,号称5年飞了几百小时,却连一张照片都拿不出作为佐证。如此看来,歼-36极有可能率先成为“全球首款六代机”,引领全球航空领域的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