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科院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955期
大家好,又有粉丝后天私信留言吐槽自己对服用降尿酸药不能停止表示不解,不解表示对痛风的原因还是不清楚。
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很简单,因为大多数人认为痛风是尿酸高导致的,所以要降尿酸。但如果再往深里追究,尿酸高又是如何导致的呢?如果抓住这个思路就能治疗痛风的本而去根。
但是西医治疗痛风,是奔着降尿酸而去,不是解决导致尿酸高的原因,所以降尿酸药不能停。
或者你从西医对痛风疾病的描述也能找到吃降尿酸不解决痛风问题的原因——
痛风是体内长期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和/或肾脏排泄尿酸代谢下降导致尿酸排泄减少后形成的尿酸高后引起的尿酸盐沉积在关节、组织和肾脏等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看到没,痛风尿酸高的原因是嘌呤代谢异常和肾脏排泄尿酸代谢异常,尿酸高仅仅是这俩异常的结果而已。
那降尿酸的西药不也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升成或促进肾脏排泄尿酸的吗。事实虽然如此,但其降尿酸机理仅仅是作用于代谢的一个节点。
核心是,西药没有解决导致长期嘌呤代谢异常的原因和导致肾脏排泄尿酸下降的原因,简言之就是没有恢复脾肾代谢的能力。
这才是风友们服用西药防治痛风背后隐藏的真相。

按照西医所言的痛风病因是因为尿酸过多堆积所致,也符合中医里的毒浊概念。
中医认为,毒浊厚也,即使尿酸本是生理物质,多了也是毒,就像水湿也是人体生理物质,不管什么原因水湿多了也是毒。
尿酸痰湿堆积会导致肿胀,隆起,当然是过分堆积。
尿酸痰湿堆积会阻塞经络运行,经络不通,郁滞发热,热浊噬骨溃肉,痛不可当,不可说这不是毒。
毒蓄积于关节,重浊有形,属于阴邪。阴邪其性趋下,阴邪性静而不动,祛除不易,且痛风多发于下肢,符合“内合则舍于下焦之肾”的说法。

痛风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大部分在 40 岁之后,人至中年,脾肾二脏功能开始下降,脾肾开始虚。
现在年轻人也痛风,谁让他们胡吃海喝加班熬夜,虽然年龄二三十,脾肾脏腑功能却是四五十岁的脾肾呢?
这也符合《黄帝内经》所言,“五八,肾气衰。”
至于脾肾虚导致痛风的原因——
脾之运化功能需要依赖于肾阳温煦和推动,如果肾气衰则脾健运受影响,运化失司,水液不能充分运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积聚为浊毒,浊毒不能及时排泄,积聚为病。
再者,肾气虚,其气化功能也下降,水液不得气化,分清泌浊失司,也会导致水液弥漫浊毒蓄积。
痛风形成,浊毒蓄积在关节,发作时会出现关节增加、肿胀,甚至长出赘生物(痛风石),关节红肿热痛,这都是浊毒蓄积,痹阻经络的后果。浊毒郁滞化热,所以关节红肿。
肾主骨,关节也是骨,痛风疾病自然可责之于肾。而且痛风还会导致肾损伤,这是尿酸浊毒内窜肾脏,附着在肾络为害的结果。
痛风属于代谢病,常会和其他代谢病同时存在,像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而且这些病的病机也通常责之于脾失健运,和饮食长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导致脾胃呆滞,运化失司密不可分,这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虽然痛风是尿酸高,湿热痰瘀互结,但根本上还是脾肾脏器功能异常导致的。

根据个人对痛风的治疗经验,痛风的治疗,急性期标实为主,急则治其标,用清热解毒、通络利湿消肿止痛,能快速恢复关节气机运行,症状可消失。
在间歇期或慢性期,缓则治其本,病机以脾肾本虚为主,方法多采用健脾温肾为主,兼以化瘀祛湿邪浊、
从中医遣方用药的思路上,也能看出痛风疾病其实还是脾肾代谢差。
具体如何治,明天科普分享中医药物和非药物的治疗方法 。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2003年第2期《河南中医院学报杂志》徐西中文章《痛风病机与治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