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被韩国吹捧为“亚洲古代第一名将”的李舜臣

路过你头顶 2024-05-18 02:42:12

前几年,韩国某知名杂志曾对“亚洲古代名将”进行过一次民意调查,当然这项调查只是针对韩国国内民众。没成想,排名结果一经公布就迅速引发网友热议,原因是排名第一的名将竟然是李舜臣,就连成吉思汗、孙武等人都只能屈居其后;

当然,韩国类似的操作大家已经司空见惯,像这种偏居一隅,没啥历史文化底蕴的井底之蛙,你跟他掰扯道理就纯属是浪费时间。但李舜臣何许人也?为什么能受到韩国人如此的吹捧?

虽说李舜臣在我国历史上的名将之中很难排得上号,但要是称其为“朝鲜历史第一名将”也算是当之无愧,毕竟在四百多年前那场抗击日本侵略的卫国战争中,李舜臣是诸多朝鲜将领当中唯一拿得出手的,要说“矬子里面拔将军”那有点寒碜人,不过他耀眼的战绩确实远超同时期所有朝鲜武将,即便李如松也很难掩盖其光芒。

弃文从武,成长为水军名将

“李氏世业儒,至舜臣始得武科”

李舜臣(이순신),字汝谐,祖籍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嘉靖二十四年三月十八日(公元1545年4月28日)出生于汉城乾川洞。其祖上世代为官,不过列属于文班,五世祖李边官至工曹判书(正二品),曾祖父李琚官至兵曹参议(正三品堂上),至祖父李百禄时家道开始中落,仅担任过平市署奏事这类的小官,还因“性本狂悖,日与无赖之徒纵酒无忌,多有泛滥作弊之事”而被弹劾免职;

李舜臣画像

李舜臣少年时代,举家从汉城移居忠清道牙山乡下,十一岁时他开始学习汉文,后来在岳父方震的影响下弃文习武,通晓兵法,弓马娴熟。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三十一岁的李舜臣武科及第,从此踏入仕途;

入仕后,李舜臣被派往东北边疆地区,任咸镜道童仇非堡的权管(临时负责人),从此在边界一待就是十几年(期间一次被调回汉城,一次因父亲去世而回乡丁忧),由于当时女真人屡屡扰边,因此李舜臣没少与女真骑兵交手,虽然胜少败多,却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官职也逐渐升至万户;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李舜臣与上司咸镜北道兵马节度使李镒产生矛盾,李镒上疏弹劾其“失误军机、贻辱国家”,他于是被贬为普通士兵,不久因功赎罪,返回家乡牙山。两年后,全罗道巡察使李洸看中了李舜臣的才能,起用他为全罗道助防将,后转任全罗道井邑县监(从六品);

纵观李舜臣的前半生,可谓是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宦海沉浮十几载,年逾不惑仍只是一名微不足道小官,然而是金子就总会发光。

韩国电影中的李舜臣形象(崔岷植饰)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日本将要入侵的风声传至朝鲜,宣祖李昖令大臣们举荐将才,时任左议政的柳成龙推荐了李舜臣。同年,李昖擢升其为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正三品堂上),李舜臣由此从一名中级官吏一步迈入高级武将的行列,他与柳成龙也成了毕生好友。

但凡能称为名将者都有自己擅长的战法和兵种,就明代而言,常遇春擅长骑兵突击、李文忠擅长奔袭、朱文正擅长防守,而李舜臣所擅长的就是水军。他自从升任水军节度使以来,不仅研习了许多水军战法,督促士卒日夜操练,还亲自改良、设计了一种新型战舰——龟船;

龟船长35米、宽11.8米、高5.2米,由于其甲板之上罩有一层护甲,整体呈全封闭式,船头装有龙首,外形似“龟”,故而得名。龟船的桅杆属于活动式桅杆,可以竖起或放倒,最底层的两侧各有十支船浆,既保障了无风情况下的运行动力,又提升了瞬间加速的爆发力;

龟船(左)与当时朝鲜水军的主力战舰板屋船(右)

在火力配置方面,每艘龟船装备火炮24至36门,其中有射程可达600米的重型火炮,也有射程200米的轻型火炮与发射火矢的中型火炮,船身左右两侧各有十一个炮口,前后各有两个炮口,龙首之内或配备火炮,或安装能够释放毒雾(硫磺与硝的混合物)的喷射管。除此之外,船身之上还分布有七十多个射击孔,用于放枪和射箭,船首处装有撞针,可以猛冲过去撞击敌舰。最气人的是,龟船的护甲呈倾斜状,能够有效减少弓箭和铅弹的伤害,同时上面遍布锥形铁针,近距离交战时,敌人只要跳上来就会被扎成刺猬,真正做到了可攻可守,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战舰。据李舜臣的《乱中日记》记载:

“…在即将到来的日本侵略威胁下,我特别制造了龟船,它在船首有一个龙头,可以从龙口发射火炮,还有布满铁锥的龟背,在其中的船员能见到外头,但不能从外头被窥见。这种船能冲进数百艘敌船当中,发炮痛击敌人…”

就是这么一个远轰近撞,打不赢还能放烟雾逃跑的“超级乌龟”,在后来给不可一世的日本海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四月,日军在釜山登陆,朝鲜陆军一触即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王京、开城相继失守,半壁江山沦陷。与此同时,日本海军也由釜山向西开进,企图进入黄海,封锁朝鲜西海岸,从而彻底霸占整个半岛。

在风浪中行驶的舰队

五月七日,李舜臣和全罗右道水军节度使李亿祺、庆尚右道水军节度使元钧率战舰二十八艘巡弋南海岸,期间在巨济岛附近的玉浦与藤堂高虎带领的日本海军遭遇,日军当时有战船五十余艘,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而且朝军此前不堪一击的糟糕表现也让藤堂完全没有把他们看在眼里,他在短暂观察过后就下令全军突击。然而仅仅半个时辰,日军就有二十六艘战船被击沉,藤堂高虎率残部狼狈逃窜,朝军除一人轻伤外,毫无损失,李舜臣首战告捷;

次日,李舜臣又在合浦与赤珍浦接连打败日军,三战三捷,共击沉日舰四十艘,取得了壬辰倭乱爆发以来朝鲜军队的首次胜利,远在平壤的宣祖李昖在收到捷报后,下旨将李舜臣的官阶升为嘉善大夫(从二品)。

正在从龙首处发射火炮的龟船

日本海军大败的消息让统帅九鬼嘉隆大为吃惊,他没想到朝军如此能打,更没想到这只是他一系列噩梦般经历的开始;

没过多久,李舜臣再次出海。五月二十九日,朝军与日军在泗川港外海域交手,击沉日舰十二艘。六月初二,朝军驰援唐浦,击沉日舰二十一艘,击毙敌将得居通幸。六月初四,李舜臣收到情报称在唐项浦发现日军舰队,随即率部前往,击沉日舰三十三艘。六月初七,朝军抵达釜山水域,在击沉四艘、俘获三艘日舰后,扬长而去。

“壬辰倭乱”期间的日、朝海战

这里提一句,日本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历来重视海军的建设与发展,更何况当时倭寇、海盗猖獗,不少日本人都投身于此行,海战经验十分丰富 ,九鬼嘉隆被收编前就曾在海上抢了几十年,因此日本海军那是相当强悍。二战期间,就连财大气粗的漂亮国在太平洋都吃了小日子不少苦头,其实力不言而喻;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李舜臣所带领的朝鲜水军在一个月内七战七胜,称之为名将当之无愧。而其本人因屡立战功,官阶也很快升为资宪大夫(正二品)。

闲山岛大捷

丰臣秀吉在得知日本海军连战连败的消息后大怒,当即部署战略,集中主力,想要一举歼灭朝鲜水师。不久,日军集合战船一百四十艘,兵分三路开始进攻,其中胁板安治统帅战船七十艘作为先锋、加藤嘉明统帅战船三十艘负责接应、总指挥九鬼嘉隆亲率战船四十艘负责策应;

日军大举来袭,李舜臣不仅没有慌乱,反而兴奋不已,因为他同样在寻找决战的机会,为此他集合了全罗道与庆尚道的所有战船。七月初,一切准备妥当后,李舜臣与李亿祺、元均出海迎战;

毛主席说过:“在战略上要蔑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李舜臣之所以兴奋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可以击败日军,但他并没有被此前的胜利冲昏头脑,经过深思熟虑和实地考察后,李舜臣决定采用“诱敌深入,伏击围歼”之计,并将埋伏地点定在了闲山岛。

朝鲜水师“龟船”舰队

七月初七,六艘朝鲜战船奉命前去巨济岛(日军集结地)充当“诱饵”,胁板安治发现后,立即带领舰队追踪上去,“鱼儿”就这样轻而易举地上钩了;

当日军追击到闲山岛附近海域时,李舜臣一声令下,等待已久的朝鲜水军火力全开。日军见有埋伏,反应很快,胁板安治先是派出快船进行突击,然后指挥主力向朝军的战船靠拢,企图利用自身擅长近战(毕竟大多数船员都是海盗出身)的优势击溃朝军,只不过此举正中李舜臣下怀;

经过前两次交锋,李舜臣发现传统的水军战法虽然能够有效击溃敌人,但也很容易让敌人逃脱。于是,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歼灭日军,他摆下鹤翼阵,该阵法的核心就是左右包抄,由于两翼需要密切协同,收张自如,因此对将领的战术指挥能力要求较高,而李舜臣恰恰就是一名水战天才;

随着日军战船的逼近,李舜臣迅速指挥两翼包抄上去,转瞬之间日舰就被团团包围,朝军万炮齐发,对日军战船展开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火力打击。双方从清晨一直战斗到傍晚,最终日军败下阵来,在损失五十九艘战船、丢下近千具尸首后,匆忙撤退,史称“闲山岛大捷”。

李舜臣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