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这两句诗,足以名扬千古

飞兰说情感故事 2025-04-20 06:00:40

本文为《100位传奇诗人的一生》大型文化纪录栏目

今天我们来讲一首翁宏的诗。

翁宏,唐末五代时期的诗人,居广西贺州桂岭,生卒年不详。晚唐时期,时局动荡,尤其唐亡以后,天下四分五裂,因此翁宏并没有入仕,一生闲居山野,以诗书为趣。

下面我们就讲一首他的代表作,题为《春残》: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翠帏(wéi):指绿色的帷帐。帷,四周相围而无顶的篷帐;

寓目:观看,过目。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

那堪向:怎能忍受。那,通“哪”。向,语气助词,无实义。

诗文大意可解为:

一晃又到了春末,花朵逐渐凋零,还有什么样的风景能让人走出翠绿的帷帐?

一个人独自站在落花前,细雨菲菲,燕子成双成对,更令人觉得孤单;

看到这样的场景,好像魂魄都要散曲一般,往事不堪回首,多年以后连梦境都不似从前;

如何能忍受这愁苦的暮晚,蝉停止了鸣叫,在萧索的夕阳下映照出光辉。

诗略有些伤感,虽然诗题是“春残”,但却是思妇怀人之作,春景黯然,令人失去了欣赏的兴致。独自立在落花之下,绵绵细雨淅淅沥沥,见燕子成双成对飞舞,心中这份孤独更切,

回忆总是很漫长,无边无际,尤其想念一个人是时,魂断欲绝,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就连梦中也不再见心上之人。

暮晚时分,愁思更浓,在一片萧瑟的景象中,看见一只落单蝉被残阳映照出一抹辉光,可能它也和我一样孤单吧!

首联诗人就直抒胸臆,毫不避讳地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又是”两个字深刻体会了对岁月经年的叹息,“如何”两个字再次加重了这种春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颔联很有意境,把独自一个人的孤独,通过细雨、落花、飞燕等景象细致化,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亦曾被北宋词人晏几道在《临江仙》引用过: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颈联“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所描写的,是内心的感受,魂牵梦绕,可如今梦境却不似以前,甚至在梦中也很难再回到过去。

尾联“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之句,诗人通过一只蝉表达了浓思厚想过后的凄凉感,蝉的生命周期很短,暗示着这位饱受思念之苦的女子,同样也是进入了暮年,形单影只,寒苦无依。

纵观整首诗,寥落孤寂,处处都透露着一种不甘和无奈,内心的忧愁无处排解,相思之苦深入人心。特别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一联,情景交融,读来很有画面感,故荐。

史书中,关于诗人翁宏的记载很少,仅知他在宋初时依然健在,与廖融、王元等为诗友,唱和甚多。

了解更多古代诗人的故事:

0 阅读:32

飞兰说情感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