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首诗,通透豁达,人这一辈子就该这样活

飞兰说情感故事 2025-04-14 06:30:33

本文为《100位传奇诗人的一生》大型文化纪录栏目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因太子赵煦尚年幼,太后高滔滔临朝听政。高滔滔亲旧党派,所以司马光重新启用为相,贬谪黄州四年的苏东坡也以礼部郎中被召回朝,半个月后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再升中书舍人,同年知礼部贡举,擢翰林学士,知制诰。

这段时期的苏东坡,可谓是风光无限,但在经历了“乌台诗案”后,苏东坡早已厌倦了官场的纷争。

司马光重回政坛后不久,就废除了新法,着力打击新党派,苏东坡因不愿参与这种无休止的争斗,反而两边都不讨好,索性修身养性,亦再度请求外调。

公元1086年春,苏东坡写了一首诗,正是他此时的心境,诗题为《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这首诗很经典,尤其是起始两句,更是千古名句。诗文大意可解为:

温柔的春夜,即使短暂的瞬间,也显得无比珍贵。月光朦胧,花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令人沉醉其中;

远处富贵人家的楼台中,传来了妙曼的歌舞声,在尽情地享乐,而我独自坐在院落的秋千上,直至深夜,这份平静与悠然,始终是我内心的渴望。

苏东坡最令人敬重的地方,就是他的通透与豁达,当初“乌台诗案”爆发时,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后来经过多方营救,贬去了黄州。

那一年,苏东坡43岁,已入不惑之年,可在此之前,苏东坡性格狂放,之所以被御史台轮番弹劾,正是因为那封《湖州谢上表》,其中有几句:

“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

这是苏东坡写给神宗的谢表,但这封谢表却看不出一点谢意,反而处处在针对神宗和新党派,言辞之犀利,足以见他那时有多心高气盛。

不过,人生此一时彼一时,“乌台诗案”没死,忽然让苏东坡把人生想明白了,所以尽管在黄州那四年过得很苦,亦甘之如饴。

其实现实中的我们也一样,未经过长夜痛哭,不足以语人生,只有在千磨万砺后,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怎样的生活。

正如苏东坡在这首《春宵》中所写,“春宵一刻值千金”,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时间,生命是有限的,哪怕就在你努力想要握紧光阴时,它也会从你指尖悄悄溜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珍惜当下,活得轻松和快乐。

“花有清香月有阴”,夜色迷离,花香淡淡,微风不燥,时光正好,我们有无数理由去享受这样的时刻,让岁月和诗一样美好。

“歌管楼台声细细”,每扇窗子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几家欢乐几家愁,想想苏东坡当年远谪黄州,温饱成忧,身边的朋友也都离自己而去,境况何其悲惨。可是,总有达官显贵们在夜夜笙歌,通宵达旦,正如杜甫在诗中所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现实,我们谁都无力改变,只有学会适应,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向,方有所悟。因此苏东坡又在诗中写:秋千院落夜沉沉。

末尾这句诗,略有些沉寂,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夜色沉沉,秋千悠悠荡荡,往事一幕幕流淌,过去的坎坷在历经风雨后,逐渐变得沉静,内心再无波澜。

也许,这才是人生所得,坦然面对那些公平与不公平,珍惜当下,认真过好每一天,给自己一个答案。正所谓: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适逢春夜,以诗寄怀,在此祝所有诗友春风得意,永远开心。

了解更多古代诗人的故事:

0 阅读:24

飞兰说情感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