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保利天奕火热开盘,广州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多人冲向售楼部的场景了。
基本上1000万以上的买家都在等这个项目,甚至800万左右预算的也在等,看看能不能踮踮脚够得上,万一才七万出头呢。

很多人是冲120这个户型来的,总价900万出头,单价7.7万左右,大面积要8万多,有些人觉得划算就买了,有些人没有买,没有买的人一是担心未来琶洲三姐妹出来,二是得看看保利天矅的定价,毕竟都有很多120的。
所以我们今天的内容就要结合这两个方向来讨论。
先从价格上面来看更加直观。
保利天奕和中海大境、保利天瑞的开盘价是差不多的,现在天瑞现房了差不多涨了近一万,但开盘时和中海大境也是一样,7.3-8.5万之间。

未来保利天奕能不能低开高走,取决于周边的供应以及增量的部分。
我们对比的是关注度比较高的,而且是潜在买家类似的,更偏更远的就不用对比了。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面,所有新盘和二手都跌了,高端改善的天河和樾府、西派天河序也不例外,唯有保利天瑞和中海大境扛住了压力。
保利天奕仍然采用的是低开的策略,也就是说它面临的对手是比较强大的,即便更靠近琶洲,也得让他们三分。
同样对比琶洲南TOD开盘价9.5万起,现在的保利天奕在没有地铁、学校的情况下肯定还是要比琶洲南TOD要便宜的,140以上的户型8-9万的价格其实也没有便宜多少,唯一优势就是低密度板楼了,起步门槛更低。
保利天奕虽然离琶洲岛的直线距离不远,但周边是需要开荒的,时间周期不确定,琶洲已经开始入驻兑现了,但购买力还没有起来。

保利天奕的购买力会比较分散,从各个方向过来的都有,但越秀荔湾的买家不会过来,甚至珠江新城上班的买家也不会过来,他们要么要烟火气热闹,要么能望江有稀缺性。
比如上面提到120方的买家,有很多是预算控制在1000万以内的,就想通过更少的钱入主琶洲,回到核心区,从中端改善跃上高端改善的,有些是800万预算的买家咬咬牙上的,平均购买力来看并不是很高。
再说一下保利天矅的定价逻辑。
天奕和天矅两个其实就只差一个地铁站,为什么就是要卖得便宜呢?当然也不一定,毕竟天矅北地块120的是塔楼,而且还是超高层,开发商吹风价都是比较高的。

其实真正贵的是天矅南地块的,北地块景观差一点,用来吸引流量的。
天奕所在的琶洲南是增量市场,未来还有三姐妹,周边潜在对手已经快出来了,而且整个海珠东高端住宅较少,饱和度不够。
而天矅周边虽然是城中村,但是没有潜在供应,夹在珠江新城和金融城中间,后面又是天河公园华景新城等二手成熟市场,是有潜在置换客的。
我这样对比你会更明白,保利天矅是新盘,周边都是二手,你拿次新一点的来对比,三房都要1200多万,四房要1700多万。

保利天矅无论怎么开,即便算上周边城市界面差,它的价格都是有优势的,这也是为什么它会卖得更贵的原因。
保利天瑞现在都卖8.5万了,有双地铁的天矅不可能卖得更便宜吧。
为什么还敢跟珠江新城的一些快20年楼龄的叫板呢,比如保利心语、星汇园这些差不多价位里关注度较高的,那是因为即便员村20年后才能改造完,保利天矅熬得起,但他们熬不了20年。
再者来说,你从交易端就可以看出来,保利天瑞80%的货都是1000万以上的,一个单盘开盘一年卖了一千套,都快清盘了,同级别二手能卖这么多吗。
我的意思是购买力要的是新盘,是新规、高品质、户型好、有性价比或者有稀缺性的,没有稀缺性的话,好歹要生命周期长的。
从天瑞和中海大境的销售情况来看,天河的平均购买力会更强一些,不管是比GDP、产业、还是人口,以及豪宅体量,天河都是广州第一的。
天河的密度太高,城市界面本来就是以老城区跟城中村交错,别说保利天矅离员村近了,豪宅附近的城市界面也都很差,但不妨碍他们卖到20-30万。

所以,回到开头的价格上面来,本质上看的是供应量和稀缺性,供应量大的地方,价格自然就涨得慢,横盘的时候就跌得多,供应量小的地方,横盘就跌得更少,稀缺性强对手少,定价自然就高。
只不过大家的起点和终点不同,一手定价和二手售价不同,本质上涨跌幅度不会有太大差异,何况他们都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只有在能级不同的板块里,它们的涨跌幅度才会拉开。
回到稀缺性上面来。
低密度板楼是有稀缺性的,但我们从保利天奕的定价来看,如果太高了,容易给后面琶洲三姐妹做嫁衣,自己还有两块地没卖呢。
如果首开较低,后面想来拿地的开发商也会思考再三,想要赚钱就更难了,要卷又卷不过保利。
最后,保利天奕和保利天矅看上去差不多,但并不是竞争关系,开发商也自觉错开竞争。
天矅更多的是解决天河核心板块供应短缺的问题,继续接棒天瑞。而天奕作为琶洲南后花园,更多的是打造一个新的高端改善社区,周边还会继续开发,建成漂亮的新城,才能匹配得上琶洲这个新一代CBD。
选保利天矅,周边配套成熟,人口密度高,有市井烟火气。喜欢清悠宁静的,在意城市形象的,选择保利天奕。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