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试妆照:濮存昕(左)、孙彦军(中)、陆树铭(右)
94版《三国演义》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鲍国安饰演的曹操,陆树铭饰演的关羽、李靖飞饰演的张飞、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乃至张光北扮演的吕布,陈红扮演的貂蝉,都赢得观众的普遍赞誉。
这其中有一个人物不好扮演,那就是刘备。文史学界对他的评价普遍是“仁而无策,长厚而似伪”,性格表现地很含蓄。但孙彦军还是以他精彩的演技把刘备塑造地很经典。
01由话剧演员到刘备扮演者1990年,《三国演义》剧组开始选演员。当时孙彦军正在深圳拍摄《华罗庚》,遇到前去探班的导演王扶林。
王扶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三国》剧组选演员。看到白白净净的孙彦军后,王扶林觉得他很适合饰演“刘备”,于是极力邀请他回北京去试镜。
孙彦军虽然从年轻时就读《三国》,但对这个人物并不感兴趣。在他看来,一个演员假如不喜欢这个人物而去塑造,大概率是很难成功的。
对于王扶林导演的邀请,孙彦军并没有在意。
青年时期的孙彦军
但王扶林已经认准孙彦军的形象适合饰演“刘备”。在孙彦军回北京后,得知消息的《三国演义》选角导演李法曾拉着他到剧组去试镜。等化妆师给孙彦军化完妆后,领导小组和导演组都认为,孙彦军的面相显得威严中透着仁慈,是挺适合饰演刘备的。因此剧组决定让他扮演刘备。
《三国演义》 是一部大制作,能够出演主要角色是很多演员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孙彦军那时候思维上还没有转过弯来:他不喜欢刘备,觉得饰演起来就很难进入角色,难以保证成功。
当时《三国演义》剧组有一个基本的演员选择标准,谁适合出演什么角色,需要由总导演王扶林和几位副导演全部通过后才能定下来,假如有一位导演不同意,就得另外选演员。对于孙彦军饰演刘备,王扶林和几位副导演都一致同意。这也可以看出,孙彦军确实是饰演刘备的合适人选。
得知孙彦军对刘备不感兴趣,副导演蔡晓晴做他的工作,说道:“你还考虑什么呢?别人想演这个角色还演不了。再说,你一生中能遇到几个这样的戏?”孙彦军一想,这话也对,《三国演义》是名著,观众对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耳熟能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刘备是贯穿《三国》的主要人物,假如自己演好了,就有可能成为经典,于是他接受了“刘备”这个角色。
说起来,孙彦军进入《三国演义》剧组之前,已经活跃在话剧舞台和影视圈10多年了。
1952年,孙彦军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
初中毕业后,他被招到大庆油田当了一名技术工人。
青年时期的孙彦军
1972年春天,相貌英俊的孙彦军被抽调到总厂参演大型话剧《年轻的一代》,他扮演一位干部。孙彦军儒雅的形象赢得观众赞誉。这是他第一次演出话剧,从此在他心中埋下了演艺事业的种子。
青年时期的孙彦军
这年冬天,恰好中戏到大庆去招生。就在招生人员离开大庆的前一天晚上,孙彦军才从朋友那里得到消息,于是,怀抱着演艺事业的理想,孙彦军当晚就向朋友借了一辆自行车,奔向二十多公里外的招生人员驻地,参加了一次特殊的考试。当时中戏的考试有一项是测试视力,孙彦军的眼睛近视,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孙彦军把视力表背了下来。终于,机会被孙彦军抓住了。
次年三月,孙彦军收到中戏的录取通知书。对他来说,别提多高兴了。这是他人生道路的转折点。
青年时期的孙彦军
从中戏毕业后,孙彦军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担任演员。
1979年他出演了话剧《金钥匙》。
1980年,他出演了根据法国剧作家埃·罗布莱斯同名话剧改编的《蒙塞拉》,他扮演“伊斯基耶多”。
1984年,孙彦军又在《街上流行红裙子》中饰演民警“董晓勤”。
在话剧舞台上,孙彦军是优秀的表演者。尤其是他在话剧《蒙塞拉》中的精彩表演,获得了当时文化部青年演员表演二等奖。对于一位青年演员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荣誉,表明他的演技得到了认可。正是因为这次获奖,让孙彦军产生了一个错觉:觉得自己什么角色都能演。
80年代,孙彦军排练话剧
但后来的演艺之路渐渐让他认识到,演艺事业很不容易。话剧《蒙塞拉》中他饰演的角色,性格和表现张扬,有大段的台词;在话剧《金钥匙》中,他出演的角色则需要生活化的表演;而在《街上流行红裙子》中,他出演的角色又需要沉稳、自然的表演。这让他认识到:不同的角色有不同角色的难度,要想成为一个表演自如的演员,实在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青年时期的孙彦军在影视剧中出演角色
正是在这种认识下,孙彦军在后来的演艺道路上一直秉持谨慎做法:一个演员并非什么角色都能演。演员和角色有不同的个性,假如演员与角色的性格不匹配,要成功塑造人物就很难。
02孙彦军:我不想演刘备,我想演曹操与87版《红楼梦》一样,《三国演义》剧组确定演员后也开设了培训班。包括李希凡等文史专家对演员们进行讲课,总导演王扶林和剧组人员参加培训,分析人物、写读书笔记等等。
拍摄《三国演义》时,孙彦军(右一)与陆树铭、李靖飞、王扶林等人
但即便如此,孙彦军还是不愿意演“刘备”。
多年后,孙彦军参加一次访谈活动,对主持人说:“我很不愿意演刘备。当时他们非让我演?”
主持人感兴趣地问道:“你想演谁?”
孙彦军说:“我想演曹操啊!”
孙彦军说:“那个刘备不好演,像个豆芽菜一样,老是那么包着演,就知道哭。”
应该说,孙彦军对“刘备”的认知还是很到位的。其实,古典名著里的大部分角色都不好演。首要一点在于,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在于它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人物,都为读者耳熟能详,虽然说不同的读者对人物有不同的理解,但基本外貌和性格是固定的。
诸葛亮有诸葛亮的外貌和性格,张飞有张飞的外貌和性格。不同的演员既要符合原著里的外貌描述,也要符合原著里的性格描述,要“还原”出名著里的人物确实不容易。王扶林导演在选《三国演义》的演员时就说过:“演员选得准确,整部电视剧就成功了一半。”可见演员的重要。
《三国演义》试妆照:李靖飞(左一)、孙彦军(左二)、濮存昕(左三)、陆树铭
但是,相比于关羽、诸葛亮、张飞、曹操等人,刘备这个人物又有独特的个性。当然,关羽、张飞、曹操等人物也不好演,不同的演员要“还原”历史人物都各有各的难度和挑战。但刘备的独特性质,又与《三国》里的其他重要人物有区别,孙彦军对刘备的评价很准确,是“包着”的,不像张飞、曹操那样性格张扬,能够“放开了演”,刘备的整体性格很含蓄,但又不能过于含蓄,否则就体现不出刘备作为蜀汉之主的气概,因此,要“拿捏”好一个“适度”。
这确实不好演。
孙彦军不想演刘备,他对曹操这个人物更感兴趣。当时《三国演义》剧组选演员时,报名“曹操”的演员候选人很多,但报名“刘备”的演员候选人寥寥无几,这也说明“刘备”这个人物不好演,大家都“拿捏”不准、把握不准这个人物。孙彦军去找导演王扶林,要求饰演曹操。
但是,王扶林和几位导演都觉得,白白净净的孙彦军更适合饰演刘备,因此拒绝了他的要求。
当时鲍国安已经被确定饰演曹操,得知孙彦军也竞争这个角色时,找到他说:“你想演曹操,那我演啥?”
孙彦军(后排左二)与鲍国安(后排左三)唐国强(后排右一)等人合影
鲍国安对曹操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当时王扶林亲自到中戏拜访鲍国安,与他深谈后确定他为“曹操”的扮演者。
孙彦军想演曹操没被允许,只能定下心来老老实实扮演刘备,这毕竟是《三国演义》的主角。
03青梅煮酒:“刘备”与“曹操”飙演技《三国演义》表现了魏蜀吴三国的纷争,人物众多,是一部大场面戏。剧组成立后曾对剧本展开多次讨论,其中一个疑问是:《三国演义》究竟谁是主角?有人认为是曹操,有人认为是刘备。
毫无疑问,刘备和曹操是《三国演义》“主心骨”式的人物。在二人之外,关羽、张飞、诸葛亮、孙权、周瑜等人物也起到“根杆”的作用。因此,剧组决定以刘备、曹操、关羽、张飞、诸葛亮、孙权、周瑜为“主题”人物,贯穿《三国演义》的各个剧集,从而让故事有连贯性。
尤其是“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戏份很重,但他的个性很复杂,既有宏图大略的一面,也有狡猾的一面;而刘备呢?其一个主要性格特点是“仁义”。当时《三国演义》剧组定下一个基调,就是认可刘备的“仁义”,不认可曹操“狡猾”的一面。换言之,虽然刘备与曹操同属于《三国演义》里“主角”里的“主角”,但在立意上,总体上还是倾向刘备的。
孙彦军不想演刘备想演曹操,虽然这个目的没有达到,但他与饰演曹操的鲍国安有很多“对手戏”。
其中,“煮酒论英雄”这个桥段,两人的演技可谓精彩。
曹操性格“张扬”,刘备性格含蓄,两人的性格可以说是相反的。鲍国安说曹操的性格很复杂,同样,刘备的性格也很复杂。文史学者对他的评价是“仁而无策,长厚而似伪”,因此,刘备除了“仁义”之外经常表现地很“平庸”,论“武力”他比不上关羽、张飞、赵云,论智谋他比不上诸葛亮,这是他“仁而无策”的一面;从另一面说,刘备给人“长厚”的感觉,但有时候未免令人感到“虚伪”。可以说,这种“拿捏着”、“包着”的表演确实有难度。
在“煮酒论英雄”这一节中,孙彦军把刘备这种“包着”的含蓄性格,表现地淋漓尽致。面对咄咄逼人的曹操,他的姿态虽然放得很低,但又不失稳健,孙彦军不但要演戏呈现给观众,更要“演戏”给曹操看,尤其是论“天下英雄”这一段时,孙彦军把刘备这种“似伪”的“伪装”,表现地很到位。并且他还能在曹操的强势之下,不动声色地转移鲍国安主导的节奏。
刘备不断地反问曹操:孙策是英雄,刘璋是英雄,但都被曹操否定。当曹操说出“天下英雄”,唯有他与刘备时,伴随一道闪电,刘备的筷子掉在地上。他眼里漏出一丝惊恐,但很快,他又稳定下来,拾起筷子,细微的动作与表情拿捏地很到位。“煮酒论英雄”是文戏,但通过鲍国安和孙彦军的表演,把那种紧张气氛充分表现出来,孙彦军与鲍国安这场“飙戏”可谓精彩。
04哭戏:哭关羽一场戏,竟然晕倒了与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相比,孙彦军饰演的刘备表演空间是比较小的,因为他整体的性格是“包着”的,像诸葛亮、曹操、张飞,在得意时未免有大笑的场面,但刘备就不能这样“放的开”,他始终要保持一个“包着”的状态,可以说,他的演技主要体现在细节上。
比如一个表情的变化,一个动作,说话的语气、叹息等等。如果说刘备有超越他这种含蓄、沉稳性格的举动,莫过于“哭”!相比于曹操等人的“大笑”,“哭”同样是一种“包着”的性格表现。
多年后,当孙彦军回忆他塑造的刘备时,感慨地说:“最后我演了半天戏,大家只记住了这个哭。”
关于“哭”,民间有很多关于刘备的俗语,比如形容一个人哭地伤心,就说他“哭得像刘备似的。”哭是刘备的很大特点。作为演员,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是基本功,但演戏之难,难在需要笑的时候就笑,需要哭的时候就哭,笑比较容易,但是哭,并且要哭得流泪,确实挺难。
因为刘备的哭戏挺多,这可愁怀了孙彦军。一个人的演技再好,也不太可能想哭的时候就哭,关键你得哭得“以假乱真”,干哭是不行的。孙彦军多次向副导演蔡晓晴说:哭戏实在不容易。蔡晓晴很理解孙彦军,便给他出主意:等有刘备的哭戏时,就让他多想一些伤心的事,这样就能哭出来了。孙彦军接受了蔡晓晴的指点,每次有哭戏时他就回想自己的伤心事。
孙彦军很小失去父母,从学校毕业后他干过临时工,当过工人,后来因为偶然的机会演出话剧,从此爱上演艺事业。从黑龙江到北京,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因此拍哭戏时,他就联想自己曾经的艰苦生活。
“哭”有好几种哭。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哭”。导演组明确要求,孙彦军要把刘备的“哭”哭出层次来。
比如在《古城会》中,刘备拉着二弟、三弟的手,没有任何语言,眼泪悄然而下,这是知心相遇、知音相逢的友情。
给孙彦军印象很深刻的是哭关羽这场戏。这是一场“痛心的哭”。孙彦军借鉴了“哭丧”的方式,那天孙彦军哭得很投入。
正是这场戏让孙彦军晕倒了。当时天气热,孙彦军戴着头套,又穿着一整套衣服,哭着哭着就把自己哭晕过去了。
而刘备托孤则是忏悔的哭,拍那场戏时,花了很长时间,周围的人都被孙彦军真挚的表演所打动,有人流下了眼泪。正是以这种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孙彦军完成着他的艺术之旅。
在三年拍摄过程中,孙彦军的“哭戏”没有用过眼药水。
演刘备,让孙彦军尝够了“哭戏”。以至于拍完《三国演义》后,孙彦军说:
谁再让我演哭戏,我打死也不去了。
05拍戏不容易《三国演义》有很多骑马征战的场面。况且拍摄场地大多在荒山野岭,人烟稀少的地方。孙彦军在拍戏时,与陆树铭、李靖飞、唐国强、鲍国安等人可以说是“南征北战”,不仅要熟悉剧本情节,背诵台词,还要练习骑马。骑马当然很不容易,当时孙彦军等人身上都留下了伤疤。
在拍摄《跃马檀溪》这场戏时,导演说河里的水不够深,因此剧组在河中挖了一个坑,要水没过马的脖子才行。孙彦军于是策马跃入河中,正好落在坑里,那次拍摄孙彦军的状态不错,马也表现地很好,当孙彦军一勒缰绳时,马顿时从坑中一跃而起,水花四溅。这正是导演要的效果。
可谁能想到,在马跃出水面时摄影师的镜头没跟上。等孙彦军出了河,导演蔡晓晴过来说道:“彦军啊,准备准备,再拍一遍吧!”这可把孙彦军气坏了,当时河水很冷,事后他说气得想打人。
为了追求真实感,在拍“刘备怒摔阿斗”这场戏时,那个襁褓里的孩子是真孩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假如把人家的孩子摔坏了怎么办?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孙彦军和剧组人员用布包裹成婴孩状,练习了好多遍。别看“摔阿斗”只是简单的几个动作,也要拿捏好:不能动作过大,还要显出刘备的怒气,更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孙彦军“适度”的表演很好完成了这场戏。
那时候《三国演义》剧组的伙食不好,在外面拍戏时经常是吃馒头、火腿肠、咸菜等。孙彦军和唐国强每集的片酬只有200多块钱。拍骑马征战的戏体力消耗大,有时候吃不饱,在野三坡拍戏时,还发生了孙彦军去农民地里掰玉米被抓住的事,是鲍国安给了人家50块钱才把他领回来。
不管怎样,有酸甜苦辣才有成功,孙彦军塑造的刘备是成功的,受到观众和专家的普遍赞誉。
06《三国演义》后淡出观众视野,孙彦军自称:我只能做一件事,做不了两件事《三国演义》拍摄完成后,孙彦军渐渐淡出观众视野。这一点他与唐国强很不一样。当年唐国强去《三国》剧组是应征“周瑜”这个角色的,但剧组的人让他试了诸葛亮的妆,一看果然不错,于是导演组就定了唐国强演诸葛亮。当时唐国强因为这个角色还引起争议:觉得让一个“奶油小生”演诸葛亮,肯定会把《三国》搞砸,是王扶林顶着压力让他扮演了这个角色。
孙彦军与唐国强、鲍国安、陆树铭、李靖飞等人合影
正是从“诸葛亮”开始,唐国强逐渐摆脱“奶油小生”的形象,实现了戏路的转型。《三国演义》之后唐国强的演艺之路越走越宽广,拍了很多影视剧和广告,在观众心中的名气越来越大。
以至于多年后,孙彦军谈起唐国强时还豁达地笑说:“他生活地很潇洒,开得是名车,住得是别墅。”
可孙彦军在拍完《三国演义》后为何会淡出影视圈?那时候他的名气不比唐国强差,他又做了什么呢?
90年代末,孙彦军去新加坡进行影视教学工作,途径香港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地提议,在广东成立一个影视基地,前面办教育,后面开摄影棚进行拍摄。这个理念让孙彦军很感兴趣,他觉得实现自己梦想的时机到了。
于是,2000年,孙彦军辞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一职,去广东当了演艺职业学院的院长。
那一年孙彦军48岁。
创办学院是很不容易的,学院里的老师是孙彦军“三顾茅庐”请来的,刚创办学校时,学校周边还都是农田、村庄。但孙彦军还是坚持了下来,在东莞一待就是10年。那时候孙彦军很少到东莞城区里去,闲暇时就在学院里走走,只有寒暑假时才回北京。凭着努力,他把学院创办成了一定规模。
演艺职业学院创办后,为广东省输送了很多演艺文化人才。给孙彦军印象很深刻的是他刚去广东时,就觉得灯红酒绿,歌舞厅、五星级酒店很多,非常繁荣,但缺少文化内涵。那时候孙彦军在东莞创办演艺职业学院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一片欣欣向荣中,为蓬勃发展注入文化内涵。
回顾自己兴办教育的过程,孙彦军曾经感慨地说:
当年我辉煌的时候,每部戏都一百多万元片酬的时候,毅然地来了。在我的写字台上,他们堆了那么多钱……那么多钱,我也是喜欢的,那么大的一包。但为什么我没有回去继续演戏呢?我只能做一件事,做不了两件事……
在人生中兴办事业很美好的年华,孙彦军主动离开影视圈,跑到广东兴办演艺学院,为珠三角培养人才,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责任感。因为在他看来,发展注了文化内涵才是后劲十足的。
孙彦军在演艺学院时,指导学生排练话剧
毫无疑问,孙彦军做到了。
当年深圳市曾授予孙彦军的演艺学院一面锦旗,感谢他们为深圳市基层文化建设输送了很多人才。
孙彦军自称:“自己的人生中完成了两件事,一件是塑造了《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另一件是创办了一所学校。”
可以说,孙彦军淡出影视圈后,他考虑的不是为自己拍多少戏,拿多少片酬,而是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尽到一个艺术家的责任,为文化事业培养人才。这不是用金钱多少来衡量的。
结语2023年3月24日,孙彦军老师发布了一条动态,再次说起当年去偷掰人家玉米的事,配的一幅图片令人感到孙老师的幽默。
时光流逝,岁月荏苒。
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情怀。
年轻的时候看《三国演义》,主要被故事情节所吸引。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回顾经典就越发被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所吸引。尤其是孙彦军老师扮演的刘备,别的角色可以“放开”演,但刘备只能“包着”演。表演地太含蓄不行,太过也不行,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表演确实别具一格。
演技的精湛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一位艺术家的人品和艺术责任感。《三国演义》后孙老师去南方兴办教育,不图名不图利,甘当绿叶衬红花,桃李满芬芳,不但为珠三角地区输送了很多基层文化人才,也为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一位艺术家应有的贡献。
衷心祝愿孙老师晚年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