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这个人在历史和民间的知名度都很高,尽管他的所作所为是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但是他背景光很强——熬死了三国第一神人诸葛亮,结果背书也很硬扎——窃取了三国第一枭雄曹操的胜利果实,所以他一直都是流量保障,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但是,这个人因为一生的经历和角色太过于复杂、暗黑,其实是很容易误导世人的。有些涉世未深的人断章取义地只看表面上的名利得失,将其奉为仿效对象,美其名曰学习其职场智慧,实在是细思极恐。
在开始系统而又客观地剖析司马懿之前,咱得先表述一下个人的观点:高平陵之变前的司马懿其实和贾诩是一类人,属于极其聪明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但是,高平陵之变后,尤其是中间还对着洛水放了历史一大响屁,司马懿的历史形象就再无半点光彩了。如果非要找点东西来形容他,个人觉得后来给他司马家挖坑填土的桓温曾经说过一句话是比较合适的,这句话就是“不能流芳百世就遗臭万年”,司马懿确实做到了后半句。
话不多说,咱一起来复盘司马懿复杂的一生吧!
司马懿的生平简介司马懿出生在一个士族世家,司马家的前世今生之前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他们家以武立本,但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后来是弃武从文,历经他太爷爷司马量、爷爷司马儁、父亲司马防三代人的努力和沉淀,终于成了汉末的名门望族。
但是,汉末士族集团这个小圈子和所有食物链上的其他圈子一样,都是有内部的鄙视链的。司马家虽然也算是名门望族,但是他们跟颍川四大家族、跟四世三公的袁家、弘农杨家等顶级豪门相比,还是有点不够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汉末乱世前期的角力过程中,司马家基本上没有什么戏份。
按照司马家的尿性,他们是不可能在这几百年未逢之变局中充当一个看客的。可是当时局势未明,怎么下注也不是很清楚,怎么办?静观其变再加上多方下注呗!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司马家当时的掌门人司马防死死地抱住朝廷的大腿不放,而将他那比葫芦娃还多一个的八个儿子都当成了预备资金放到老家储存起来了。汉室朝廷虽然已经在明显走下坡路了,但万一它枯木逢春了呢?我司马家是不抛弃、不放弃的人之一,不得狠狠地捞一把政治回报。即便你汉室朝廷真的没得救了,这也没关系,我司马防也就是一个夕阳红了,对我司马家来说不算啥核心资源,牺牲一个老头,对一个家族的持续发展能有多大影响?
公元195年,献帝东归,随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大事渐趋明朗,要不就是北方巨无霸袁绍一统天下,要不就是中原后起之秀曹操逆袭反杀,所以曹操想要征调司马家的资源和人才为自己助力时,司马防把大儿子司马朗送到曹操帐下去试试水。而自己则继续以汉室忠臣的身份在那里待价而沽。
是骡子是马,遛一遛就知道了。曹操经过对司马朗的考察,觉得司马家的产品是有质量保证的,所以非常满意。但是要说因为这点原因,然后就发生了演义中曹操硬逼成年不久的司马二达司马懿出仕,这几乎就是在开玩笑。为什么?搞过人事管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曹操那么大一个老板,会在北图河北的紧要关头,为了一个未经市场验证的毛头小伙而这么大费周章吗?你现在一个北大毕业生,能让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放下当务之急的业务不管,然后不惜一切代价来操控你的就业选择?除非你是百年难遇的天才且名声在外。
真实的情况其实是司马懿通过家族关系,被郡内官员举荐入仕,然后代表当地去京城汇报工作,与曹魏集团的总经理荀彧等士族大佬搭上了关系,且得到了荀彧等大佬的认可,于是将他列为了重点培养对象,送到了世子曹丕的阵营中,作为第二梯队人才培养。
至于《晋书》为什么要把司马懿描写得那么高大上,还什么看不惯曹操专权,所以不愿出山辅佐曹操?大家参考刘邦为什么要被描写成他妈被龙盘了才生的他,汉武帝出生前他妈为什么会梦到有个太阳钻到她肚子里,道理是一样的。
司马懿在曹丕手下是他职业发展真正的黄金期,过程咱就不赘述了。简单地说说原因,主要是曹丕和曹植之间的竞争,以及士族集团在这两兄弟分别下注所决定的。曹丕只要想确保自己干过他弟弟曹植,就不得不重用司马懿这样能提供助力的身边人。
曹丕即位后,司马懿变成了元老、亲信,开始了飞黄腾达。后世最典型的相似者便是年羹尧。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曹丕子不类父,这货为了减少称帝的阻力,否定了他爹的路线而选择和士族集团妥协,而曹魏朝堂的士族集团是以颍川士族为核心的,都是荀彧生前布置和安排的。曹丕一朝最为得宠的两个士族代表陈群和司马懿,这都是荀彧的门徒,也都是颍川士族推选出来的代表。
曹丕去世时,把司马懿和陈群都列为了托孤之臣,但他还是没有彻底糊涂,把他们曹家赖以生存的军权都交给了曹氏宗亲,曹休、曹真、夏侯尚,这几大军中元老确实足以为他们曹家保驾护航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曹丕算得到这些人的寿命都不给力吗?这几个人在曹丕去世之后的五年内便纷纷极其配合地给司马懿让位了。
尤其是夏侯尚,曹丕还没走,他就先走了。然后等不及曹丕、曹叡重新安排人补位,东吴又开始神助攻了,诸葛恪率兵威胁荆襄前线。刚刚登基的曹叡仓促之间到那里去找既有能力又有威望还值得信任的人?于是便把顾命大臣司马懿给推到荆豫战场上去了。
司马懿也还算争气,把握住了机会,击溃诸葛恪,再平定反骨仔孟达,顺势转正为荆豫方面军的一把手。
其实,司马懿那么多老板中,真正能把司马懿拿捏得死死滴的人是曹叡。石亭之战,包括丞相最后一次北伐,司马懿那点小心思,他是看得清清楚楚。但这孩子真是少年老成,看破不说破,先用你司马懿办好事情再说。
丞相秋风五丈原后,司马懿是不是沉寂了一段时间?他是不是呆在关中搞西北建设兵团有三年?是不是期间还得厚颜无耻地给曹叡拍马屁,说什么领导都没新房子住,这是我们的过错?是不是呆在西北不敢乱动,调他去打个辽东,他还得先给自己申请退路——打完我就退休,老板你让我平安着陆吧!
但司马懿真是运气来了挡都不挡住。毌丘俭铩羽而归的辽东战场对他而言简直就是心想事成;平定辽东也刚好踩到了最好的点,不早不晚,刚好碰上曹叡不行了;曹叡交接班原本没他什么事,又因为老臣集团和宗室势力内讧,阴差阳错把他抬成了托孤大臣……
转眼到了曹爽执政时期,世人都说曹爽是个草包,但其实仅凭他能让一直顺风顺水的司马懿近十年不敢冒头,他就不是一般的人。司马懿再度崛起其实并不是因为曹爽是猪对手,而是司马懿再次吃到了时势和平台的红利。
曹魏集团到了曹爽执政的时候,经过几次反复的拉锯战,皇室宗族和士族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愈演愈烈了。曹爽上位之后,大量启用宗族势力来压制士族集团中的老臣,这从政治操作上来说,不能说是错的。但是,老狐狸司马懿却敏锐地嗅到了鱼腥味,他以自己士族集团人大代表的身份拉拢和团结了很多老臣,比如蒋济等。
同志们,大家如果正在管理一家公司,对于那些负能量满满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他们是很容易被策反的。一顿酒、一次同病相怜的倾诉、一次同甘共苦的展望,就很有可能让他们不再是他们了。
潜伏、再潜伏,咱们一起等待1949。
终于到了曹爽露出破绽的时候了,高平陵政变如期而至,在里应外合之下,曹爽被整得一脸懵逼。
但任何阴谋诡计在绝对实力面前都是个屁!如果曹爽真的狠下心来跟司马懿血战到底,估计司马懿还是得大概率先躺下。也正是因为自己心里没有胜算,下定决心不要脸的司马懿才精心编造了“洛水之誓”。我拿古往今来人们的敬畏之心、自己几年的职业信誉与名声,还有满朝文武的公信力做赌注,赌你曹爽相信我一回,你信不信?
曹爽不一定是君子,但司马懿绝对是小人。司马懿在骗取曹爽放下武器之后,对人家曹爽一系采取了灭绝政策,还是宁愿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那一种。比白起、项羽坑杀俘虏,影响更恶劣。
但是,大家想一想,一个人通过杀人放火、坑蒙拐骗而发家致富了,短时间内,会有人愿意承认你是乡绅、是贵族、是豪门吗?所以,不管司马懿后面如何牢笼收买,终究还是有人想捅他们司马家的屁眼的,淮南三叛他们家躲得了吗?贾南风他们家躲得了吗?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王与马共天下、司马家作为一个第一个被灭族的皇族……这些他们家都躲得了吗?
尤其让人可笑的是,在再次装病搞定阴谋叛乱的王凌之后,司马懿终于灯枯油尽了。然后,死前还秀了一把极简主义,葬礼要越简单越好,不要因此劳民伤财,我司马懿是心系百姓的……沽名钓誉到了这种程度,和葛朗台那种守财奴有什么两样呢?
关于司马懿这种“又当又立”的行为的评价,推荐大家去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因为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笑话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司马懿,这个画面大家不觉得很有趣吗?
上述便是司马懿的一生,之所以写得特别简要,是因为大部分事例都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过了,而且本文的重心也不在于此,而是在于分析和评价他。
该如何分析和评价司马懿没有一条恶龙是一天就长成的,所以我们分析和评价司马懿要想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其实应该是要分阶段的。‘
司马懿作为一个世家子弟,想要在那个秩序重组的乱世中捞取名利场中的一席之地,这其实是很正常的,这即便是放到我们现在的普通人身上,也只能称之为正常的欲望。但还是那句话:盗亦有道,我们的任何欲望和行为其实都是有约束和节制的,不是我们想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司马懿最终倒在了他毫无节制地追逐欲望的路上。
司马懿成年后,常年生活在一个精致利己的家庭中,他已经具备了精致投机分子的基因和能力。
学有所成却急于变现,他最好的选择自然是不错过任何好的发展机会,给自己找一个上升空间极大的平台和老板。
司马家在汉室正统那个平台蹲守多年之后,终于开始全面出击了。老子司马防下注日薄西山的汉献帝,老大司马朗紧跟大势已成的曹操,老二司马懿则抱紧最有可能成为接班人的曹丕的大腿,老三司马孚则到潜力股曹植那里去占位置……谁赢谁输不要紧,但关键是我司马家不能落空。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跟大家解释一下,曹魏集团又不是专门为他们司马家开的,为什么他们司马家能如此随心所欲地选择站队呢?因为司马家成为了曹魏集团的首任总经理兼人事经理荀彧的门徒。换句话说,就是原本出身河东的他们被颍川士族那个小圈子给吸纳了。
司马懿在曹丕府中时,就和陈群等颍川士族代表关系相当亲密,还并称为什么太子府四友;司马懿当权后,对导师荀彧的子孙和家人也是各种厚待。这些足以说明一点问题了。
记得曾有朋友说,荀彧在212年就被曹操逼死了,司马懿在曹丕府中一直呆到220年,直到曹丕继位后才开始得势,荀彧怎么关照他?从地底下爬出来关照他吗?
那大家还记得司马懿的入仕过程吗?他最开始是被河东郡举荐为进京汇报财政工作的地方官吏的,而并不是什么曹操请他出去做官,他装病不愿意去。他大抵就是靠这个宝贵的机会攀上朝中元老、士族大佬荀彧的高枝,成为其门徒的。所以,后来他入职朝廷时,才能被安排到接班人曹丕的核心班子里去。
职场中的人事问题,其实没有大家平时认为的“是金子总会发光”那么简单。像司马懿那样分量的人,其实没有太多资本和曹操去讲条件的。什么曹操忍无可忍,下令绑也要把他绑来上班,那是他那些孝子贤孙在给他脸上强行贴金而已。要知道,曹操征辟他的那一年,他的大儿子司马师刚好出生,他身体好得很呢,怎么装病?
《晋书》之所以把司马懿出仕的过程写得这么玄乎,是想掩盖、淡化司马家后来篡权的恶劣影响。我为什么篡权?因为我一开始就不认可你们老曹家,我不想去你那上班,是你们逼着我去的,然后还各种算计我,是我司马懿能忍善装,才慢慢熬出头的。可最后你们老曹家还想无理没收我的一切正常所得,我忍无可忍才推翻你的。
司马懿正式上班后,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在曹丕府中,说话做事都是比较能符合曹丕的心意的。曹丕当上皇帝之后,司马懿作为曹丕的左膀右臂,也基本上能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再加上曹丕这个人有点毫无原则地“恩怨分明”,司马懿慢慢地成为了曹丕生命中极其重要的那个人。曹丕甚至公开说,曹魏的江山若是他管东,司马懿就管西;他管西,司马懿就管东。所以,在曹丕去世时,司马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顾命大臣。
当一个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运气的重要性就会慢慢超过能力和努力。到了曹叡一朝,如无意外,司马懿的发展势头是会戛然而止的。因为曹叡这个小伙生来比较英明,他上台之后对于曹魏宗室和士族集团之间日益尖锐的政治矛盾是有心去控制的,也就是传统的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比如曹叡当政时期,很多宗室子弟曾发起了所谓的“浮华之风”,借机在舆论上对士族集团进行政治抨击,引起了士族集团的全力反击,最后是曹叡适可而止地用帝王平衡之术平息了这场争斗。
但司马懿的运气好到爆棚,外围形势风云突变,一直使得他处于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曹叡根本没有机会去制裁他。夏侯尚去世,他顶上了荆豫方面军一把手的岗位,建立了自己一块极其重要的军中根据地;石亭之战,军中元老、曹魏宗亲曹休又被活活气死了,司马懿的拦路虎又少了一只;丞相再次北伐,司马懿顺利插手西北军务,然后曹真没过两年就生病去世了,面对丞相的步步紧逼,曹叡不得不把资格最老、能力最强的司马懿推到了西北军一把手的位置。随后,司马懿在西北军中培植亲信、清除异己,慢慢成为了一个让人不敢轻举妄动的存在。
当然,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司马懿本身的个人能力也是非常出色的,才能精准地抓住每一次机会。在荆襄前线,击溃诸葛恪、平定孟达,在雍凉前线,顶住了势如破竹的诸葛亮,还成功将其熬成了死不瞑目。这些都是需要出色的能力来支撑的。
丞相去世后,曹叡把功勋卓著的司马懿晾在西北好几年,其实就含有很强的防范意味在里面。因为曹叡本身就是一个很清白的人,他的身边更是有很多明白人会跟他讲很多明白话。
直到辽东叛乱发生之后,曹叡终于准备对司马懿有所动作了。不得不说,曹叡安排司马懿去平定辽东是一着一箭双雕的好棋。一度逼得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用干完最后一票就光荣退休来保全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但还是那句话,人算不如天算。曹叡很不是时候地不行了。其实曹叡不行了也没多大关系,如果他死得早点,司马懿陷于辽东战场难以动弹,很多事情跟他就没有太大关系了;如果曹叡再死得晚一点,司马懿回到关中了,他也会错过很多东西。但恰好曹叡死在司马懿班师回朝的时候,使得司马懿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京城“走马上任”,把刘放、孙资冒死政变搞来的辅政资格拽到了手里。
在此之前,司马懿其实还勉强算是无可指责的,毕竟人都是自私动物,适度地挣扎于名利场,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包括他在西北坑死西北军元老张郃。
但是,一个人得到的东西越多越贵重,他的底线意识就会越薄弱。因为他会更害怕、更不甘所谓的失去。在经历曹爽各种排挤和打压之后,司马懿心中的恶魔开始被唤醒了,他终于变成一只不管不顾,眼里只有利益的恶龙了。
他要扳倒政敌曹爽,这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饮水思源,你不能把给了一切的平台也毁了;他武装发动高平陵之变,这也可以理解,但他不能对着洛水,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出尔反尔地欺骗曹爽和世人。
司马懿的一生,其实也很好理解,咱在身边找一个晚节不保的老干部去代入一下,马上就能了解一大半了。你司马懿是能干了一辈子,但是到头来,你最后的一个动作实在是太恶心了,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和接受,所以你注定只能被千古唾骂。
一点现实思考司马懿这个人身上的现实借鉴意义是非常强的,甚至可以说,比丞相还要强,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丞相那样的人很少,像司马懿这样的人却很多。
咱们现在有很多孩子,十年寒窗,学成归来,有几个不希望能在社会和职场有一个好的发展和归宿?但是,受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很多人并没有任何优势和主动权,得到处找关系去获得一个更好的机会,得夹着尾巴做人去讨好老同志和关系户,得拼尽全力去保持自己不掉队、不落伍,得时时刻刻保持警惕不被别人背后捅刀子……
从这一点来说,我知道很多人心里都隐藏着一个司马懿。
但是,朋友们,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在别人眼中是一个正常的人吗?因为我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礼节、有羞耻、有约束、有规矩……一个无所不为的人,与野兽无异。
所以我希望大家辗转在这俗世之中的时候,不管自己过得是如鱼得水还是举步维艰,心里总要保持一点光明,一丝底线,不要崩溃式地迷失、放纵式地暴走。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时,其实是很容易忘记一些极其重要的最初的声音的。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又有多少人守住了这些基本的底线呢?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几个人喜欢受约束的。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人不接受一定的约束都是无法在社会立足的。
当下有很多人,看待外界的事物时,都喜欢习惯性地站在利己角度和情绪去看,很多人因此觉得司马懿的所作所为没啥毛病,坦言换做自己,也会这么干。这恰恰是真正让人不寒而栗的地方所在。
朋友们,衡量人生的因素和维度都有很多,在不同时期、不同状态,标准或者重点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很多底层人坚持要用司马懿的生存哲学去混社会,这其实问题并不大。因为他们突破或者伤害的底线和范围比较有限。但是如果是一个有身份地位影响力的人,变成了一个随心所欲的司马懿,大家能想象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悲剧吗?我看中你家媳妇,为了得到她,我就可以想方设法毁掉你和你的家庭?我帮老板打工,如果有一天老板让我不满意了,我就可以搞死老板和公司,然后霸占公司财产?我想要升官发财,但是结果不让我满意,我就可以去报复社会和他人?
不忘初心、使命和节操,这些老生常谈的话语,大家真的要始终牢记。
要有节制、敬畏和感恩,这些通俗易懂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时刻践行。
司马懿本来是一个很聪明也很有成就的人,原本是高于贾诩略逊于荀彧的存在,最后却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入流的人物,这是多么让人遗憾而又痛心的一件事。
大家看看贾诩,人家号称“三国第一毒士”,但在转投曹操并获得了公司上市红利之后,人家还瞎折腾吗?能不说的话就尽量少说,能不掺和的利害关系就尽量不掺和,他受没受委屈?但是他暴走了吗?他不择手段去捍卫自己的既得利益了吗?这就是贾诩比司马懿更聪明的地方,他心里更有分寸感。
再说荀彧,人家作为曹操的合作伙伴,曹魏集团当之无愧的二把手、文官集团的唯一领袖,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声威名望一时无两,若他真是司马懿那样的人,他搞政变的条件和能力不比你司马懿优越得多?但人家为什么宁愿以死明志也不愿意走那一步呢?因为他始终都能拎得清个人情绪和感受与国家利益和秩序的轻重之分。
总而言之,大家如果真正读懂了司马懿这个人,就会理解为什么社会上很多人不管多么有钱有势,但永远得不到大众的尊重。而有些人即便贫困潦倒或者郁郁不得志,却能在民众心目中被尊重和敬仰。
人之一字,一撇一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一个地方没写好,整个人字就不美丽了。不是大家审美挑剔,而是这个字的笔画上真的不允许有明显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