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奇石表面“图”的召唤力
奇石表面的“图”之所以具有召唤力,也是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表面的构图形式与其内容之间的高度统一、有机融合上。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已经在第15章“创建第一套奇石形式(下)”的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里分别介绍了。同时,笔者还将在《石道》第二卷第40章“珍珠:跳动的音符”里、第41章“石筋:魔幻的旋律”里,以及第42章“石纹:生命的‘节奏’”里继续研究,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另一方面,奇石表面的“图”之所以具有召唤力,还因为玩石人能够与这样的形式与其内容之间的高度统一的图案产生共鸣。
下面,我们就重点来谈一谈这一方面的情况,即奇石表面的“点”(珍珠)的构图,或者它表面的“纹”(纹理,细线条)的构图,或者它表面的“筋脉”(石英脉,粗线条)的构图,它们能不能与玩石人产生共鸣?如果玩石人与这些“构图”能够产生共鸣,那么,奇石表面“图”的召唤力就是毫无疑义被反应出来了。否则,奇石表面的“图”就没有召唤力。或者说,它的召唤力有限。也就是说,它们不属于奇石的范畴。
所谓的“共鸣”,它是指玩石人的情感与奇石表面的那些“构图”在赏石活动中互相撞击所产生的心灵共振。
现在的问题是,奇石表面“图”的召唤力,它们为什么能够让玩石人产生共鸣呢?
一、玩石人之所以能够与奇石表面构图的产生共鸣,是因为他们的情性与之相通的缘故。
在这里,我们说的玩石人的人性,它指的是在审美的状态下,其狭义的一面,即他们对奇石的物质性的占有方面,以及对奇石的精神的文化需求方面,而不包括阶级性的社会属性方面。
1.“对奇石的物质性的占有方面”。这个方面,它主要是通过经营性的买卖行为,或者赠予行为等,即可完成。换言之,比如灵璧珍珠石《
图24-4 《马上封侯》 灵璧珍珠石 19*12*36厘米 上海浦东 孙福华 藏
马上封侯》(见图24-4),如果它表面的珍珠构图没有召唤力,既无法吸引玩石人的审美注意,也无法让他们与之产生共鸣,那么,谁会拿出真金白银去购买它呢?别人呢,更不会“担”着人情,去接受赠予?
2.“对奇石的精神的文化需求方面”。这个则是缘于奇石表面“构图”的“鲜明”的艺术性的感染力。这个感染力,它能够让玩石人与之一起欢乐、一起悲哀、一起激昂、一起惆怅……发生情感上的共鸣。
所谓的“情感”,按照《心理学大辞典》的解释,它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按照一般的普通心理学的说法,“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罢了。比如,灵璧珍珠石《马上封侯》,那些“点”(珍珠)的“构图”多么“像”一个正在回首中的活灵活现的“马”的形象。当然,该方面的具体阐释,读者可以参考笔者在第15章“创建第一套‘奇石形式’(下)”的第四节“创建奇石形式——‘点’”的有关说明部分。
由此可见,灵璧珍珠石表面的那些“点”(珍珠)的“构图”,比如《马上封侯》,它们深深地感动了玩石人,而这种感动就是玩石人与奇石表面的珍珠构图之间,它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就是奇石表面“图”的召唤力的具体表现。
《石道》(1-4)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