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文化浩瀚如烟,瓷器、字画、杂项说出你心目中的行类魁首

玮舟聊文化 2023-02-24 01:43:03

中华历史文化浩瀚如烟,我之眼界只偏安一隅,仅仅是自己闲时总结的一点中国文艺古物的精粹。瓷器,字画,杂玩等等,说说占据你心中的位置的那一个。

1.瓷器之首——柴窑最贵,世不见一

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954年)河南开封,为周世宗柴荣的御窑!周世宗曾御定御窑瓷,“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后世更是对神秘的柴窑推崇备至。

柴窑瓷器的特点“色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世传柴瓷片,“宝莹射目,光可却矢。宝莹则有之,却矢未必然,盖难得而重言之也。”

虽说传言世不存一,但那只是没有像至正青花一样的典型器的缘故,无法鉴别是否是柴窑真品。瓷片应该有不少,完整器就算有估计也不多。

青百合花瓶在日本武雄市阳光美术馆展出,疑似柴窑

2.典籍之首——明《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 [1] 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现如今只剩下《永乐大典》残卷现存815卷,大约400册,现存的还不够原本的零头。这是中华几千年文化损失,痛心疾首。

个人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史书,没有之一。比所谓的什么《史记》《二十四史》这些带有政治意味的书强的多的多。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据最新统计,海内外已知存世的《永乐大典》总计418册、800余卷及部分零页,分散于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公私藏家手中。中国国家图书馆先后入藏《永乐大典》224册。目前欧洲共收藏59册《永乐大典》,其中英国51册,德国5册,爱尔兰3册。上一次发现《永乐大典》是在6年前的2014年8月,在洛杉矶汉庭顿图书馆新发现的1册《永乐大典》,卷次为10270和10271。

3.大明金器天下第一·明万历金丝翼善冠

别的不说,来看看这件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冠金丝翼善冠。此冠不见得多么华美,也没镶嵌什么名贵宝珠,但就是这件宝冠,体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金器工艺。

翼善冠通高24厘米,后山高22厘米,重826克,工匠是用“编灯笼空儿”的方法,从上至下用518根直径为0.2毫米的细金丝手工编结而成,编的花纹不仅空档均匀,疏密一致,而且中间无小结,看上去薄如轻纱。

其上,龙首、龙身、龙爪、背鳍等部位均是单独制成后,进行整体图案的焊接组装完成的。冠上仅龙鳞就用了8400片,这就需要工匠在焊接时不但要花费很大的气力,还要以积累多年的工作经验,掌握适当的火候,才能完成这样高难度的工艺制品,因此说金冠之珍贵除质地全为金丝外,还在于整体的拔丝、编织、焊接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4.书法——怀素和尚《自叙帖》

说到书法第一,争议很多。我个人很很喜欢怀素和尚的书法,尤其是《自叙帖》,我感觉很有韵味,很飘逸,有仙气,飘飘乎羽化登仙。大家欣赏下吧。

5.画作——宋徽宗《雪山归棹图》

这很难评价,历代画家擅长的领域各有不同,董源、范宽、黄宾虹、吴道子、顾恺之、仇英等等,太多的名家。还是挑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吧,宋徽宗的《雪山归棹图》。其实国画,看什么,看意境,看灵气。意境看什么,看的是山水之间。我没看出来齐白石的虾有多活泛,徐悲鸿的马有多遒劲,黄胄的驴有什么精气神。

宋徽宗,何须人也,他若在世,艺术界无人敢称 “大家”。这幅《雪山归棹图》表现雪后郊野的江山景色,江面平静,白雪封山,银妆素裹,山势雄伟,可见江中鼓棹片片归帆,岸边点点稀疏行人,使整个画面在平稳安静中仍显出生气,静中有动。

图绘寒江两岸的雪景,极富手卷层层深入、峰回路转之情趣:开卷是茫茫寒江,远山飘渺,底下是江岸,向内延伸,一石突出河岸,有篷舟靠其旁,两人在忙碌,应是“归棹”之点题。

先写到这里吧,有时间再接着写。

0 阅读:0

玮舟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