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银元铸币史,藏币同样也是西藏从原始走向文明的见证者!

玮舟聊文化 2023-06-01 06:48:00

西藏自元朝归入中国版图之后,元明两朝给西藏财政资助大量黄金白银,结束了之前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习俗。大额用金银锭,小额则用尼泊尔流入的坦卡银币。此借用币上没有国王名称和年号,加上年代久远已非常罕见了。

随着西藏边贸不断扩大,西藏地方需要尼泊尔铸币逐渐增多,地方政府决定直接请尼泊尔驻藏商团代铸银币,用同等重量的银两换取铸币商同等重量的银币,尼泊尔先后在1640—1791年铸出几十种名为茂哈的代铸银币。

1763—1793年,西藏地方政府在驻藏大臣的主持和监督下,先后三次试铸银币,第一次铸币工艺和形态是仿造尼泊尔茂哈银币,币面上反复有梵文连“扎”字字样并多达十六字。第二次铸币币面首次出现“甘丹颇章、确来朗杰”藏文铭文,背文为吉祥如意。第三次铸币名为“久松雪阿、久松雪柱、久松雪堆”三种年份,多种版别,以上年份部分珍稀币种见。

1792年清政府在西藏建立了钱法,设立了造币机构,即宝藏局,西藏以白银作为流通主要货币在中国少数民族货币史上尚属首次,同年宝藏局铸造全藏文银呈样币一套三种面值(因为无汉文,呈报清中央政府未获批准)。

1793—1796年,清政府设宝藏委员会,加强对西藏铸币事务的监管,首铸汉藏文对照乾隆宝藏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年银样币、流通币各一套三种面值,多种版别。

1796—1820年宝藏局先后铸嘉庆宝藏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八年、九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银币,面值一钱,多种版别,其中嘉庆宝藏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八年、九年、二十四年银币存世量稀少。嘉庆宝藏六年银币是宝藏局铸造银币中唯一一枚有汉、蒙、藏三种文字对照银币属珍稀币种。

1821—1840年宝藏局铸道光宝藏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十五年、十六年银币,多种版别,八思巴文银币一枚,多种版别,其中道光宝藏元年、三年、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八思巴文字银币存世量稀少。

1850年地方政府又增加铸造出大量全藏文“甘丹颇章”一钱五分章嘎嘎布银币,此币到1929年共铸出几十个版别之多。同年“久松雪柱”银币第一次改版,铸出多种版别。

1890—1896年地方政府铸造出“久阿尼雪、久阿尼阿”银币多种版别。后藏造币厂也铸造出后藏银币8个版别以上。

大约1860年,印度卢比银币和多种版别外国银元入侵,扰乱了西藏地区金融与社会经济,为维护国家利益,1902年大清中央政府决定在四川铸造大量川铸藏元(即四川卢比光绪头像银币)三种面值(多种版别)参与市场流通,最终将印度卢比银币和多种版别外国银元驱逐出境。

1909—1910年地方政府铸造格桑章嘎、双章嘎、宣统元年套币,两银、两铜,西藏纪年套币一银三铜,多种版别,多种年份。

1910年驻藏大臣查封了西藏当时的地方造币厂,并重铸宝藏币。从此,清政府又恢复了对西藏铸币事务的监管,同年铸宣统宝藏银币两银、两铜多种版别(其中包括样币)。随着清朝中央政府的倾覆,宣统宝藏银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停铸了。

民国7年地方政府在罗布林卡,罗堆色章金币厂铸出名为色章果木二十两金币一枚,也铸出了银、铜样币,这种币铸量少。是地方货币当中唯一一枚金币,由于种种原因,此金币只流通了三年。

0 阅读:29

玮舟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