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殷墟、黑水城三大考古发现,时国弱民贫,俱被外来者掠夺

玮舟聊文化 2023-05-14 23:14:01

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大考古发现分别是安阳殷墟、敦煌莫高窟、西夏黑水城。但当时国弱民贫,这三大发现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入侵者的掠夺。

一、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一名通常用以指莫高窟,是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有时也包括安西的榆林窟。敦煌石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建元二年(366)乐僔和尚在莫高窟创凿洞窟,法良禅师接续建造,莫高窟兴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北魏、隋、唐、宋、西夏而讫元代。

莫高窟被称为千佛洞,当年僧人们为了躲避西夏军队破坏,用石头挡住,并画上佛像掩盖。它沉睡了千年,直到1900年被一位王道士无意惊醒。

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雇佣敦煌贫士杨果在清理第16窟时,发现墻壁后面有一个密室,洞内满是各种佛教经卷等文物,总数量约5万余件。

其中,95%的汉文文献为佛典,包括经、律、论、疏释、赞文、陀罗尼、发愿文、启请文、忏悔文、祭文、僧传、经目等。非佛教文献占5%,但内容广泛,包括四部(经、史、子、集)、道经、摩尼教典籍、景教典籍、文书档案等。

如今,从不同渠道入藏国家图书馆的敦煌遗书16000余号(件),约占世界敦煌遗书总量的1/3。其余部分被掠夺者们分散在世界各地。

1.英国斯坦因

1907年,斯坦因与其中国师爷玄奘转世的骗局哄骗了王道士,用极其不光彩的欺骗手段加上40块马蹄银敲开了藏经洞的大门。

经过37个日夜斯坦因从藏经洞取走经卷12大箱文物。

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敦煌,并从王道士隐藏的写本中买下570余件写本、绘画等。两次攻击卷走敦煌文物一万余件,如今这些文物都保存在了英国大英博物馆。

2.法国伯希和

1906年伯希和受法国金石和古文字科学院及亚细亚学会的委派,进行中亚考察。利用流利的汉语和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伯希和1906--1908年曾活动于中国甘肃、新疆一带,对新疆的喀什地区和库车图木舒克的脱库孜萨来以及甘肃的敦煌石窟,进行了广泛的考察。

伯希和与斯坦因不同,他是一个对中国历史有着很深研究的教授。他同样接触到了王道士,和斯坦因一样以钱易物。

伯希和浏览了藏经洞一大部分经卷文书,从中精挑细选,伯希和从敦煌莫高窟劫走六千余种文书,此外还有二百多幅唐代绘画与幡幢、织物、木制品、木制活字印刷字模和其他法器。他将所劫文物全部运往巴黎,同时详细查看了所有洞窟,对每个洞窟作了描述,特别是详细记录了洞窟中的壁画题记。

伯希和带走的是藏经洞最精品、最有价值的一部分经卷文物了。

3.俄国人奥登堡

早在1909年6月,奥登堡就曾组织了中国西北考察队,在喀什、吐鲁番、库车等地挖掘古代遗址,盗掠大量文物,而后又进行研究,发表出一系列考察成果,并因此而获得俄国考古协会的最高奖赏——大金质奖章。

1914年5月,他组建了第二次中国西北考察队,8月20日抵达敦煌莫高窟。与斯坦因、伯希和同样的套路,王道士同样是驾轻就熟。

他盗掠的敦煌文书数量多达11014件,其中364件是写本手卷,10650件是残片,不仅包括考察队在莫高窟除藏经洞外的其他洞窟中搜盗的遗书,还包括北京政府在运走敦煌文书时遗弃的一些文书残片和一些因不感兴趣而未运走的藏文文献,以及从王道士手中获取的汉文、回鹘文写卷等等,虽然并非全部出自藏经洞,但都是莫高窟保存下来的文物真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

他还用用整块切割的方法带走完整的壁画16块、碎片61块。

4.美国人华尔纳

1923年,华尔纳曾任福格艺术博物馆东方部主任,随即组织考古队远赴中国敦煌,剥离莫高窟窟唐代壁画精品10余幅,并盗走第328窟彩塑供养菩萨像等。他将洞窟中的彩塑佛像一个个肢解装箱运走。还用化学胶布将洞中大批精美壁画全部粘走。最后,因时间仓促无法粘走的壁画,被他铲掉无数。直到现在,莫高窟中,还留着发黑的胶布,见证着华尔纳的残暴行径。

6.日本人橘瑞超

1912年,日本大谷光端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与日本人橘瑞超合谋骗走经卷500余卷,在来敦煌之前橘瑞超已经借鉴了先来者斯坦因的成功经验。其过程与之斯坦因、伯希和如出一辙。

7.清政府

伯希和的展览惊动了整个北京城,到1909年清政府对于敦煌藏经最终指示。

在皇帝的圣旨之中,下令甘肃敦煌地区官员士兵无比将这些文物运往北京保存,但这个运输过程简单粗暴。

地方官员和泥腿子出身的士兵根本不知道这些发黄的纸张有什么用,只是简单的用草席盖着就放上了马车,甚至没有外国人用来搬运的木箱,就这样从敦煌到北京。

2000多公里的路途之上,经卷丢失无数,其中较为精美者被官员私藏,等到运回北京时只剩下8757件。

二、安阳殷墟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距今3300年,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正式揭开了殷墟遗址文化的面纱。

据了解,科学发掘90年来,殷墟遗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其可观。其中,已出土甲骨文15万片,陶器数万件,青铜礼器约1500件、青铜兵器约3500件,玉器约2600件,石器6500件以上,骨器3万多件。

我国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殷墟目前至少有5万余件文物流失海外。2006年7月13日,安阳殷墟成功跨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后,这5万件流失海外的文物成了殷墟和安阳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从收藏数量看,殷墟文物较多地集中在美、日、英、德、法、加、俄、瑞(典)八国。这些精美文物流失。

这些文物有几种流失途径:1.1860年八国联军时抢夺圆明园藏品2.文物商人海外销赃,或者是外国人从安阳小屯附近的居民手中直接购得3.日本侵华战争时,对安阳殷墟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其所获全部运往日本。

相对于青铜器、玉器等的流失,最痛心的要数甲骨文骨片,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据学者胡厚宣统计,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中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这些甲骨上刻有的单字约 4500个,迄今已释读出的字约有2000个左右。

1.加拿大明义士从小屯村民手中购入文物甚多,尤以甲骨为最。作为加拿大居安阳长老会牧师,他经常骑一匹白马出现在洹河河畔巡视或收购殷墟文物,数年间从小屯收集了多达35000余片甲骨,这些甲骨很大一部分明义士都交还给了中国,其中一部分由于传信错误被转运回加拿大。

目前加拿大收藏的甲骨档案总数为7407片,其中安大略博物馆收藏7402片。据说主要来源于明义士收藏的4700片,怀特氏收藏的2686片。

2.根据专家学者考证,日本最早从中国购买甲骨的是西村博,然后又有三井源古卫门现藏日本的甲骨约有12,400余片,1921年日本林泰辅编纂出版了《龟甲兽骨文字》两卷,是首部甲骨文著录书。

在日本,归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甲骨片。有3599片,天理大学参考馆有809片,东京国立博物馆有225片,东京大学考古研究室有113片,还有其他私人和民间机构,他们手中的甲骨基本都是精品,在侵华期间日本有意识的盗挖了殷墟,劫掠瑰宝不计其数。

3.1903年,甲骨文发现第四年,美国在山东潍县的传教人员方法敛和英国驻青州传教士库寿龄合伙购买了大量甲骨文残片。有400片卖给了英国人在上海的亚洲文会博物馆。

1904年,家住安阳小屯村的地主朱坤,私自挖掘了大量甲骨文,并装满几辆马车,陆续运到山东卖给方法敛和库寿龄。

1906年,他们又陆续卖到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卡内基博物辽及苏格兰皇家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地,美国人方法敛收藏的甲骨被美国23家收藏,总数是1832片。

4.1909年,德国占领青岛时,德国人威尔茨在当地买了711片甲骨文,并转卖给柏林博物馆。

三、西夏黑水城

中国二十四史中唯独没有西夏国历史,可能和元朝灭西夏时,成吉思汗死在六盘山有关。大概蒙古人想让西夏在历史上永远消失。

而黑水城的发现填补了西夏历史的空白。遗憾的是,黑水城被俄国俄国军人科兹洛夫历时6年挖掘一空。

当年,也就是1909年,沙俄上校、俄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科兹洛夫以所谓科考的名义,带着全副武装的俄国军队,打着考察野生动物的旗号前往黑城。

科兹洛夫循着西夏传说来到哈拉浩特,利诱了当地土著蒙古王爷达西。达西王爷是土尔扈特的首领,他喜欢科兹洛夫带来的左轮手枪,步枪、留声机,并回赠给这个俄国人无法估量的豪礼:向导巴达。

正是有了向导,科兹洛夫才总算找到了黑水城。第一次只是只收获了一批书册、信函、文件、铁币、妇女饰品、佛像等等。科兹洛夫和助手装了满满10箱,把文物寄往俄罗斯,就离开了黑水城。

但当这批文物运回俄国的时候,却受到了高度重视。紧接着,科兹洛夫又收到俄罗斯皇家地理协会的电报,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返回黑水城。

紧接着就是第二次的发掘了,科兹洛夫从黑城盗掘的文献有举世闻名的西夏文刊本和写本达8000余种,还有大量的汉文、藏文、回鹘文、蒙古文、波斯文等书籍和经卷,以及陶器、铁器、织品、雕塑品和绘画等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文献数量很大,版本大都完整,是研究西夏王朝甚至于和西夏王朝同时的宋、辽、金王朝,还有元朝历史的“无价之宝”。经过一个世纪整理,时至今日仍没有整理完毕。

0 阅读:78

玮舟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