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CT,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查肺癌和肺结核。肺癌就不用说了,肯定是要做CT检查的,但肺结核是否一定要做就不一定了。

事实上,在早期CT还未普及时,胸部X线检查(胸片)一直起着现在CT所起的作用,用来诊断肺结核,并判断抗结核治疗的效果。
今天,龙医生就从一些常见病着手,谈一谈什么情况下需要做CT检查,来帮助诊治疾病。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文中并没有涉及到所有的病种,如果大家有需要补充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首先,我要说的是,CT检查的辐射剂量远远高于普通的X线,对于不是非常有必要做的,可以选择其他更安全的检查手段,比如B超和X线拍片等,能够节省患者的费用。

从头部说起。
当一位患者被怀疑有“脑卒中”或者有神志改变(精神恍惚、答非所问、嗜睡状态等)的时候,头颅CT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初步筛查措施。
筛查的具体疾病方面,头颅CT检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非常高,在急性期甚至比磁共振(MRI)更为敏感。
怀疑头(脑)部疾病的患者,如果昏迷了或者神志方面有异常了,头颅CT检查可除外颅内出血、占位病变、硬脑膜下血肿、硬脑膜外血肿和脑积水等病变。
可以说,CT检查在判断头颅和脊柱骨骼方面的病变上,是优于磁共振检查的。比如看脊柱结核等等。当然,如果要看椎间盘,磁共振更加好一些。
当一位患者出现胸痛的表现,最需要担心的是患者是不是心脏有问题。这时候,做胸部的CT检查,目的是除外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的致命性疾病。
患者肺部有结节的时候,做胸部CT检查能够同时看到胸部淋巴结的情况,这可以帮助发现是否同时伴有淋巴结肿大。如果考虑肺结节是恶性肿瘤的话,同时伴淋巴结肿大,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在医生看病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有些人的肺部CT检查叫做高分辨率的CT(HRCT),这种办法可用于评价间质性的肺部疾病。
患者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发热,以及和咳嗽、呼吸有关的胸痛时,做肺部CT能够判断有没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并判断这些积液是否包裹,还可以定位做穿刺抽液。
腹痛的患者,做CT检查也有重要意义,比如说不明原因的腹痛,CT检查能够用于发现是否有阑尾炎、系膜缺血或梗死、憩室炎和胰腺炎等。伴有便秘或者无肛门排气等表现,要结合腹部平片,帮助确定肠梗阻的原因。
如果是腰部或者“肾区”的绞痛,腹部的CT能帮助判断有无泌尿系统的结石,还能够看到腹膜后的一些病变。
一些外伤患者,不管是哪里的外伤,只要有可能伤到腹部内脏的,都需要立即腹部CT检查,以判断腹腔内是否有出血,看看腹腔内脏器的损伤情况。
再说一下我的专业:肝病。
对于慢性乙肝、丙肝、酒精肝和脂肪肝等患者来说,CT并不是必须要做的。这些疾病在复查的时候,大多数用B超检查就可以满足需要了。当B超有疑问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做增强的CT和磁共振。
总体上来说,肝脏的CT检查在判断脂肪肝或者是否有脓肿的时候,选择会更多一些;而对肝胆系统的结石,B超也同样很敏感,不一定首选CT。
如果考虑肝癌,则建议做增强的磁共振更好一些。至于肝脏的血管瘤、囊肿这样的良性疾病,一般B超就可以确定了。实在担心是不是恶性肿瘤的话,要结合甲胎蛋白和增强磁共振来进一步判断。
需要做CT检查的情况有很多,但我们在日常看病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因自己的喜好而干扰医生在诊断时的选择。
最后,小结一下,当需要判断是否有头颅及脑部疾病、肺部的恶性肿瘤、肺栓塞、主动的夹层、胸腹的脓肿、肠梗阻及其他急腹症、泌尿系统的结石等情况时,CT可能是非常合适的检查。

想了解更多医学知识,敬请关注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