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尤其是外派之人和将军们多藐视和愤恨刀笔吏,认为他们既无能耐,又无功勋,只会在皇帝身边唧唧歪歪地评论和诬陷。甚至是自身亦为刀笔吏的史书记载者,也时有鄙视刀笔吏。

然而,刀笔吏的贡献和业绩如果不是超过在外征战、在一线施政的仕族们的话,也至少是和他们一样,对国家和民族是功勋卓著、不可或缺的。
和外派之人、将军们相比,刀笔吏们因置身事外且每日思考、和同事们辩论、读书尤其是读史书很多、处于机关之中与日累积的灵活、目睹荣辱成败的人和事很多,所以,除非奸佞的刀笔吏之外,正直的刀笔吏们看待事情更为全面和客观,虑事更为长久,格局更大一些。
但,因为皇帝在决策前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征求或命令大臣们集体讨论或辩论,但是当辩论或讨论的事项结论不一致,尤其是正反或不同的结论似乎都有道理时,皇帝往往很难抉择。其最后的抉择结果往往会受到皇帝自身的知识结构、格局层次和个人情感的影响,自然,也会严重地受到身边常侍左右的刀笔吏的影响。尤其是,当某刀笔吏擅长辞令和辩论,刀笔吏在过往曾有几个建议是正确的并受到皇帝赞许时,皇帝身边的刀笔吏的影响几乎就是致命和关键的。当然,如此的好处是皇帝能够博采众长以避免专断,坏处就是很容易受到日久情深的身边人的影响,而这些日久情深的身边人也很容易滑向集权、欺上瞒下和甚至篡权的歧途。
故,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
不能只相信来自所谓一线的人员的看法和观点,局部和个别岗位的看法往往是格局不够大,没有全局和长远意识。小仗可以,大仗一般,战役败的概率很大。
不能只相信身边人的话,因为极可能的情况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受人蛊惑,身边人对领导者的建议可能是其筛选过的。直接倾听各层次人的直接对话,更能接近真相或获得事实。
身边的人不能任用太久,否则,是人都会有感情,一旦你对身边的人有了感情,就会蒙蔽你的明辨是非的眼睛。身边人时间稍长的话,就应外派或换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