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之前的武则天,对武氏一族之人,并不友好,反而非常仇视。
这也难怪,当初武士彟死后,武则天的同父异母哥哥武元庆、武元爽以及堂兄弟武惟良、武怀运等人,对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及武则天三姐妹非常不友好,不断排挤、欺凌,最后武则天的母亲等人,不得不离开家族,到长安居住。对此,武则天当然是怀恨在心。
武则天被封为皇后之后,她的母亲杨氏被封为荣国夫人,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三妹因为早已病故没有封号,武元庆、武元爽、武惟良、武怀运等人当然也各自加官进爵。不过,因为武则天深恨这四个兄弟,所以,在其运作下,四人纷纷被调动到边远州郡做刺史。不久之后,武元庆忧惧而死,武元爽因违法之事被定罪流放振州而死。
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死后,她的女儿被封为魏国夫人。因为武则天的关系,魏国夫人经常出入后宫,结果被高宗李治看中,准备收入后宫。武则天恼怒不已,又不敢拿李治怎么样,于是将怒火撒到了外甥女魏国夫人头上。这个时间,恰好武惟良、武怀运回到京师,以亲戚的身份拜见武则天,并进献食物。武则天暗中让人将毒药放到武氏兄弟进献的食物中,拿给魏国夫人吃,然后将毒死魏国夫人的罪名扣到武惟良、武怀运头上,将二人诛杀。
武则天对这些兄弟的儿子也不喜欢,于是奏请高宗,将姐姐韩国夫人的儿子贺兰敏之,也就是被她毒死的魏国夫人的哥哥,改为武姓,过继到父亲武士彟名下为孙,作为继承人承袭其爵位。可是这个贺兰敏之也是个无法无天胡作非为的主儿,整天肆意胡为,最终彻底激怒皇帝和武则天,被流放雷州,在路上被杀死。
这下,武则天也没了其他选择的余地,只能将哥哥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召来,让他承袭了武士彟的爵位,成了武氏一族在朝廷中的代表。
不过,随着武则天篡权的步伐越来越快,她也不得不越来越重用自己的族人,因而,武氏族人在朝堂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就在此时,变乱又起。
这个时间,恰好眉州刺史英公李敬业、他的弟弟周至县令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簿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周至县尉魏思温六人因为各种原因被贬官。六个心怀不满的人聚集扬州,密谋以匡扶庐陵王恢复帝位的名义,举兵造反。
李敬业是大唐开国功臣英国公李勣的孙子。想当初高宗李治准备立武则天为皇后时,元老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坚决反对,于志宁中立,只有军方的代表人物李勣表示支持,促使李治下定了换后决心。因而,武则天上位后,对李勣感恩戴德,一直与李勣关系友善。
不过,人走茶凉,669年李勣病故,因为其长子李震死于李勣之前,所以,爵位由长孙李敬业承袭。李敬业在武则天心目中的地位当然无法和李勣相比,因而,虽然武则天多少还顾念一点故人之情,但也就仅此而已了。李敬业对此当然也颇有怨言。到了李敬业被贬,双方正式针锋相对。
684年九月,也就是武则天立武氏七庙的同一个月,李敬业矫诏称自己奉密旨,以发兵讨伐叛匪的名义,斩杀阻挡自己的官员,大开府库,武装起铸钱工坊中大批的囚徒、工匠,然后又征发扬州全部兵马,十几天时间聚集起十几万人,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扬州大都督,在扬州正式起兵造反。
为了大造声势,证明自己起兵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李敬业让麾下记室骆宾王写一份檄文。骆宾王挥毫泼墨,讨武氏檄文闪亮登场并光耀千古。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七岁时口占《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名噪一时,成为后世儿童启蒙必读诗,被时人誉为神童。
骆宾王一生经历曲折,少年出众,显名于天下,青年却郁郁不得志,蹉跎苦修,中年失意归隐,老年后重新出山,奔波征战,直到加入李敬业麾下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飘然而去,再未现身,不知其所踪。
初唐四杰中,骆宾王诗作最多,尤其擅长七言歌行。骆宾王曾经在边境地区为官数年,几年的军旅生活令他成为唐代边塞诗的开山人物。其被誉为绝唱的长诗《帝京篇》,被评价为时城市诗之滥觞。
骆宾王的文章同样精彩。骆宾王的文章,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昂扬激越,感情充沛,极富感染力。其文章的代表作就是这篇《讨武氏檄》。此文极富鼓动性和号召力,慷慨激昂而又沉郁凝练。文章一出,传遍天下,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句,千古流传。
武则天读到这篇檄文时,也是大为赞赏。读到“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一句时,武则天不由微笑点头;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武则天却变得大为不悦,询问身边人:“这篇文章是谁写的?”有人回答是骆宾王,武则天感慨,此人有如此才华,却漂泊失意不得朝廷重用,是宰相之过也,“宰相安得失如此人”。
能令被檄文讨伐的武则天欣赏,更加能反衬出骆宾王之大才。同时,此处也充分体现出武则天心胸之开阔,气度之豁达,足以媲美三国时期的魏武帝曹操,让人钦敬佩服。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篇《讨武氏檄》还有一个流传更加广泛的名字:《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但这个名字明显是后人所改。
李敬业的祖父李勣本姓为徐,归顺大唐后被唐高祖李渊赐姓为李,李敬业起兵反叛后,大唐朝廷追削了李勣和李敬业父亲李震的官职爵位,撤销了赐姓,恢复了其本姓徐,所以称李敬业为徐敬业是没问题的,但武则天给自己取名为“曌”,要到690年正式称帝前夕,距离骆宾王写这篇文章还有六年之久。因而,徐敬业也好,骆宾王也好,显然都是起不出这个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