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地方的农村,流传一句“左三铲,右三铲,前后不动享平安”,这话看起来好像是过去农村的劳动号子,其实不是。
这句话是农村的顺口溜,也有的地方称之为俗话。这话说的是人们修缮家里老坟,或者家族祖坟的一些传统规矩。

在一些地方,正经八百地修缮祖坟,与清明或其他扫墓的节日添土,在民俗风俗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在秦汉以前,庶民,“古也,墓而不坟”,扫墓的日子添土,是一种墓祭礼仪,即“三锹添土”,象征性大于实用性。有添土不过三锹的规矩,分别代表天、地、人三才。
到了汉代以后,庶民也可以“封土为坟”,“三锹添土”也发生了改变,从象征性的礼仪变为对坟墓实用性的维护,添土不过三锹的规矩被打破,但“三”这个数字仍然沿用下来,在民俗演变中,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内涵。
“左三铲,右三铲”这话,就是沿用了传统说法,如果正儿八经地对坟墓的修缮,只在坟墓的左边铲三铲土,右边铲三铲土,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只这样做。

那么,如何理解“左三铲,右三铲,前后不动享平安”这句修缮坟墓的顺口溜呢?
要理解这句话,还得从后面的半句说起,因为修缮坟墓时,就得动土,按照一些地方的传统做法,老坟的修缮取土是有规矩的,只能动什么地方的土,不能动什么地方的土,都是有其民俗说法的。
一、前后不动
“前后不动”,指在修缮老坟的时候,老坟正前方的土和正后面的土,是不能随便乱动的。
这里要说说坟墓的前后。坟墓正前,也就是朝向的方位,即先人在坟墓棺材内,脚指向的方位,俗称棺材的尾部(棺材小的一端);坟墓的正后方,也就是坟墓的坐向,即先人在坟墓棺材内,头靠着的一方,俗称棺材的头部(棺材大的一端)。

为什么这两个方位的土,在修缮坟墓时不能随便乱取呢?
从民俗的角度来说,民间俗信认为,坟前的土,象征着子孙后代的前程;坟后的土,代表家族的靠山。修缮坟墓时,如果在取土时,动了坟前和坟后的土,就等于是挖掉了子孙后代的前程和家族的靠册,这可是在自毁根基。
从科学角度来解释,如果在坟墓的前后动土,就容易破坏坟墓的防水层,倘若挖的坑坑洼洼,雨季容易积水,导致坟墓结构损坏。
如果坟墓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山岗或坡地,还容易造成崩塌的后果,也就是坟墓后面的山破塌下来,塌方会堆没或摧毁坟墓,而坟墓前面的地崩塌下去,会让墓穴暴露在外,或者连坟墓一起崩塌下去。

由此,才有“前后不动享平安”的说法。这话一语双关。
第二层意思是说,如果修缮坟墓时动了坟墓前后的土,会给子孙后代带来厄运,家庭或家族不得安宁。这是迷信说法,不足为信。但是,民间通常相信这种说法的居多。
第二层意思是说,如果动了坟墓前后的土,坟墓的山体结构和地基就会不稳,会出塌方或积水渗入墓穴,让先人不得安宁。这是一种科学的判断,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
二、左三铲,右三铲
这话非常浅显直白,但其中蕴含了诸多民间传统习俗。
1、修缮坟墓只能在坟墓左右取土。前面已经讲述了,修缮坟墓时,坟墓前后的土是不能随便乱取土的,从就近方便的原则来说,那就只能取坟墓左右旁边的土。

2、取土与坟墓保持的距离。坟墓两边可以取土,按照传统习俗,也有一定的规矩,这个规矩就体现在“三”字上。
一般来说,在坟墓的左右两边取土,至少需要距离在三步之外,相对的距离越远越好。
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取土时,一般以原土(又称为生土)为好,取过土的地方就会形成土坑。如果距离坟墓太近,形成的土坑,在雨季时会积水,积水会渗入墓穴,对坟墓就有影响。距离远一些,影响就不大。
3、坟头添土时两侧要均衡的习俗。在一些农村,对于葬坟,受民间风水习俗的影响,有诸多奇怪说法,不管是葬坟也好,老坟修缮也罢,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兄弟阋墙或者家族争斗。

民间俗信认为,祖先坟头添加的土,一般在坟头上要对称,坟头左边的添的土,要与右边的土要一致,不能出现“偏向”。倘若出现了“偏向”,坟墓内的先人就只顾偏向的一方,对另一方则不太顾。
如果坟头的土偏向左边,对长房有利,对小房不利,反过来,如果偏向右边,对对小房有利,对长房不利。
这当然是旧时农村流传下来的迷信说法,不足为信。但是,民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家庭和家族纷争,也就有了“左三铲,右三铲”的平衡办法。
左边和右边铲同样数量的土,往左边坟头添土,谁也没有觉得在添土的时候“偏向”,也就不会有家庭和家族的纷争,减少了不必要的家庭和家族矛盾,以维持家庭和家族和谐。
这里的“三”,是一个虚指的数字,是为了体现左右两边添土的数量相等,体现一种人际关系上的平衡。

总而言之,“左三铲,右三铲,前后不动享平安”这句话,体现农村传统修坟的一些习俗。这种习俗虽然是一种传统禁忌,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有一些说法还是有一定科学性,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的经验总结,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更是体现了传统丧葬中维持家庭和家族和谐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