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她在某单位工作,表面光鲜。可聊着聊着,她就哭了。
说起来很心酸。985毕业,考上单位,全家都高兴坏了,觉得终于出人头地了。
老家人都说,咱村终于出了个厉害的。爷爷奶奶逢人就夸。可是她说,这份工作快要把她压垮了。
十年了。还是普通科员。同一批进来的,有人已经是副处了。
为什么?她说,就是没有靠山。农村出来的孩子,连个提建议的人都没有。
去年,有个评选机会。领导说,大家都写个材料。她熬了三个通宵,写出来的材料被当范本传阅。
结果呢?名额给了一个刚来两年的同事。理由是:人家爸爸是市里的。
办公室里。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人际关系。被同事叫去帮忙,从来不会拒绝。加班到深夜也是常事。
可是。该来的评优还是轮不到她。该来的提拔还是轮不到她。
她跟我说,最痛苦的不是自己混得差。而是对不起家人的期望。
每次回老家。七大姑八大姨都会问:"现在是什么职位啊?""工资涨了多少?""有对象了吗?"
她只能笑着搪塞过去。回到房间里。
父母年纪大了。还在为她操心。整天念叨:"要不,托人找找关系?""要不,动一动试试?""要不,回县城发展?"
她说不出口。自己其实很努力了。可是在单位内,光努力有什么用?
昨天,她们单位又开表彰会。她坐在下面,看着那些获奖的同事。有的是领导的侄女。有的是某处长的儿子。有的是退休老领导的孙子。
散会后。她一个人在楼梯间抹眼泪。十年了,连个评优表彰都没轮到过。
我问她:那你后悔吗?
她摇摇头:"不后悔。至少工作稳定,能养活自己。""就是对不起爸妈的期望。""他们总觉得我能当个官。""可是......"
说着说着,又哭了。
这样的故事。在单位内太普遍了。名校毕业,农村出身,没有背景,全家的希望。这四个标签叠加在一起,往往就是最惨的那批人。
因为期望太高。所以失望太深。
要是普通学校毕业,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期待。要是家里有背景,也不会这么难。要是城市出身,至少还有些人脉资源。要是家里没那么期待,压力也不会这么大。
最难的是什么?是你真的很优秀。是你真的很努力。可这些都不是你往上走的筹码。
评职称,要资历。进组,要关系。评优秀,要背景。你占全了,也未必轮得到你。
更要命的是。有些人还会说:"你看,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去做生意。""读那么多书,还不是..."
这种话。最容易击垮人。因为它不仅否定了你的付出,还否定了你的选择。
但是。我跟老同学说。你要记住,你没有错。奋斗本身就是一种正确。只是我们恰好生在了一个不那么公平的环境里。
她给我发了个笑脸。说:"至少,我的孩子不用从农村走出来了。""这就是进步吧。"
是啊。这就是进步。虽然很慢,虽然很苦。
但确实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