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蒙古正统的鞑靼为何制服不了瓦剌?

书兰聊历史 2024-02-26 14:55:05

前言:建州女真崛起之前,明朝的最大外患当为蒙古。明朝为了防御蒙古,不惜耗费大量国力营造了世所罕见的“九边”防线。纵使如此,蒙古人依然时常到明朝境内打秋风,甚至还分别在明英宗和明世宗时期制造出了土木堡之变和庚戌之变。前者让明朝损失了大量精锐军队,且差点重复了宋朝故事。后者让百年无警的明朝京畿地区惨遭荼害,让明朝财政雪上加霜。

少有人知的是这两场战事的进攻方存在差异。前者是瓦剌人,后者是鞑靼人,二者虽然都可以被称作蒙古人,但是前者并非由黄金家族统领,算不上蒙古正统。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击败鞑靼,其势直趋巅峰,其首领也先自立为蒙古大汗。有道是名正则言顺,我们不禁想问,为何代表蒙古正统的鞑靼会制服不了瓦剌,反被瓦剌欺压?

瓦剌和鞑靼分立北方草原的地图

一、瓦剌发奋图强

1、韬光养晦

瓦剌不是族名,而是西部蒙古各部的统称,其在元朝和清朝时期分别被称为斡亦剌和卫拉特。公元十二世纪后期,蒙古高原上烽火燎原,各部之间争战不休,斡亦剌部亦卷入其中,并一度站在了铁木真的对立面,先是和塔塔儿等部组成联盟,后又加入扎木合的阵营,好在其首领忽都合别乞及时醒悟,在铁木真称汗的第二年率众归附。

为了赢得铁木真的信任,忽都合别乞领着蒙古大军征服了“林中百姓”。后来林中的秃马惕部因豁儿赤选美而反蒙,忽都合别乞积极平乱,建功甚著,因此获得了铁木真的格外优待。当铁木真下令将斡亦剌地区的各部族整编为四个千户时,忽都合别乞当上了四千户之长,至于忽都合别乞下面的那些千户长、百户长,也皆由斡亦剌部贵族充任。如此一来,斡亦剌部实力大增。

铁木真统一蒙古之前的各部分布

此外,忽都合别乞家族与黄金家族世为姻亲,比如忽都合别乞的孙女嫁给了托雷家族的阿里不哥。按幼子(弟)守灶的传统,世居蒙古本部的斡亦剌部先被铁木真划给托雷,后又属阿里不哥。后来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竞夺汗位,斡亦剌部一分为二,大部分跟着阿里不哥西迁至阿尔泰山一带,少部分则东迁至科尔沁草原。

得亏斡亦剌部有世婚关系傍身,忽必烈才没有过多追究,甚至还保留了其原有的尊荣和特权,使之可以快速回血。要说西北地区确实是个好地方,天高皇帝远不说,还常有战事发生,致使一些部落为求自保而选择依附于斡亦剌部,比如克烈部后裔。及至元末明初,斡亦剌发展成一个四万户的强大部盟。

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势力范围

2、借鸡生蛋

元朝灭亡后,斡亦剌(为行文方便,后面改称瓦剌)急于彻底摆脱北元汗廷控制,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然而黄金家族的威名尚在,瓦剌一旦自立,必然遭受群殴。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阿里不哥的后裔对忽必烈一脉占据汗位多有不甘,瓦剌遂竭力支持阿里不哥的后裔开展夺位之争,以此来达到和汗廷对抗的目的。

洪武二十一年,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亲自带着瓦剌军队袭灭了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元顺帝之子),并顺势成为北元第四任大汗。至于出力甚大的瓦剌土尔扈特部(源自克烈部)首领则被他册封为太师。为安全计,也速迭儿不久便将汗廷改设至瓦剌地区,使瓦剌成为了蒙古的中心。到这一步,阿里不哥后裔和瓦剌算是实现了共赢。

北元地图

眼看着瓦剌未来可期,各部首领都想获得其主导权,尤其是长期处于部盟核心地位的绰罗斯部(源自斡亦剌部)。因绰罗斯部和土尔扈特部相争,汗位在也速迭儿死后不到四年又回到了忽必烈一脉(额勒伯克汗),绰罗斯部的首领浩海达裕因功被封为太尉。再后来,额勒伯克汗授命浩海达裕之子马哈木统领瓦剌各部,激得土尔扈特部弑汗夺权,再度改立阿里不哥后裔为汗。

汗位的频频转换让蒙古分成了东西两部,东为鞑靼、西为瓦剌。如若汗位在阿里不哥一脉,瓦剌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如若汗位在忽必烈一脉,瓦剌便东向攻之。反正不管怎么样,瓦剌都要芝麻开花节节高,比如马哈木在攻灭本雅失里汗(额勒伯克汗之子)后自任为太师,其子脱欢灭阿台汗而继任太师,其孙也先更是灭脱脱不花而自立为汗。

额勒伯克汗和本雅失里汗画像

二、鞑鞑内外交困

1、领主过多

铁木真一统蒙古各部之后,为了打破各部原有的氏族制模式、强化汗廷权威、凝聚力量,他下令将大蒙古国的土地和人口整编为九十五个千户,并择功臣和贵戚充任千户那颜(首领),倘若他们去世,他们的子孙可继任,这便是领户分封制。按照铁木真的规划,大汗和诸王组成的黄金家族是蒙古的最高统治集团,异姓那颜则是黄金家族需要仰仗的支柱。

元朝宗王有东道和西道之分,东道诸王的封地位于蒙古东部地区,主要以铁木真分封的四个弟弟及他们的子孙为主。四个弟弟各领一个兀鲁思,千万别小看这玩意儿,著名的金帐汗国就是由西道的术赤兀鲁斯演变出来的,可见兀鲁思的自主权有多大?虽说元朝一直在想方设法地削弱东道诸王的实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蒙元初期的东道诸王封地

单论自主权的话,宗王之外当属姻亲藩部最大,主要以斡亦剌部、弘吉剌部、汪古部和亦乞列思部为主,这四部的首领家族能够像以前氏族制那样领导本部的百姓和军队。斡亦剌部能悄然崛起为瓦剌,另外三部的后裔又岂能让人小瞧了去?要知道斡亦剌部的首领在元朝只是受封为延安王,而弘吉剌部和汪古部的首领却分别是鲁王和赵王。

元朝尚在的时候,这些各级领主都时不时闹点家务,元朝亡了,还能指望他们唯汗廷之命是从?比如洪武二十年,北元汗廷急令镇戍辽东的开元王纳哈(木华黎后裔)率众向汗廷靠拢,可拥众二十余万的纳哈却置若罔闻,压根就不搭理汗廷,最后宁可投降明朝。言归正传,鞑靼既然继承了元朝的正统,自然也就背上了领主过多的包袱。试问得有多牛的大汗才能整合他们的力量?

木华黎家族的部分任职情况,像这样的功臣家族有不少

2、明朝打击

中原王朝在面对游牧政权的威胁时,惯用的招数就是分化瓦解,比如隋文帝派长孙晟将突厥分化成东西两部。如此行之有效的办法,明朝没有弃之不用的道理。元廷虽说被明太祖撵回了草原,但是其实力依旧不容小觑,不趁势进一步扩大打击力度,难保哪天不会卷土重来。当明朝得知瓦剌和西北不安分之时,便起了扶持瓦剌对抗鞑靼的心思。

永乐初期,明成祖多次派使臣出访瓦剌,后来册封马哈木为顺宁王,自此,明朝和瓦剌一拍即合,结成同盟关系。双方除建立贸易关系外,明朝还时不时会给瓦剌一些赏赐,让瓦剌的经济实力得以快速提升。此外,明成祖多次响应瓦剌的诉求,派军攻打鞑靼。如若本雅失里汗不是先被明军所败,也不会让马哈木轻易弑汗夺权。

明成祖画像

眼看瓦剌强过鞑靼,明成祖转而扶持鞑靼对抗瓦剌,期间亲率五十万大军深入草原攻打瓦剌。当马哈木战败、瓦剌有所势衰、鞑靼重新振作时,明成祖也随即改助脱欢。从永乐二十年到二十二年,明成祖连续三次亲征鞑靼,明军的战果如何暂且不说,脱欢在这期间趁机取得的成果可以说相当得大,直接为也先称汗夯实了基础,不知道明成祖泉下有知,会不会后悔?

鞑靼有正统名分,确实应当被明朝视为主要打击对象。洪武年间的十三次北伐让北元损失惨重,让瓦剌有了可趁之机,当初瓦剌之所以能成功帮也速迭尔夺位,直接原因就是蓝玉赢得了捕鱼儿海大捷。另外,连遭明朝打击的蒙古汗廷能够有效掌控的军队和土地越来越少。如果不是这样,北元也不会乱上加乱,毕竟军队才是话语权的保障,这些恶果被鞑靼全盘接收。

也先时期的瓦剌

结语

综上所述,瓦剌虽然代表不了蒙古正统,但是因其把握住了机遇,终是战胜了鞑靼。有时候就是这样,名分不光没能带来应有的效力,还反添包袱,鞑靼是有名分不假,可树倒猢狲散的道理自古都是通用的,元朝都亡了,能有多少领主、百姓会因为鞑靼有名分而为之效死力?一盘散沙不说,还动不动就被明军暴揍。

瓦剌则不同,没有名分也就没有过多的累赘,打不赢是情理之中的,打得赢是夸耀史册的,怎么算都不会吃亏,这就好比长江后浪推前浪。不过瓦剌在到达巅峰后也走上了下坡路,直至被鞑靼征服。或许是一浪还比一浪高的道理,瓦剌衰了,建州女真起来了,并且做到了瓦剌没能做到的事情,而这个时候的瓦剌则演变成了准噶尔,再度搅弄历史风云。

参考文献:

《明史》

《蒙古史》

《瓦剌史》

0 阅读:40

书兰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