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都应该去看这本书

可言可语 2025-04-20 22:40:55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经常说,这句加拿大医生特鲁多的名言,在做医生的时候就聊熟于心了。

4月份,我调回医院工作。很多同事都好奇,我怎么去医院上班了。是的,我曾经是一名医生,妇产科医生。

在看《协和妇产科医生手记》时,我总会想起自己做医生的那八年时光。

这本书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谭先杰的作品,从医生的视角真实记录了诊室内外的那些故事。

出门诊、做手术,是妇产科医生的日常,手术前后、手术背后,甚至跨越数十年医患故事的字里行间,是人性的温暖,是医学的温度,更是从医的初心。

书里有惊心动魄的手术经历,也有娓娓道来的医患日常,更有女性朋友关心的话题,你可以读到医生的成长,还读到医学的温度。

谭医生医术精湛,他曾及时洞悉患者三万分之一几率的子宫、输卵管同时着床妊娠的凶险出血,使局面转危为安。

他富于同理心,为了让孩子不必“四年才拥有一次生日”,全力以赴帮助新生命在2月29日来临的前一分钟降生。

他珍视生命,为复发肠癌的患者小温做手术,只为让年幼的孩子与母亲多96天的陪伴。

“有一种财富,叫作隐私;有一种关爱,叫作回避”。

在妇产科工作时,经常见到很多女孩在闺蜜(或男朋友)的陪伴下来看病,经常会出现隐瞒病因的情况。

谭医生提醒大家进妇科诊室别带“闺蜜”,因为涉及私密问诊,女性在闺蜜陪伴下可能不讲实话,导致医生误判。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体现了医生对患者隐私的尊重和细致入微的关怀。

“万分之一只是概率,摊到了就是百分之百。过去了,就是故事;过不去,就是事故”。回想在妇产科的那八年时间里,我无知无畏,也幸亏我真的是运气很好,在我手下诞生的孩子都母子平安。

后来,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我都“佩服”自己当年的勇气。

每一个患者对于医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全力以赴的个体,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医生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救治。谭医生遇到的各种罕见病症,他和他的团队总是在面对这些 “万分之一” 时,拼尽全力,将 “事故” 转化为 “故事”,让一个个生命得以延续。

有情理,有磁力;有情景,有思想,这也是对爱的图解,对病人,对职业,医患间,同事间,爱是相互的。

热心医学教育的平凡夫妇,常先生是“标准化病人”,妻子白老师死后捐赠大体充当无语良师。诊疗团队为感念其无私,准备在病房为其儿子举办婚礼,了却了他们最后的遗憾,虽然并没有实现,但医患心心相印的良性互动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这里有协和妇产科医生是怎么造就的。

谭医生在书中也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协和医生背后的酸甜苦辣。他从三峡库区的土家族放牛娃,因为母亲的病逝立志从医。

谭医生讲述了自己怎样结缘协和,在协和大院里如何被熏陶出地道的“协和范儿”,以及林巧稚、宋鸿钊、吴葆桢等协和前辈们的逸闻趣事,还有老师郎景和的耳提面命。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协和名医”“科普达人”“妇女之友”的身份。梦想是一定要有的,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谭医生的文字简洁流畅,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医学知识,让大家在了解妇产科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以及医患之间的真情温暖。同时又立体展现了一位协和医生成长的酸甜苦辣,医生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生命是脆弱的,但也是顽强的,在面对疾病和困难时,我们需要医生的专业救治,也需要家人和社会的关爱。有的时候换位思考或许就能让彼此更加理解,也会让你更加珍惜生命、尊重医生。

我很喜欢郎景和院士说的,“写得都像故事,但我以为并不是故事,而是真实写照。医生的本职和医学的本源是‘真’,‘真’可能是我们最重要的底色了,当然还有善良,还有美好。这一切构成了谭大夫写作的基本背景,也是我们行医的出发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