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萌芽 人也不知不觉长大
她唱着 前路莫怕 星辰流转 光撒下
山野开遍花 此心安处是吾乡 是家”
如果说今年有一首歌比较火的话,那可能是董宇辉的《吾乡》。他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是在那句“她唱着,前路莫怕”的时候忍不住泪流的。
“此心安处是吾乡”闫红在《我家》中也这样说,每个瑕疵是否都镌刻着爱的印记呢?
《我家》是一部关于家庭的散文集,书中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有的只是日常生活的琐碎:父母的唠叨、兄弟姐妹的争吵、家庭聚餐时的欢声笑语……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片段,却被闫红写得生动而感人。
她的“家”每一个用力生活的普通人。
“我姥姥心热,心热的人往往有期待,就有失望,然后通常比别人更有行动力。她生平施恩无数,也与人结怨翻脸无数,在她的葬礼上,受过她的恩也与她结过怨绝过交后来又在时间的迁延中一一和解的人大都来了,每个人朝那儿一站,就是我姥姥这部大书里的一页。”
这是对姥姥一生的总结。
姥姥属于艾略特笔下的那种“就算不如意,也要成功地把自己转变成为一个令人感动的悲剧人物”的人。
“我姥姥是把我接到这世界上的人,是让我感受到爱,也感受到人性复杂的人,她拓宽了我的理解力,让我能读懂那些五彩斑斓的黑,以及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
我想了我的姥姥,很奇怪,最近看的书总会让我想起那个有三寸金莲的姥姥。
她是姥爷的大老婆吧,我没见过姥爷,依稀记得她和二姥姥吵架然后终生不再见面。
而我小时候的时光几乎是她一起度过的,她还给我讲神怪的故事,也会在我们调皮的时候垫着小脚追着骂我们,还会埋怨舅舅们不给她买鸡蛋糕.....
闫红说她很后悔没有对她更好一些,而我遗憾的是没有见上她最后一面。
我们都是姥姥们这棵老树上长出的枝丫,是透过她这面镜子看自己的人,承接着她们有意无意的大量给予,也试图像基因编辑那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和姥姥的关系,真的是太复杂了。
“我妈一生运气不好,反倒让她成为一个过程主义者,过程中的愉悦感无需依凭,自给自足,不看别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较,成功感来自日复一日对于自我的超越,即使周围兵荒马乱,她依然能够自强。”
闫红这样写妈妈,而我不知道如果有一天我也写母亲,会写出怎样的文字。
她比姥姥看起来懦弱的多,又坚强的多,忍耐的多,她的大多数烦恼应该是孩子带来的,曾经的有病的儿子,如今不听话的女儿,但她依旧用无尽的耐心包容着我们的任性与无知。
她从不抱怨,只是默默地付出,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家。
“真正的富养不是给女儿金尊玉贵的优渥生活,不是教她琴棋书画带她周游世界,而是给她自由,让她冒险,跟她一起赌个未来。”
如果妈妈的爱是包容的话,那么爸爸的爱就是自由。闫红成为作家,爸爸功不可没。
我性格里的很多东西也是来自爸爸。他倔强,性子急,爱恨分明,但这些年他已经被我磨的只能安慰自己“想啥呢,好好活着就行了”。
不得不说,家庭的氛围和价值观对个人的影响深远,它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和人生观。
《我家》里很多人,舅姥爷、小舅姥爷的养女、姨姥爷的侄女、钟点工张小姐......
“在家人的故事里成为自己,才能做到与自己和解,与家人和解。”
亲情并非完美无缺,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家的真实与温暖。
“好好在一起就是好好告别了,否则无法再见的时候,那些被无视过的感情,都会一遍一遍的虫噬你的心,成为对你当初凉薄的抱负。”
我想起席慕蓉的那首诗“长大了之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