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考编当天不准请假,必须秒回消息,否则按违规处理!”安徽滁州某教育集团的“防考”操作,让老师们直呼“像被当贼盯着”。说到做到,该教育集团事后还真发了文件,对3月份参加考公考编的教师发了处罚通报。
学校也很委屈:“比如你中途考编走掉了,学生怎么办呢……我认为这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所以,老师们在入职时,同时也签了“不考公考编承诺书”。(源自荔枝新闻、红星新闻等媒体)
这纸“不考公考编承诺书”,表面是“稳定教师”,实际却让老师成了学校的“私有财产”。媒体扒出猛料:该集团旗下13所学校、年产值4亿。网友评论:规模越大,老师反而越像“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评论区炸了锅:@花间漫聊吐槽:“私立都这尿性!合同里写禁考编,考试当天还给你派活!”
争议核心:学校权力和老师自由,到底谁越界?
支持派:有网友觉得“学校没毛病”:“老师想考编就辞职备考呗,一边拿工资一边备考,学生谁管?” 一位网友说得更直接:“企业有权选人,老师也有权跳槽,双向选择罢了。”
反对派:@谈股论金7277一针见血:“凌驾于法律的合同都是废纸!”法律专家指出:《劳动合同法》明确禁止限制职业自由,学校逼签承诺书涉嫌违法。@杰洛特烦恼更犀利:“私立学校崛起,反而成了教育乱象的源头!”
最扎心的是@haha的质问:“私立学校待遇差、留不住人,明明是老板的问题,凭啥让老师背锅?”
深层症结:私立学校老师拼命考编,真的是因为“不安分”吗?
私立学校老师考编热背后,是一把辛酸账。
钱少事多:一位老师吐槽:“老师每天应付家长、学生,工资还没公务员一半,图啥?”
尊严缺失:@快乐无能总结:“考编不是因为老师贪心,而是没编制就被当临时工使唤!那些检查的,鸡来啄你一下,鹅也来来啄你一下下”
恶性循环:学校越用“霸王条款”压人,老师越想逃;老师越逃,学校越恐慌。@皖悟通怒批:“教育集团赚着4个亿,却不肯给老师涨工资,活该被骂!”
教育产业化之痛:@佩奇逗逗乐灵魂发问:“教育集团疯狂扩张,到底是教书育人,还是资本圈钱?”评论区真相了:@东方阳光007直言:“民办学校早该管管了!义务教育搞成集团化,不就是生意吗?”国家早就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要控制住私立学校的比例。
解决之道:老师和学校,不该是“囚徒和狱卒”
如何解决这种事情?
短期救火的办法。对老师来说,马上向教育局投诉,教育局有规范民办校办学行为的权力,教育局会及时干预,学校会放人;对私立学校来说,要想稳定教师队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钱,将收入和保险工资提高到公办教师的几倍,提升教师获得感,靠待遇留人。
长期治本的办法,是私立学校转换管理思路,摒弃单纯行政强制的管理方式,采用各种措施,提升教师的稳定感和职业幸福感,建立一种服务教师、发展教师的机制和氛围,让教师感受到职业尊严,
私立学校比之公办学校,没有那么多的约束,内部管理可以很灵活,充分发挥加钱和尊重的优势,让老师有稳定和尊严,老师就不会向往考公考编。
文末总结教育不是生意,老师更不是“耗材”,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不是“管人”,育人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当学校把老师当“私有财产”,用合同锁住他们的未来,伤害的不只是教师群体,更是整个教育的良心。正如网友@佩奇逗逗乐所说:“堵死普通人的上升路,迟早遭反噬。”给老师选择自由,就是给民办教育自己留一条生路。
互动话题:你觉得老师该不该签“禁考承诺书”?学校留人靠合同还是靠良心?
(欢迎在评论区“站队”开杠,说出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