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连环爆!唐尚珺逃课曝光,副校长抄袭旧论文?高校漏洞有多深

教育人看世界 2025-04-11 22:26:08

这两天,华南师大有点忙。这边36岁网红学生唐尚珺刚被曝"一个月逃课4天",抖音IP地址频繁显示外地;那边副校长吴某参与发表的论文被实锤抄袭7年前英文文献,校方通报却只敢称"东南亚研究中心吴某"。

有网友精准吐槽:"抓学生逃课重拳出击,查领导抄袭唯唯诺诺,这波操作我给满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高校管理的天平,为何总向权力倾斜?

请假条与抄袭论文的魔幻对决

唐尚珺开学半年就陷入逃课争议。网友举报截图的请假条显示,3月到4月他因"感冒发烧"请假4天,但抖音IP地址同时段出现在深圳、南宁。虽然校方解释"病假合规",但评论区早已炸锅:"我们感冒只能躺宿舍喝热水,人家能跨省旅游?"。

不过,高龄大学生边读书边谋生实属不易。只要不违反校规,公众的过度窥探反倒显得刻薄。但对比另一桩丑闻,这种"宽容"立刻显得讽刺。

比起唐尚珺的请假条,吴某团队的抄袭操作更离谱:把2018年《美国国际法杂志》的论文《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A Third World Perspective》直接翻译成中文,更讽刺的是,6位专家能认定的抄袭,居然敢拿去发C刊。

当唐尚珺被挂在热搜上鞭挞时,吴副校长在通报里成了"某研究中心吴某";当网友深扒唐尚珺的抖音定位时,副校长2018年就发表的抄袭论文直到2025年才被揭穿。难怪学生自嘲:"抓我上课玩手机比抓领导抄袭快十倍!"

高校"潜规则"现形记

"博士生抄袭,导师跟着署名,签了名就得背锅!"网友的推测撕开了高校学术圈最隐秘的规则:导师用学术权威为学生兜底,学生用"成果"反哺导师的考核指标。

虽然吴某当时是博导,但其还有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副校长两个身份,对团队握有生杀大权。与其合作的钟某某,面对领导署名敢说半个"不"字?有研究生直言:"导师要挂名,你敢拒绝?毕业证不想要了?"

第二个潜规则. 期刊的"选择性失明"。《开放时代》作为核心期刊,直到网友举报才启动撤稿。某C刊编辑私下透露:"大佬的论文都是'绿色通道',查重?走个过场罢了!"这种默契,让跨语种抄袭成了安全通道。

用制度焊死学术不端后门

一是让导师责任制见血。参考斯坦福大学《署名承诺制》:导师签字前需公示《数据真实性声明》,违者永久取消带研资格,学生论文涉抄袭,导师停招三年起步,学科带头人一票否决。

二是给学术权力套上缰绳。强制接入全球学术数据库,AI识别12种语言互译抄袭(华中师大试点检出率提升40%)。建立"学术红黑榜":涉事学者十年内禁止申报课题(参考《自然》杂志"学术失信名单")。

三是重建多元评价体系。废除"非升即走"论文指标,承认政策建议、技术转化等成果;引入海外高校的"诚信档案":一旦涉抄袭,所有项目申请强制标注污点记录。

写在最后

当唐尚珺涉嫌逃课占据热搜时,吴某的抄袭论文在权力庇护下悄然存活七年——这种荒诞对比,照出了高校最不堪的真相。

教育的尊严,不在请假条的签字栏里,而在导师落笔时的敬畏心中;学术的信仰,不在通报的公关话术里,而在每位学者对底线的死守中。

当"抓导师抄袭"不再需要网友越俎代庖,当"大龄学生请假"不再成为猎奇狂欢,大学才能真正找回那份庄重。

按照校方通报,该文似是钟某某未经吴某许可,不当使用吴某署名,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理性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