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当年好不容易招工进城,回城后她却又返回了那个小山村

草根知青 2024-02-07 07:31:49

(本文为今日头条原创首发内容,七十二小时内请勿转载!特此声明)

罗菊芬老师是一位老知青,她曾在黔江县新民公社插队落户生活了几十年,她的大半生都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退休后才回到了重庆。说起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罗菊芬老师说桃李芬芳是她最大的心愿,有了一个知冷知热的丈夫,是她人生最幸福的事情。

说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当年下乡插队的情景又浮现在了罗菊芬老师的脑海里。

图片来源网络

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罗菊芬还清楚地记得,她和几名要好的同学是1969年秋天从朝天门乘船离开重庆的。到达涪陵后,又转船到彭水,然后乘坐汽车来到了黔江县新民公社新民大队,他们十一名重庆知青被分派在新民四队插队落户,临时住在了队里的两间破房子里。

当时正是秋收时节,安顿好吃住的地方,知青们就和社员们一起下地刨红薯去了。考虑到知青们之前没干过农活,更没刨过红薯,谭福生队长就让女知青们捡拾社员刨出来的红薯,集中到一起,让男知青去拔红薯秧子。

刚开始干农活,知青们还真有点不适应,一天下来,大家都说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

第三天吃过早饭,知青们刚要出工劳动,谭福生队长突然来到队部的院子里,他问知青们:“学校现在需要一名民办教师,你们哪一个会教书?”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吱声。

罗菊芬看大家都不吱声,她就举起手来说:“队长,我在学校时给低年级的学生代过课。”“那好,你跟我走吧,我带你去学校。”罗队长笑着说。

来到所谓的学校,大队书记李庆昌已经等候在那里了。当时的新民小学就有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四个年级的学生在两间教室里上课,算上罗菊芬,学校里就两位教师。原来的那位教师姓陈,也是学校的校长。因为前一年学校停办,上级派来的公办教师也就调走了。

李书记告诉罗菊芬,在学校一切都要听陈校长安排,一定要好好教书。民办小学老师的待遇是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有工分,大队一个月发三块钱的补助金。

陈校长很善良也很热情,他说一年级和二年级在一间教室上课,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他教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让罗菊芬教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

一年级共有十一名学生,二年级就九名学生(原有十一名学生,两个娃儿不爱上学,辍学回家了)。刚开始给学生上课,罗菊芬还真有点难为情,她不知道该怎样给学生讲课。陈校长知道罗菊芬没有教书经验,就给她做示范,他先给学生讲了一堂课,让罗菊芬在一边听。有了陈校长的示范,罗菊芬依葫芦画瓢,摸索着开启了她的教学生涯。

因为两个年级在一间教室上课,也就避免不了相互干扰。罗菊芬耐心说教学生们,她给一年级学生上课的时候,就让二年级的学生自己看书写字。音乐课和体育课,两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

1970年夏天,大队书记的儿子李吉军在公社联办中学读完了初中,李书记就安排他儿子到学校当了民办教师。

暑假过后,四年级的学生升了五年级,因为没有教室,陈校长就让李吉军在办公室教一年级新生,罗菊芬在原教室教二、三年级的学生,陈校长在原教室教四、五年级的学生。

等李吉军掌握了教书流程,陈校长就让罗菊芬和李吉军调换了一个,让李吉军教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因为罗菊芬负责音乐课和体育课,还增设了美术课,她一个人负责这么多课程,确实忙不过来。

李吉军虽然年龄不大,比罗菊芬还小一岁,可他毕竟是男生,每天他都负责给学校挑一担水,陈校长从家里拿来了一个烧壶,他们能烧热水喝。李吉军也很随和,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他也带到学校来,送给罗菊芬和陈校长吃。他们三人喝的茶,也是李吉军从家里拿来的。李吉军不光是善良随和,长相还挺好,罗菊芬对李吉军的印象挺好。

一晃就到了1973年秋天,重庆棉麻厂来黔江招工,罗菊芬虽然非常热爱教育事业,但她也很想回重庆当工人。就在她准备去参加体检的时候,学校的学生听说了罗老师要回重庆的消息,几十个学生堵住罗菊芬老师的房门,不让她出来,哭着喊着不让罗老师走。看到那一幕,罗菊芬流泪了,她也就放弃了回城当工人的打算。

那年秋后,大队为学校修建了三间新房子,五个年级的学生都有了单独的教室,总算结束了复式上课的尴尬和困扰,学校的教学环境好了很多。因为各个年级的学生还是不多,学校也就没增加教师,还是一名教师教两个年级的学生。

经过了三年多的朝夕相处,罗菊芬和李吉军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陈校长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罗菊芬说:“罗老师,我看你和李老师挺般配的,要不我给你俩牵牵红线。”“校长,我比李老师大,这哪行呢。再说了,李老师长得那么帅,我长得太丑,也配不上他嘛。”罗菊芬不好意思地说。

其实,陈校长这不是开玩笑,之前他就试探性地问过李吉军,李吉军说罗老师很漂亮也很善良,只是人家是大城市来的知青,他担心穷山沟里留不住金凤凰,更担心罗老师看不上他。听罗菊芬说自己配不上李吉军,陈校长反倒觉得这事有门。

那年冬季罗菊芬回重庆过春节,李吉军帮罗菊芬背着行李把她送到公社汽车站,他还给罗菊芬买了公社到码头的车票。罗菊芬很感动,从重庆回来,她给李吉军家买来了重庆特产和两瓶酒。

后来又有几次招工,都是重庆煤矿、钢铁厂、发电厂和铸造厂的招工名额,几名男知青都招工回重庆了,还有几名女知青嫌工种不好,没有回城工作。

1975年初秋,重庆纺织厂和缝纫机厂来黔江招工,没回城的女知青都报了名。看一起来插队落户的同学们都报名了,罗菊芬纠结了好久,她也报了名。

很快,她们四队的四名女知青都通过了体检和审核,都可以回重庆工作了。当时学校正好放假了,罗菊芬跟陈校长和李吉军交接了工作,她决定回重庆。

那天一早,就在罗菊芬她们准备离开时,学校的学生们突然来到了知青们居住的地方,堵住了门口,都大声哭喊着:“罗老师不要走,不要罗老师走……”也不知道学生们是怎样得到的消息,看着哭喊的学生们,罗菊芬感动不已,泣不成声。

可已经办好了相关手续,主要是这次的工种好,还是国营大厂,罗菊芬不想错过这次机会。

随后赶来的乡亲们和李吉军老师还有陈校长迫使学生们让开一条道,大家帮四名女知青背着行李,送她们去公社汽车站乘车,学生们跟在后面,排起了长龙,一直跟到公社汽车站。

分别的时候,学生们哭声一片,李吉军老师的眼睛也湿润了,他哽咽对罗菊芬说:“罗老师,真舍不得你走,你走了以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学生们会想你的……”那一刻,罗菊芬泪流满面,心里特别难受。

回到重庆后的第一个夜晚,整整一夜罗菊芬都没睡,一闭上眼睛,眼前就是学生们哭喊的场景,一闭上眼睛,李吉军老师的面容就会闪现在她眼前。

在重庆呆了三天,她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她母亲问她是不是病了,她哽咽着说:“妈,我想学校的孩子们,我离不开我的学生……”

一个星期后,罗菊芬背着行李又回到了那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她又站在了她熟悉的讲台上。

1977年春天,罗菊芬和李吉军领取了结婚证,举办了简单的婚礼,两个相爱的人总算走在了一起。

婚后的生活很和谐很快乐,两个人都是你谦我让,从不吵架。婚后的第二年,他们就有了爱的结晶,一个白胖的男孩诞生了。

1983年秋天,李吉军和罗菊芬夫妻俩同时通过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考核,他俩都去县教师进修学院学习去了。毕业后,罗菊芬被分配到乡里的中心校任教,李吉军回到村里的小学担任了校长。当时三个村子的小学合并在了一起,学生人数也增加了一半多。

之后的日子里,李吉军和罗菊芬夫妻俩年年都被评为先进模范教师,多次受到县里的表彰。

图片来源网络

1998年秋天,李吉军的儿子考上了重庆大学,也是那年,罗菊芬被调到乡教委任职,直到退休。后来李吉军调到了乡中心小学担任了校长,直到退休。为了山里的孩子,为了党的教育事业,罗菊芬老师选择了留守山村,最终是感情事业双丰收。

目前,李吉军和罗菊芬都在重庆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闲不住的罗菊芬还是社区的志愿者,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务活动,年前甘肃积石山地震,罗菊芬夫妻俩还捐出了两千元的善款。

有关罗菊芬老师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就跟大家讲完了,衷心祝愿这两位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老教师身体健康!晚年生活幸福快乐!(感谢重庆老知青刘春梅女士提供素材)

作者:草根作家

0 阅读:1

草根知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