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卿子弹穿脑未死,被毛主席称“阎王不要的人”,为何叫罗长子

简史说 2024-11-18 12:40:56

文|简史说

编辑|简史说

战火弥漫时,他舍生忘死投身革命;国泰民安时,他呕心沥血建设祖国。

他是开国大将罗瑞卿。

他一生三次大难不死,最严重的一次是头部中弹,子弹擦着他的左侧太阳穴,斜穿口腔。

昏迷中,罗瑞卿隐约听到有人拉锯子,锯木头的两个人在聊天。

其中一人说:“屋里的那个人个头高,棺材得做得长一点。”

幸运的是,这个棺材没用上。几天以后,罗瑞卿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连毛主席都说他是“阎王不要的人”。

建国后,罗瑞卿担任新中国首任公安部长,毛主席对他的工作予以盛赞:“天塌下来都不怕,有罗长子顶着。”

01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含烟带月的嘉陵江南充段江边,有一个叫马家坡的小山村。1906年,共产主义战士罗瑞卿出生于此。

罗家是地主家庭,罗瑞卿6岁就被送到私塾,后来又先后就读于大林寺城北小学、南充中学。

读初中期间,母亲鲜氏病重,父亲罗春庭染上恶习,罗家迅速败落,田产被变卖一空。

父亲游手好闲,不想承担家庭的责任,强行让自己的儿子退学,把他安排到一家绸缎铺混饭吃,还擅自为他包办婚姻。罗瑞卿对这一切十分不满,但无力抵抗。

外公鲜春堂得知罗瑞卿的不幸后挺身而出,把他从绸缎铺接回并重新送到学校,承担了全部上学所需费用。

鲜春堂这样做,倒也不是因为他多大方,而是因为他的三个儿子全都不争气,于是把对后辈的期待全都寄托在了大外孙身上,他希望罗瑞卿能按照自己规划好的路线走完一生。

所以,他对罗瑞卿的资助是附条件的,条件有三:

第一,不准看鼓吹“异端学说”的书籍;

第二,不准参加任何党派;

第三,要规规矩矩读书。

所谓的“异端学说”,指的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民主主义思潮,不准加入的党派,包括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

罗瑞卿一心求学,答应了外公的条件。与此同时,军阀何光烈开始向地主和佃户、当铺和当户征收苛税,冠冕堂皇地称之为“佃当捐”。

南充各界怨声载道,南充中学率先开展了反“佃当捐”活动,返校不久的罗瑞卿积极参与其中。

同学们得知征税委员秦同淮在茶馆跟人商量征税事宜,义愤填膺地要找他算账。罗瑞卿担心人多会打草惊蛇,便安排同学们埋伏在茶馆附近,自己和两位同学拿着木棍进去揍人。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秦同淮被罗瑞卿三人按在桌上一顿暴打,外号“秦大狗”的秦同淮叫苦不迭,连声求饶,再三保证停止收捐。

有了带头人,压抑许久的乡绅们纷纷响应。何光烈见势不妙,取消了苛税,灰溜溜地从南充离开了。

罗瑞卿反“佃当捐”违反了外公立的三条规矩,鲜锦堂是这次事件的受益人,也就没有对外孙做什么实质性的惩罚,只是警告他“下不为例”。

此后,罗瑞卿频繁参与革命活动,与外公的矛盾也随之升级,“是否离家出走”成了罗瑞卿心头挥之不去的难题。直到1926年,母亲因肺结核病逝,这个难题才有了答案。

此前迟迟下不了决心,全因舍不得母亲。罗瑞卿尚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时,得过一次天花,脸上长满了脓包,既痒又痛,一抓就破,高烧持续不退。

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患上这么严重的天花几乎是死路一条,所有人都认为他凶多吉少,只有母亲不肯放弃,昼夜守在床前悉心照料。母亲的付出没有白费,几天以后,罗瑞卿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如今母亲去世,这个家里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是懒惰的父亲,还是绝情的外公?罗瑞卿说:

“当时,我母亲已死。我对于那个家失去了任何的留恋,加之对于我那个旧式婚姻的不满,因此就想逃离这个家。”

6月底,罗瑞卿和同学郑培济一起离开了他们生长了近20年的故乡。担心外公派人来追,他们每天跑一百多里路,实在走不动了,才乘坐滑竿赶路。罗、郑星夜兼程,7月中旬顺利赶到了成都。

不久之后,罗瑞卿如愿考上了成都高等蚕丝学校,但是,他被学费难倒了。写信找外公要,鲜锦堂非但分文不给,还把他臭骂一顿。

学费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罗瑞卿在成都逗留了近3个月。正当他愁眉不展时,从前的伙伴李继皋带他见到了阔别两年的老师袁诗荛。

袁诗荛曾经在南充中学任教,是罗瑞卿最敬重的老师之一。见面后,两人紧握对方的手,久久没有分开,各自讲述了分别后的亲身经历。

一番畅聊后,袁诗荛帮罗瑞卿找到了新的方向:弃笔从戎,去重庆报考黄埔军校。

当然,前往重庆前,摆在罗瑞卿面前的还有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难题:没有钱。

恰在此时,一位同学从南充来信,劝他回家。靠这位同学从中斡旋,外公给他寄来了20元钱。罗瑞卿拿着这笔钱,乘船到了重庆。

世界很小,在重庆,罗瑞卿又与初中同学任白戈重逢。当初,罗瑞卿前往成都不久,任白戈也选择离开南充,来到了重庆,在共青团省委从事宣传工作。

黄埔军校的政治审查严格,靠任白戈开的介绍信,罗瑞卿顺利报了名,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开始了革命斗争之旅。

02

1927年5月,夏斗寅发动叛乱,率部进攻武汉。罗瑞卿响应叶挺的号召,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投身平叛,他想:

“杀敌的机会终于盼来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灭叛贼誓不还!”

罗瑞卿在土地堂、仙桃镇两场战斗中表现英勇过人,被团长蓝腾蛟选中,到团部当传令兵。这段时间的战斗,使他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部队取得胜利回师不久,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武汉分校被张发奎改编为教导团。南昌起义后,罗瑞卿发现张发奎已经投入了汪精卫的怀抱,毅然决然拖着病体离开队伍。

罗瑞卿和四川老乡冯开琮一起回到武汉,住进四川会馆附近的一家旅馆养病。本以为是普通的腹泻,没想到罗瑞卿的病情越来越严重,高烧不退,四肢瘫软。

冯开琮和几个四川同乡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说得的是伤寒,需要住院治疗,但住院前需要先交两个月的住院费和伙食费,可罗瑞卿哪拿得出这么多钱?

还好有冯开琮等人的倾囊相助,大家把自己全身上下的钱全拿出来,才凑够了一个月住院费,又和住院处的负责人说了许多好话,医院才勉强同意让罗瑞卿住下。

差不多一个月后,罗瑞卿的病情还没有好转,住院费却已经耗尽。医院雇了辆黄包车把他送到四川会馆,车夫担心会馆不收,悄悄地把他放进了一间荒废已久的小屋。

不知过了多久,罗瑞卿从昏迷中醒来,他费力地环顾四周,观察了一下所处的环境。

这是一个阴冷潮湿的房间,他躺在扔在地上的木板上,枕着的是从军校带出来的一条棉被,几只苍蝇不停地在他身上起起落落。

借助从破损的窗框渗入房间的微光,他看见身体右侧放着一碗清水,伸手想拿,可瘦得像木棍一样的胳膊已经承受不住那碗水的重量,尝试着起身,绵软的身体似乎已经不属于他。

这时,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步履蹒跚地走进房间,在罗瑞卿“床”旁蹲下,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自言自语道:“太好了,退烧了。”想来,昏迷的这段时间,都是这位老者在照顾他。

罗瑞卿用尽全身力气说了一声“谢谢”,老者这才知道他已经苏醒,惊讶地看了他一眼,然后满心欢喜离开,不一会儿就端回一碗粥。

一碗粥下肚,罗瑞卿才有了说话的力气,真诚地向老者道谢,一番寒暄后,他将救命恩人熊师傅的模样和名字深深地刻在了心里。熊师傅让人把他抬到客房,以后天天送饭过来。

在熊师傅的精心照料下,罗瑞卿再一次从鬼门关闯了过来,身体一天天恢复。

痊愈后,罗瑞卿跪别熊师傅,离开了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的武汉,和同学任启愤一起去上海寻找党组织。

全国解放后,罗瑞卿特地到武汉曾经的四川会馆旧址寻找救命恩人,可惜四川会馆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居民区。

1928年8月初,罗瑞卿二人到达上海。在这里,罗瑞卿遇到了军校同学潘先知。潘先知听说他大病初愈,特地来上海寻找共产党,便劝他加入国民党改组派。没等他说完,罗瑞卿严词拒绝道:

“我宁可冻死饿死,也不参加这个组织,绝不背离共产党!”

为了找到党组织,罗瑞卿用一个月几乎跑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后,他得知任伯芳已经接上了党组织关系,迫不及待地向他提出入党申请。

历经艰辛,罗瑞卿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那白色恐怖笼罩的时期,罗瑞卿不愿多等,迫切地想要加入共产党,足以证明他心中已经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愿意为此付出一切。

03

加入共产党,意味着罗瑞卿将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

1929年年底,已经是红军战士的罗瑞卿参加了古田会议。古田会议前夕,毛主席见到个子高高的罗瑞卿,问他是哪里人。听说他来自四川时,毛主席很惊讶:

“哦!川湘子弟身材都不高,而你我都是长子,看起来,你比我还高哟,称得上是个长子喽!”

从此,罗瑞卿就多了个“罗长子”的绰号,毛主席也一直这么叫他。

“罗长子”不仅指他个高,还代表着他的“长子”精神。建国后,罗瑞卿担任过北京市公安局局长,他对首都治安的安排令毛主席十分满意。毛主席盛赞:

“看来,天塌不下来,就是塌下来也不要紧,有罗长子顶着。”

1930年初,罗瑞卿先后在第2纵队和第11师从事政治工作。

1930年底,罗瑞卿参加了第一次反“围剿”。

1931年4月,蒋介石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新的“围剿”。第二次反“围剿”时,罗瑞卿险些丢了性命。

根据毛主席先打弱敌的方针,红四军11师师长曾士峨、政委罗瑞卿率军隐蔽至东固的山林,择机攻打富田的王金玉部。

5月14日,红军总部获知王金玉部离开防御工事坚固的富田,向东固进军。

从富田到东固,有两个必经之地——观音崖、九寸岭,红四军和红十二军分别负责抢占这两处隘口,正面阻击敌人。

5月16日,曾士峨、罗瑞卿率领11师迅速占领观音崖,将师指挥所设在山顶稍下的一间房屋内。

房屋很矮,师特务连连长见罗瑞卿个子高,进出很不方便,于是在房子旁边搭了个棚子,把指挥所搬到了棚子里。

战斗很快打响了,王金玉部的公秉藩师凭借精良的武器,对11师展开火力压制,整座观音山炮火连天,突然,一发炮弹不偏不倚命中指挥所 ,临时搭建的棚子被炸得粉碎。

幸运的是,罗瑞卿、曾士峨正在小房子前观察敌情,没在棚子里,也未受到波及。狂轰滥炸结束后,无情的子弹携着呼啸声向11师阵地袭来。

突然,罗瑞卿身体一颤,丢掉望远镜,抬手扶着门框,缓缓倒了下去。子弹擦着他的左侧太阳穴,斜穿口腔,鲜血如泉水般自头上汩汩流出,染红了脸颊,浸湿了衣裳。

见政委中弹,曾士峨一面派医生抢救,一面指挥战士们继续战斗,向敌人发泄怒火。

朱德总司令闻讯,立刻派叶青山医生前去抢救。叶青山赶到后,采取措施止住血,派人把罗瑞卿抬到后方医院,以接受更好的治疗。

从前沿阵地到医院有很长一段距离,一路上,叶青山医生、勤务员王保林和两位农民工轮流抬着担架,终于在5月25日赶到了后方医院,院方立刻给罗瑞卿安排了手术。

手术很成功,但由于失血过多,再加上一路的风吹日晒,罗瑞卿患上了大叶性肺炎,高烧不退,长时间昏迷。

某天,叶青山正在帮他换药,耳边传来的微不可闻的声音:“叶医生,不用管我,你快去前线,那里更需要你。”

短短一句话,耗费了罗瑞卿全身的力气,没等叶青山回应,又晕了过去。

罗瑞卿在昏迷中,隐约听到外面传来的锯木头的声音,锯木头的人在说话:“抓紧时间吧,这人估计撑不了多久了。”另一个人说:“屋里的那个人个头高,棺材得做得长一点。”

闻言,罗瑞卿的心里一声苦笑,经历过那么多次大难不死,如今真的逃不过了吗?他不怕死,怕死就不会走上这条路,但是他还不能死!救国救命的理想还没有实现!

糟糕的身体状况由不得他多想,只清醒了一会儿,就再一次昏迷了过去。

幸好,这个棺材没用上,靠着顽强的生命力,罗瑞卿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罗瑞卿后来和毛主席聊到了这段经历,毛主席说:

“罗长子受了重伤,未死,是阎王不要的人。”

结语

69岁生日时,罗瑞卿回顾了自己的人生:

少小叛逃封建家,磨难虽多心无瑕。

蒋匪屠杀犯众怒,烈士鲜血浇红花。

革命一生未虚度,戎马二十年耻矜夸。

吾今即令身残老,志在千里岂嗟呀。

1978年,罗瑞卿不幸逝世。

按照罗将军的遗愿,将其部分骨灰撒在了故居的一颗雪松下,雪松前的石碑上刻有两行大字:

一生正气,两袖清风。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