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才子王勃:辉煌开场,斗鸡檄文却成命运转折点

墨下挥毫情难尽 2025-03-18 22:50:00

太宗骑马平诸侯,一统天下后,开国将帅东征西讨,平突厥、西域,收吐谷浑、吐蕃。太宗逝,李治继,纳西突厥、高句丽,倭国臣服。唐朝傲立东方,秦王破阵乐响彻疆域。李唐铁骑横扫天下,却50年无文学辉煌。武将辈出,文坛寂寥。新朝初立,或树国威,或安民生,文化常待国富民强后,方成大厦之基。

最终,一名少年展开了唐朝诗词的绚丽篇章,以其才华,书写下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文学。王勃乃龙门(山西)人士。南北朝至隋,皆门阀当道,他出身名门,祖父王通乃隋朝教育大家,父亦仕唐,基因累积,终育此绝世才子。王勃10岁便成神童,名扬四方。若当时有抖音,他必为顶级大V。12岁赴长安求学《周易》等术,3年内便成“算命大师”,深得王公贵族信赖。他16岁便中举,获朝廷正七品朝散郎之职,等同现今处局级待遇。此成就已是许多人终点,才华横溢的他在长安易寻靠山,后入沛王李贤府任修撰,前途光明。

初唐的建功立业之风,才子少年的意气风发,王勃应运而生,肩负唐朝文学使命。在沛王府,他送别友人赴成都,赋旷达豪迈之诗,离别于他,乃友人迈向辉煌,何悲之有?送别杜少府前往蜀州赴任,我虽不舍,但深知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愿你在蜀州施展才华,前程似锦,我们的情谊将跨越千山万水,长存心间。三秦之地辅以巍峨城阙,举目远望,五津之处风烟迷蒙,景象壮阔,尽收眼底。离别之际,心中满是不舍,你我皆为仕途奔波之人,此番分别,各赴前程,情感相通,皆因同为宦游者。即便身处世界的尽头,只要心中有知己,便如同近在咫尺,彼此不相离。在离别的路口,我们虽依依不舍,却无需过度悲伤,就如儿女般,仅以泪水轻沾衣襟,默默道别。

此诗耳熟能详,字里行间满载对挚友的勉励。同为朝臣,离别乃时代使然。只要我们心志相投,虽远隔千里,亦如并肩。勿效儿女态,速速启程,加油!此情此景,颇似五六十年代之干劲。此时,王勃尚未创作《滕王阁序》,但才华已夺目。他与杨炯、卢照邻为挚友,共为唐朝文化撑门面。无需建安风骨,不模仿魏晋文风,更不沉醉六朝靡丽,大唐诗词画卷正由他们挥毫展开。初唐时期风气开放,汉胡文化交融,展现出洒脱奔放之态,能包容诸多事物,包括年轻人的过错,但玄武门之变留下的血债,是永远不可触碰的底线。玄武门之变,即李世民发动的事件,导致隐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被杀。初唐李治时期,皇室对权力斗争导致的骨肉相残尤为忌讳,彼时玄武门上的血迹尚未干涸。历史巧合令人叹,王勃游戏变劫难。沛王府与英王府斗鸡,伴酒歌以助兴。王勃《斗鸡檄文》即刻出,文采飞扬,两鸡相斗似战场,气氛热烈,斗鸡继舞,嗨翻全场。

过度兴奋必招祸端。果然,《斗鸡檄文》如魔性歌谣,风靡长安,最终传入了皇帝李治之耳。王勃的厄运降临了。李治闻《斗鸡檄文》后勃然大怒,儿辈斗鸡竟至撰檄,岂非预示兄弟阋墙?此景触动其敏感神经。不容多想,李治即刻下令,将王勃逐出沛王府,贬离长安。王勃因沉醉于自己的杰作,不幸成为政治牺牲品,被皇帝严惩以儆效尤,政治前途骤暗。所幸身处唐朝,若在明朝,恐怕早已身首异处。离沛王府后,王勃赴四川散心。后由友人荐为虢州参军。因其神童之名与非凡文采,易遭人嫉。不久,他被诬杀官奴,判死罪。恰逢李治封禅泰山,终得大赦。

王勃获大赦后,是否悔作《斗鸡檄文》,自责一时冲动?但历史如此,人生亦然。应知谦逊,毕竟低调致富远胜锋芒毕露遭嫉。

0 阅读:18
评论列表
  • 2025-03-24 15:52

    初唐四杰二檄文!斗鸡讨武![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