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日产“抱团”之后能够“取暖”吗?

汽车门 2024-12-26 09:13:56

最近,本田与日产合并的消息成了汽车圈最大的新闻。

目前,本田、日产和三菱汽车已经签署谅解备忘录,本田和日产启动经营合并磋商,目标明年6月达成协议。与日产组成企业联盟的三菱汽车将稍晚一步、于明年年初判断是否加入。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按照去年销量计算,三者合并后的新集团的年销量将达800万辆,仅次于1123万辆的丰田集团和923万辆的大众集团。从进度来看,三家公司已经达成初步协议,讨论的重点主要围绕智能化和电气化领域展开战略合作。人事变动上,控股公司的总裁、内部和外部董事都将由本田任命。

要知道,本田和日产是仅次于丰田的日本的第二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但随着近年来全球汽车格局面向新能源时代的转变,二者都明显失速,在全球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越来越力不从心,全球主要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

据2024年上半年的财务状况显示,本田期内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7.2%降至6.9%,税前利润同比下降15.6%至7419亿日元。前10个月全球累计销量297辆,相当于去年同期的92%。

日产跌幅更惨,今年上半财年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5.6%降至仅0.5%,净利润同比大降93.5%至192.23亿日元。前10个月全球累计销量为250万台,相当于去年同期的90%。值得一提的是,本田、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分别下降了31%和10%。

面对财务和销量上的双重压力。日产汽车高管直言不讳道,日产汽车还有12-14个月的生存期。为应对困境,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包括削减产能、裁员,CEO内田诚自愿放弃50%的月薪等。本田也被迫在全球范围内削减10%的产能,并关闭两条年产能为5万辆、24万辆的生产线。

中国汽车市场的失守,成为本田、日产转型过程中最为艰难的板块。要知道,中国是全球电动化、智能化竞争中最为激烈的市场。随着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上逐渐发力,曾经不愁卖的日系车备受冷落。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日系品牌在新能源转型上的缓慢与不及预期。本田、日产在新能源布局上,除了油改电的传统车型,本田在中国市场推出烨P与灵犀品牌,日产的N7系列与启辰系列,但市场规模尚未打开。

在市场表现与利润都大打折扣的背景之下,“抱团取暖”后如何进行合理资源分配,才能成为当下困境的最优解。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受中国等核心市场和营收持续下滑的影响,两家车企合并之后能够有效削减成本,提升盈利能力。而且二者的核心市场基本一致,二者在管理、采购、生产、研发等各个方面的支出,都能节省不少。

但也不乏质疑的声音,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本田和日产均需要技术创新和把自身技术升级,而不是简单的规模化协同降低制造成本。二者应该把核心精力和技术研发放到最具竞争和创新的中国市场。

要知道,当今中国市场上电动化风生水起,曾经燃油时代不愁卖的日系车往日风光不再。随着中国车市的加速内卷,电动化转型缓慢的本田、丰田显得力不从心,推出的新能源产品智能化上难以符合市场需求。

本田、日产合作之后能否符合市场预期还尚不清晰。但可以肯定的是,二者最为紧迫的课题是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智能化的研发,推出迎合中国市场与消费者喜爱的智能化的车型。

另外,日产、本田在智能化和电气化合作开发过程也需要时间。在这之前,日产和本田也需要度过一段蛰伏期。

话说回来,本田和日产的合并至少不是坏事。至于结果如何,两年之后或许能见分晓。

0 阅读:18

汽车门

简介:汽车行业的“大事、小事、趣事、糗事”一门网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