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跨界造车,凭什么这么牛?

社论发一言 2024-12-01 20:28:46

文/编辑|大熊频道

过去三年间,在华为的加持下,鸿蒙智行全系车型在32个月内累计交付达到50万辆,打破行业纪录。其中,问界M7累计大定突破30万辆,问界M9上市11个月累计大定18万辆,智界R7上市2个月大定突破4.2万辆,最新上市的百万级豪车尊界S800仅48小时小定就突破2018辆。

面对鸿蒙智行的辉煌战绩,许多人心中不禁产生一个疑问:华为不就是一家通信设备商、一家智能手机厂商吗?怎么就这么牛了?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谷歌、微软、苹果、英特尔、IBM、英伟达、特斯拉和高通等美国巨头要联合起来造车,市场会作何反应?无疑会掀起一场狂潮!

巧了,华为的核心产品,几乎都和美国的这些高科技企业有着直接竞争关系,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胜一筹,而且根本不存在硬件、软件和系统之间的适配、融合问题。

更重要的是,华为在ICT领域深耕三十余年,积累了海量的技术资源和研发经验。这些宝贵的技术积累被巧妙地整合到了鸿蒙智行的每一款车型中,使得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载光、智能车控等核心技术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极大地提升了驾驶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通过以下几张图,我们也可以窥见一斑。

当然,华为在汽车领域所持有的专利数量庞大,而这些只是其深厚技术积累的冰山一角。

在谈到当初为何选择和华为合作时,赛力斯的张兴海曾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话,“跟华为这个事儿我一定要干,为什么?因为它是ICT企业,通讯企业,世界级的,都是前三的头部企业,他们对消费品、对用户的理解,对用户场景的理解,可以说车企根本就不可比的”。

因此,华为鸿蒙智行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时代赋予的必然结果。

而让小编钦佩的是,华为完全具备自主造车的能力和条件,但它却选择将这一宝贵的机会让给了赛力斯、奇瑞、江淮等国内车企。这种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态度,不仅体现了华为作为行业领导者的担当和胸怀,更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0 阅读:6

社论发一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