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是给美国的投名状吗?

晓张说 2024-10-29 15:27:30

我不能说这么想的人有什么坏心思,他们无非就是目光短浅罢了。

要按照这个逻辑,抗美援朝是不是也是对苏大的投名状?珍宝岛反击战是不是也可以算对美投名状?

大国博弈,成了绿林好汉的草莽规则,这不就是农民猜测皇帝是不是用金锄头锄地的翻版么?

做戏做全套,看戏要看全面,首先我们要明白,1979年年的中国,面临的是一种怎样严峻的外部形势。

北方,是苏联的百万大军,更恐怖的是,根据后来的披露,苏联的战术核武器已经下发到前线部队,对我们的核恐吓已经不只停留在口头上。

严格来说,中苏相处了42年,蜜月期只有十年(1949——1959),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两国关系正常化,两年以后,苏大解体。

在剩下的30年里,两国基本处于冲突关系,苏大做梦都想肢解我们。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69年珍宝岛冲突以后,苏大加大对猴三的援助,1973年,苏大成为猴三的主要援助国。

1978年11月3日,苏越签署《苏越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是一个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猴三由此获得了老大哥的军事保护。

这些动作的目的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还有一个要素,1978年4月28日,阿富汗变天(四月革命),成立了由苏大支持的亲苏政府,同年12月,两国签署《友好睦邻合作条约》,开始在军事上全面合作。

西南方向,中印边界战争以后,阿三对边境的挑衅就从没有停止过(一直到今天)。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亲苏国家。从1961年中印边境战争以后,到1979年1月1日,苏联给印度的贷款达143.1亿卢比,赠款达1.2亿卢比,总计为144.3亿卢比。

援建的项目有102项,投产80项,其总投入甚至超过当年对华援助,这些援助项目提供了印度三分之一的钢铁产量,五分之一的发电量,60%的石油产量,80%的冶金产量。

印度70%的武器装备来自苏联,基本可以说,当年苏联给中国的,印度都有,后来中国没有的,印度也有。

目的是啥?大家应该心知肚明。

对了,咱还不能忘了那个号称海军从没遇到过对手的北方邻国,实际上,早在1966年1月15日,两国就签订了《苏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这个条约虽然叫友好互助,实际上就是个军事同盟,在这份条约签署以后,苏大的军队成建制的开进蒙古,直抵中蒙边境。

放眼周边,整个我方的陆地边界,去掉几个战五渣的国家,基本都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这种包围圈,要远比苏大解体后美帝对我们战略遏制更加严峻,更加危险。

按照苏大的设想,一旦中苏开打,苏大以及其盟友们,可以从四面八方攻入我境,对我方形成压倒性优势。

没错,就是压倒性,不论是经济后劲,还是军事实力上,都是压倒性的。

如果大家还是觉得这些威胁是自作多情,我不妨再给大家提供一个信息,1969年6月7日,勋宗直言不讳的提出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简称亚安体系),这个体系涵盖了亚洲东部的大部分国家,唯独没有包含中国。

他们的集体安全,就是我们的最不安全,虽然这个提议最终没有建立起来,但苏大的险恶用心,已经不算是什么秘密。

那么,为何六七十年代的苏联如此嚣张?

二战以后,世界进入美苏冷战格局,在头二十多年里,由于苏联在经济上的弱势,美苏冷战基本处于美攻苏守的局面。

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就是1964年苏大的勋宗上台以后,大力发展军工业为核心的重工业,促使苏大经济和军事崛起(虽然很畸形),第二,1973年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美国经济开始进入滞胀阶段,同时期苏大叠加了石油资源这个buff,腰杆子更强硬,军事上更加咄咄逼人。

1968年苏大入侵捷克,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3年美国撤出越南,1979年苏大入侵阿富汗,中美建交,都是这一格局下的产物。

苏大在这一时期,综合国力进入了巅峰状态,但对我们显然不是个好事。

因为自抗美援朝以后,来自西方的实际上的武力威胁,其实已经不复存在,而来自接壤的苏大的战争威胁,却是更直接,更现实,也更严重。

国家利益是外交基石,我们应该庆幸,当年的我们不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基础,否则,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就会让我们变成苏大的卫星锅。

这也是为什么,不论是教员,还是邓公,都对1971年以来的中美关系正常化,持开放性态度。

在中苏关系不断恶化的前提下,继续搞一边倒的外交,显然不利于我们的发展,甚至是生存。

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1973年会谈

接下来我们重点聊一下,猴三的态度转变,以及,为何一定要打,打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

1954年,在欧洲瑞士的日内瓦,中美苏英法以及相关国家,签订了一个日内瓦协议。

这个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结束法国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战争,恢复上述三国的独立。

但是,这个协议,当时的北越是很不满意的。这一点,也埋下了日后那场反击战的火种。

首先,北越希望完成南北统一,但协议要求,南北以北纬17°为停火线,后期通过选举的方式达成南北统一。

其次,北越否认柬埔寨、老挝的独立,要求建立一个越南主导的中南半岛联邦。被一致否决!

彼时的我们刚刚结束抗美援朝,国内经济百废待兴,已然是不希望再在抗法援越上消耗太多国力,而彼时的越共一把手胡志明,对当时的局势还算有清醒的认知,所以这个协议就签了。

然而作为参会者,美国却没有签署这个协议,不仅如此,在日内瓦协议一年以后,美国就扶持越南南部成立了南越政权,拒绝进行南北普选。

同样拒绝普选的,还有越共内部的另一只力量,即越共在南越地区的抵抗分子。

其中的代表着,就是黎笋,也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越南的一把手。

黎笋不仅主张武力统一南北,还对建立中南半岛联邦,一统中南半岛念念不忘。

1969年,胡志明下线, 黎笋上台,1973年,美军撤军,1975年北越攻入西贡,南北实现统一,在黎笋等人的眼中,南北的统一,只不过是建立中南半岛联邦的第一步。

西贡撤军

此时的猴三,坐拥150万经验丰富的士兵,无数的中苏援助的装备,又刚刚“击败”了世界超级大国美帝,且不说“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是否实至名归,至少在东南亚,要说这个国家军力第二,没哪个国家敢说第一。

控制老挝,入侵柬埔寨,抢占西沙岛屿,在国内排华,猴三的动作可不只是停留在指导文件上!

这时候的估计形式是怎样的呢?

苏联援越,美国撤军,中苏关系恶化,还有谁能遏制猴三的这种野心?

换句话说,如果在我们的背后,真的出现一个由猴三主导的政权,那么它对我们的威胁,不亚于当初的朝鲜半岛。

能抗美援朝,为何就不该自卫反击?

到这里,您还觉得,自卫反击战,只是为了给美国交投名状么?

如果是,那我再补充一点。

咱前边不是说了么,我们的外交方针,向来是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绝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七十年代末的我们,还有一件重大的事情要做——改革开放。

改开改开,先改还是先开?

很多人觉得这俩是同步进行的,实际上不对!

我们的对外开放,早在1971年基辛格访华以后,就逐渐打开了。大家可以去搜一下,七十年代有多少西方国家跟我们建交。

建交虽然不等于经济开放,但它是促进经济交流的前提!

然而,为何“改”这件事,要到1978年才开始推进呢?

除了之前的特殊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我们是第一个搞改开的。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不是自豪,而是谨慎、担心、害怕,甚至是阻力!

因为你是第一个,没有前辈给你提供经验,也没人来指导你该怎么做,全都是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怎么改,往哪个方向改,改成什么样子,在众人心里,都是一个疙瘩。

有人砥砺前行,就有人原地徘徊。

明面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气呵成,实际上,阻力重重,不然,“真理讨论”十年以后,还要来一次“南巡讲话”?

真以为改开是一蹴而就的么?

所以,那场自卫反击战,不仅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实际上还是对“苏大模式”的彻底决裂,打消国内对苏大的幻想,为“改”以正视听。

还要补充一点,美帝一开始对反击战的态度,是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

咱俩刚刚和好,你就跟苏大的小弟打起来,如果苏大卷入进来,我怎么办?

看戏还是下场子?

诸位不会真的以为,如果苏大真的跟我们打起来,美帝还能独善其身吧?

战争意味着不可控性,规模,烈度,搞不好打成全面战争,不论是从军事援助还是被动参战, 对经济陷入滞涨阶段的老美都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才有了邓公访美。

最后,我还要告诉诸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但是我们对猴三的援助,是一直持续到南北统一的。

一边是关系正常化,一边是援助小弟打对方,如果后来的反击战是投名状,为何这个时候还要继续援助猴三?真就不怕影响“大局”么?

大国博弈,不过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各取所需”罢了。

把自己的屁股摆正,什么逻辑都想通了。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