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长城有点忙。
一方面,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亲自下场,频繁出没于互联网为长城汽车站台;同时在渠道上也开始进行“双销模式”的初步尝试,带动整个长城从营销、到渠道、再到人员上的真正的ToC。
另一方面,7月10日,长城汽车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正式发布,交出了今年的第一份阶段性“答卷”。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预计实现净利润65亿元到73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377.49%到436.26%;累计销售559669辆,同比增长7.79%。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车卖得不多,钱赚得不少”。
单从销量上看,这份成绩单并不算出彩,但如果从利润角度出发,这可能是同期市场上最“漂亮”的一份半年报。尤其是在当前“年中亮剑”的关键节点,随着营销、渠道、人员不断变化,支出不可避免加大的背景下,可以看到,长城整个发展势能开始在账面上体现。
以及更为关键的,在表层数据之下,显露出的长城对于未来新汽车时代市场趋势的判断和智慧,也恰恰契合了长城一直以来所遵循的一条朴素的商业哲学,“有所为,有所不为”。
1
销量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利润才是商业目标
熟悉长城的读者或许都还记得,去年年底魏建军在“乌镇咖荟·汽车夜话”中那句“我要挣不了钱,几乎中国的汽车(企业),谁都挣不了钱。”
这句话的背后不仅是长城数十年来积累的成本控制能力,事实上,在过去十几年中,依托稳定的产业链、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强大的“造血能力”,长城始终是中国车企中财务指标最优、经营质量最好、抗风险能力最强、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
这是因为在长城汽车看来,销量从来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利润才是商业目标。
回过头来看,直到今天,在新汽车的战场上,依然没有一家新势力企业能够实现自主盈利。资本化扩张、产能化扩张成为常态,“赔钱赚吆喝”、“利润换市场”是行业心照不宣的秘密,几乎整个产业链都缺乏真实的利润支撑。
面对这样的近乎“惨烈”的市场竞争,愈发内卷的行业现状,长城汽车坚信,稳定且合理的利润,才是企业健康发展、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的保障。“我们坚信基于稳态的市场规则来做事情,不被眼前的乱象所干扰,品牌向上、技术相善、品质优先,这永远是长城汽车遵循的基本原则。”
据民生证券预测,预计2024-2026年长城汽车净利润为139.2、166.2、180.9亿元。从这个角度来看,具备强大“盈利能力”的长城,事实上已经紧紧把新汽车“决赛圈”的入场券握在了手里。
对此,资本市场也给出了最真实的反馈。7月11日,在长城汽车发布业绩预告的第二天,股价上涨了4.1%,达到13.2港元。可以看到,当资本市场愈加回归理性、谨慎,那些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底层价值的企业反而得以凸显。
2
“赚钱的车多做,赔钱的生意少做”
随之而来的疑问是:长城的盈利能力为什么强?净利润增在哪?在行业专业人士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长城一向奉行的经营方针:赚钱的车多做,赔钱的生意少做,或者干脆不做。比如2022年长城汽车就曾因为单车亏损严重,果断停掉当时热销的欧拉白猫、黑猫车型。
顺着这个逻辑往下看,今年以来,长城的产品与销量结构在明显“向好”。业绩预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在长城559669辆的总销量中,20万元以上车型达到140533辆,占比25.11%,同比增长64.28%,单车利润明显上升。
根据长城此前发布的6月产销快报,坦克是今年上半年增幅最高的品牌,累计销量达到11.6万辆,同比增长98.94%;其中,5月销量达到2.61万辆。而在坦克的产品矩阵中,不仅包括20-30万元的坦克300/400,还包括了30-40万的坦克500以及50万以上的坦克700,高售价极大带动了长城的盈利空间。
紧随其后的还有魏牌,上半年的累计销量达到19867辆,同比增长9.46%。众所周知,自诞生之日起,魏牌就是长城内部孵化的高端新能源子品牌,目标是打造中国豪华SUV品牌,售价也普遍偏高。据了解,接下来,蓝山智驾版将首发搭载CoffeePilotUltra智驾系统,内含端到端智驾大模型,下半年将陆续开放城市NOA,到年底前实现全国都能开。
同时,随着全新哈弗H6的推出,哈弗品牌也一如既往地稳定发挥,在上半年贡献了超50%的销量,以高价值成为整个产品结构贡献量最多的品牌。相比之下,定位相对较低的欧拉品牌销量则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下滑。
可以看到,伴随着坦克、魏牌的进一步发力以及哈弗品牌的稳步向上,长城汽车在硬派SUV、皮卡等品类竞争上的优势依然在线,并以此为基础,将经营、资源重心逐渐转向利润更高的细分品牌,继续发挥坦克SUV、皮卡等长板优势,致力有质量的经营、追求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
3
长城汽车的“阳谋”
回到魏建军的那句“有所为,有所不为”,除了具体到经营层面的举措之外,事实上也暗合了长城始终践行的发展思路:不同于很多企业所追求的跳跃式突破、阶段性红利,长城汽车更加推崇的是长期主义的投入和“连续性”的进步观,这才是这家车企最值得外界解读的阳谋。
比如在技术层面,很多人觉得长城没有技术,但实际上,从聚焦动力电池的蜂巢能源到致力智能驾驶前瞻技术的毫末智行,都是从长城内部孵化而来;从早期的柠檬平台、坦克平台、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到今天的DHT、Hi4等重磅技术,可以确定的是,长城的技术并不差,甚至远超期待。
在长城内部,有一句长城人口耳相传的口号:“过度投入研发”,魏建军也曾多次表示,过去度投入研发不是浪费,而是长远的投入。2022年,长城的研发投入超120亿元,2023年,研发投入超110亿元,到了今天这一投入仍在加码,据长城内部消息透漏,“长城汽车今年的研发投入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数字。”
除此之外,面向未来更长期的发展,海外市场也是长城关注的一个重点。今年股东大会期间,长城汽车总裁李瑞峰表示:“长城汽车已经完成了全球化网络的布局,现在长城汽车的任何一个品牌、任何产品的研发都是生而全球的。”
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的海外销量达到20.15万辆,同比增长62.59%。此外,基于ONE GWM全球化战略,长城今年还将挑战海外销售50万辆。“长城汽车在海外必须赚钱,有质量的海外占有率是长城汽车品牌向上、规模向上的关键。”
在行业专业人士看来,长城是一家“有性格”的企业,在当前愈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这种性格为长城招致了很多非议,却也恰恰是这种性格,给了长城“有所有有所不为”的勇气和底色。
如今,伴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营销渠道的变革、以及坚定有序的发展理念,2024年的长城,或许将带给外界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