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中年猝死始于中小学?分析结果令人震惊!莫当儿戏!

哲学思维逻辑英语 2025-04-11 11:53:39

医学研究表明,猝死非一日之寒,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都是重要因素。目前对中小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引起心理疾病的问题较为重视,包括因抑郁症引起自杀,但对中小学生发生猝死的案例则相对回避,特别是对很多青中年出现的“猝死年轻化"趋势,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包括猝死等青中年至老年时很多重大疾病是否与中小学时期学习负担过重有紧密联系?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青中年猝死只是关注死者近期的相关情况,如不良生活习惯及事业过劳等,而从未见与中小学长达十几年的学习负担过重相联系。那么按照医学关于疾病始于积累的理论,这至少忽略了中小学这段时期。众所周知,中小学生精神压力过大,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发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睡眠不足导致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弱;缺乏运动导致心肺功能下降。这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那么从道理上讲,因心脑疾病引起的猝死在中小学时期就已悄然开始,只不过很多人由于年轻能挺过很长时间,只在青中年时才爆发而已。

相比之下,年龄较大的人容易理解,五六十年前的中小学生很少出现抑郁,更难见猝死,因为那时的学生学业普遍不累,倒是家务劳动和生产劳动较多。但累的不是心,而是体。而这很可能对健康大有裨益。

如何有效控制青中年猝死的问题?目前应当高度警觉这是否与中小学学习负担过重有直接关系。一方面,要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包括对中小学生进行心脑血管健康方面的经常性普查。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目前所采取的减少作业量、增加体育锻炼和休息时间等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本措施是必须改变以知识记忆为核心的传统基础教育,代之以以无限知识了解为核心的现代基础教育。道理很简单:了解知识的学习方式基本不需要反复大量的机械练习,也不需为考试而采用大量的题海战术和车轮战术,学生主要是在开心轻松的状态下读喜欢的书,看喜欢的视频,学习负担显著减轻,首先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解决了因学习过于紧张可能导致心脑疾病的问题。

猝死低龄化甚至低至中小学生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更是教育领域必须正视的问题。我们不能用孩子的健康换取人生功利,而是要让他们健康成长。是否“赢在起跑线上”不重要,防止“病在起跑线上”更重要。生命无价,健康无价!希望全社会高度重视,莫当儿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