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诗词,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写尽人生的宿命感

笩筏文化 2025-04-26 05:06:37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当繁花离开枝头,春光逐渐远去,人生的宿命感爆棚。这种朝开暮落的命运轨迹,像极了我们来去匆匆的一生。

古往今来无数人为落花挥毫泼墨,大都是从花开花谢里感受到了浮生若梦和人世无常,既无可奈何又无法逃避。

所以,诗僧释冲邈认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人间世事就如花开花落短暂无常,不断变迁。

但刘希夷对生命的洞察更苍凉更彻底,“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谢花开会随着春去春来轮回上演,可人的生命却不可逆转。

今朝且品这落花时节的宿命纠葛,写尽多少红尘客梦,多少往事成空,那么美又那么伤。

1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唐·杜牧《金谷园》

当杜牧游访金谷园,风里落花让他想到了薄命佳人绿珠,将生命定格在最后的纵身一跃。

想当初,金谷园乃西晋贵族富豪石崇的豪华别墅,在这里过着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而他最爱的宠妾绿珠天生丽质又能歌善舞,也被金屋藏娇于此地绿珠楼。

可当石崇望尘而拜的权臣贾谧倒台后,他不仅被免去官位荣华难保,还因小人孙秀对绿珠垂涎已久强行占有招致杀身之祸。

石崇因拒不献出绿珠而被捕后,那句“我今为尔得罪”,惹得梨花带雨的绿珠纵身一跃,香消玉殒于金谷园。

如今金谷园的繁华旧事早就追逐香尘散尽,荡然无存。只有眼前流水无情流淌,春草依然碧绿,丝毫不管人间盛衰悲欢。

落日西斜,东风吹过满目荒芜的园林,鸟儿发出如怨如慕的啼鸣。落花随风纷纷飘落,像极了当年坠楼的红粉佳人。

绿珠选择纵身一跃,或是为爱殉情,或是不忍受辱,但都逃不过一个命不由己。就像“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古代女子的命运早就被权贵掌控,被逼到绝境只有一死。

世人常常追问落花,为谁零落为谁开,这或许就是答案。总有一双无形的命运之手,左右着花开花落,影响着人聚人散。

杜牧在这落花深处,怅惘人世的繁华如梦,更哀婉绿珠的命不由己。

2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清·纳兰性德《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纳兰的这首悼亡词,总让人想起黛玉葬花的凄美形象: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

那年春天,只因前一夜晴雯未给开门,患得患失的黛玉便错疑在宝玉身上。于是次日看到满地残红,就勾起了她心中万千幽恨,便有了那曲《葬花吟》。

后来宝玉与宝钗大婚时,黛玉在潇湘馆焚稿断痴情之后即魂归离恨天,可不就恰恰印证了《葬花吟》结尾那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而纳兰深深悼念的亡妻,也如黛玉身怀咏絮之才,同样难逃红颜薄命的命运悲剧。在此词里,他借助谢道韫将雪花咏作“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历史典故,花人合一,悼落絮就是悼亡妻。

自妻子撒手人寰后,她便葬在那幽静的树林之下,可如今满地荒芜,真是可怜了香消玉碎的爱人掩盖在这尘土风沙中。

如此阴阳相隔最令人难以承受,满腹哀愁无法诉说,他只能独立风前一一数尽落日归鸦。

天妒红颜,半生命运恰似浮萍逐水流,只消一夜冷雨便将这有着林下之风和咏絮之才的如花美眷,无情摧残葬送。

她的离魂又如这漫天飞絮,被风吹得支离破碎,缠缠绵绵绕到天涯尽头。可这,也正是纳兰内心痛苦无处安放的深婉写照。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不只哀悼红颜薄命,也默默诉说纳兰独自面对花落人亡的人世苦痛,而这何尝又不是黛玉与宝玉爱情悲剧的一种注解呢。

3

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然得句。

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清·龚自珍《减字木兰花·人天无据》

当龚自珍漂泊在外,意外在书中发现十年前夹在书中的海棠花瓣,浓浓的宿命感扑面而来。

他出身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祖父、父亲不仅官位显赫,还都是进士。龚自珍从小也博学多才,只是没想到自己的金榜题名道路如此曲折漫长。

写下此诗时,龚自珍已是第四次落榜。所以看到十年前在北京法源寺游玩折下的海棠残花,瞬时感慨万千。

人心难测,天意无常,可没想到书中还留有曾经的海棠花香。如今又是海棠花开,十年如梦似烟,就这样匆匆而逝。

这十年自己风里走雨里过早就受尽折磨,如今千里之外的海棠花也在风雨中凋零如许,落红满地。所以何必独怜海棠,我自己的身世就如落花一样飘零无主。

“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不只有人花同病相怜的天涯沦落,还隐含着十年功业未成的悲愤不甘。

等他真正进士及第,又是弹指十年而过。可生逢乱世,他在官场沉浮十载后还是无法拯救王朝,只能愤然辞官而去。

在他回归故里途中,写下“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身世依然是落花,可心境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纵使离开庙堂之高,哪怕人生已然暮年,他也愿如落花化为春泥,为民族国家孕育新的生命与希望,呵护下一代成长壮大。

你看,这落花深处的宿命感,也会因为人的主观努力而境界大开。愿我们也能在勘破身世依然是落花后,依然拥抱春天,依旧热爱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

1 阅读:58

笩筏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