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东西交通大动脉,同时也是最早修建的铁路之一,早在清朝末年时就开始修建陇海铁路的前身汴洛铁路,从当时的省城开封向西修到洛阳。进入民国后,这条铁路继续向西延伸,修到了豫陕交界处的潼关,时称洛潼铁路。在修这一段铁路时发生了一件令人们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
民国二年(1913年),河南地方组织人力物力开工修建从洛阳到潼关的铁路。按照计划,这条铁路从洛阳向西,经新安、义马、陕县、灵宝到潼关。当施工队推进到今天的义马市西南三公里处的千秋镇二十里铺村附近时,线路按规划要穿越一片洼地。在洼地里开挖路基时竟然挖出了大量白骨,这令现场的施工人员始料未及,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
后来经过询问当地村民,才弄清楚原来此地在历史上曾是古战场,发生过惨烈的战事,想必这些白骨都是当年遗留下来的遗迹。没有人知道这地底下面到底埋藏了多少白骨,他们是谁?他们来自哪里又为何埋骨在这荒凉的洼地里。
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历史太过悠远漫长,后来的人们已经想不起来这片世代居住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铁血杀伐和血雨腥风。
铁路没有因为发现累累白骨而改道,依旧按计划从洼地里穿过,慢慢的人们似乎把发现白骨的事儿抛到了九霄云外,一切又恢复到往常的平静状态。这里的村民依旧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只是从那以后人们在铁路穿过的坑里耕作时,经常会从土里发现白骨,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
这个小村附近的这处土坑究竟埋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故事呢?
其实这处“万人坑”并非毫无头绪,在史书中留下了关于它的记载。二十里铺村附近有一座古城遗址,那里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新安古城。这里的新安和今天的新安县不是一个概念,今天的新安县是后来设置的政区,秦汉时代的古新安城就是二十里铺村附近这座。一直到唐代,诗圣杜甫西行写下的三吏、三别里的《新安吏》也是指这座古新安城。
这说明从秦汉到唐代,古新安城一直是一处非常繁华热闹的关东重镇,那么城外那处令人毛骨悚然的“万人坑”又是什么来历呢?
答案我们要在史书的字里行间寻找,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提到了这处万人坑,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每一个字都令人触目惊心。
“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史记•项羽本纪》
短短十八个字,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其实背后掩藏的是一段惨烈的往事。这段往事要从一个风雨之夜说起。
秦二世即位的当年,陈胜、吴广率领九百戍卒揭竿而起于大泽乡,拉开了秦末大乱的序幕。山东六国王室后裔趁机纷纷复国,中原大地再次陷入七雄争霸的局面。秦二世为了扑灭各地的反秦火焰,派出最能打的猛将章邯攻打赵国,赵王向楚国求救,楚王派项羽救援赵国,在邯郸城外,项羽带领大军九战九胜,大破秦军。
章邯等秦将走投无路,被迫投降了项羽,跟随章邯投诚的秦兵多达二十馀万人。项羽将这些降兵组成先头部队,命他们为楚军主力开路,向秦朝京师咸阳进发。
大军行至新安,夜宿城南,由于各诸侯国的兵卒经常凌辱虐待这些秦军降兵,他们心里愤愤不平,眼看马上就要到函谷关了,离关中老家越来越近,秦兵人心惶惶,为自己的命运感到忧虑。
秦兵的议论被看押他们的诸侯国兵卒报告给了上级,层层汇报到项羽那里。项羽大惊失色,认为这帮秦兵人心不定,迟早必定生出祸乱来。他找来心腹部将商议,最终心一横,决定快刀斩乱麻,先下手为强,连夜将二十万秦兵坑杀于城南的一处洼地里。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坑”遗址。
投降的秦兵几乎都葬身坑里,只有章邯等三位主将活了下来,跟随项羽入关进了咸阳。当年秦军在长平坑杀赵军四十万人,仅仅十几年后便换了人间,秦军又被楚军坑杀二十万,惨烈的战国争霸战争几乎将每一页史书都变成了血红色,即便时间过去了两千年,看到楚坑里的累累白骨仍令人触目惊心。
项羽入关后一把大火烧了秦咸阳宫,后来他在和刘邦的争霸战争中失败,自刎于乌江,历史进入汉家天下模式,至于楚坑很快就被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里,随着楚军兵卒最后一铲土抛下,偌大的楚坑进入了漫长的黑暗。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当一缕阳光再度照射进楚坑时,已经是两千年后的民国初年了,拿铁铲的人也从楚军兵卒变成了铁路施工队,唯独不变的就是那坑中的累累白骨,在无声地向后人诉说着铁血时代的残酷。
由于陇海铁路东西横穿楚坑,破坏了原来的地貌,今天的楚坑早已看不到昔日的模样。坑中长满了高大的杨树,还有村民的庄稼地。耕作季节偶尔还会翻出一些人骨来,只是已经没人大惊小怪了,毕竟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遥远往事了。
貌似洗白了项羽一把
历史是青橄榄,需慢慢咀嚼细细品味!
项羽就是个野人!!!
文笔不错!
我经常讲把动物世界看懂了看透了就明白了人生的一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