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虞城县商丘市的8座县、县级市一,也是商丘内部经济体量第2位的。
在虞城县,如何简要概括县城的重点扩张方向、资源布局方向?
若谈及这个话题,那么虞城县城“向西”、“向南”发展是人们公认的答案。
城区向西发展是以老城为起点向西建设虞城县的“新城区”,县政府及大部分行政机关、县医院、县第一高级中学新校区、县第一实验小学、虞城中学、大规模的新式住宅区集中均分布于此。
向南则是在诚信大道以南打造虞城县产业集聚区作为全县最大的工业基地,包括但不限于五金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行业的企业在此聚集。
反观以老城为起点的向北、向东完全可以用“严控”来形容,不论是城区扩张还是城市改造的力度都不大。
对于虞城县城重点向西、向南的发展方式,不少网友是很疑惑的,虞城县城以南的空间范围很广倒可以理解,但县城向西相对不远的距离就到了与梁园区的交界处,县里为何要往腹地甚小的城西发展呢?
为何重点向西、向南,而不向东?1、最大程度地拥抱公路交通动脉
县城是全县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区域,如果县城距离高速公路相对更近,那么居民出行、货物运输的效率都会极大提高,对于工业园、产业园选址、招商引资也更有优势。
虞城之所以将向西、向南作为城区的重点发展方向,“最大程度拥抱公路交通动脉”正是原因之一。
因为放眼全县来看,虽然济广高速呈南北走向从虞城境内穿过,连霍高速大致呈东西走向从境内穿过,但两者在虞城境内的出入口均距县城较远,其中济广高速的出入口甚至在全县南部的营廓镇,而济广高速在商丘示范区境内的出入口反而距离虞城县城更近。
在这种情况下,虞城县城向西、向南发展都可以更高效地接入济广高速。假如从老城以西的“新城区”出发,只需经木兰大道向西直行至商丘新区南收费站即可。从虞城产业集聚区则可以先进入343国道,然后继续向西直行即可达到商丘迎宾路收费站。
如果虞城将城区重点向东推进,把“新城区”、产业集聚区都放在城东,就意味着城区背离了交通要道,浪费了公路交通提供的表面及深层优势、契机。
2、可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对接商丘市区
放眼商丘全市来看虽然有4座县与商丘市区直接相邻,但县城距市区最近的当属虞城县。
从区位来看,虞城县城位于商丘市区以东,商丘中心城区仅相隔一座张阁镇。再结合商丘市区甚至中心城区的发展模式来看,“向东”不仅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而且以发展工业、物流业为主,这对于虞城县而言完全可以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对接市区发展、融入市区的优势产业链。
为何不向北发展?首先,虞城老城向北的确具备的充足空间,从理论上来讲是可以满足城区大规模扩张的,但东西走向的陇海铁路大大增加了城区向北发展的难度,使得虞城县城长期以来严控向北。
假设虞城选择向北发展新城区,那么向北修路通向“新城”是首要前提,而经过城区北部的陇海铁路恰好是东西走向,且铁路的路基高于城市道路,这势必会造成不少断头路的出现。即使通过打通涵洞或修建跨铁路高架桥,也只能优先满足城市主干道。
强行在铁路以北造城,只会出现虞城新城与老城之间的明显割裂。
要说是铁路阻隔的原因,可能有些网友是不解的,毕竟城区有铁路的地方太多了,铁路从城区穿过的城市也是一抓一大把,北上广,甚至郑州城区都穿过铁路发展,怎么虞城就不能大规模跨越铁路发展了?
跨越铁路发展当然可以,但虞城县城的城市能级、人口规模、人口与产业的导入速度达到了促使城区不得不跨铁路扩张的程度了吗?
在明明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虞城何必要主动增加难度呢?